分享

罕见的战国流沙墓:机关巧妙,步步惊心,十七伙盗墓贼铩羽而归

 昵称VChmUhmv 2017-06-25

古代帝王将相,生前显贵,死后陪葬大量珍贵物品,由此不得不设下重重机关,用尽各种手段,防止盗墓。今天小编则讲述河南省上蔡郭庄楚墓的考古故事,此古墓乃流沙墓,以其奇特的防盗术独具一格,令人称奇。

罕见的战国流沙墓:机关巧妙,步步惊心,十七伙盗墓贼铩羽而归

此处古墓群位于上蔡故城以西,那是一条高大的土岗,长约45里、宽约8里原是砖瓦窑的取土地,后多次发现古墓,经过考古部门发掘和调查,令专家们惊喜的发现,这里竟是东周时期一片面积广大的楚国贵族墓群。

由于有的土冢墓被盗墓贼多次爆炸盗掘,周围遗址被震裂滑塌,2005年初,考古专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当时墓上封土被挖严重,墓口以下也被挖掉,形成4至7米的断崖,有3个明显的型现代盗洞和一大堆纯净黄沙。早年曾在此发现马骨和铜马嚼子,很可能是一个车马坑,可惜被挖掉了。

罕见的战国流沙墓:机关巧妙,步步惊心,十七伙盗墓贼铩羽而归

让考古专家目瞪口呆的是,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封土被一层层揭去,发现大大小小共17个盗洞,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战国盗洞,一个阶梯式斜向洞,向下发现积沙后停止。东汉时盗洞有7个,其中一个盗洞巨大,采取了揭顶盗,严重破坏了墓室结构,这是被盗最厉害的一次。现代盗洞有9个,大多采用定向爆破的方式,其中最远的一个盗洞是横向引洞,有27米长,进入墓室后采用架设竹木巷道的方式盗掘。

罕见的战国流沙墓:机关巧妙,步步惊心,十七伙盗墓贼铩羽而归

由于这是一座构思巧妙的流沙墓,在选址、封土、填土、墓葬结构、设置木箱类疑棺、积沙积石等多方面独具匠心,使盗墓者没有足够时间在墓内停留,后来棺椁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因此,大量珍贵文物也得以保存。

千方百计地防盗,百计千方地去盗,历经千年博弈,仍保留下大批珍贵国宝,可见流沙墓的神奇之处。那么,到底是什么是流沙墓?其实很简单。

罕见的战国流沙墓:机关巧妙,步步惊心,十七伙盗墓贼铩羽而归

大家都知道,盗墓者之所以在一夜或几夜之内就顺利进入墓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打洞。但是建立在泥石堆积结构的基础之上的,若周围不是土石而是一片沙漠,此事就难了。

流沙墓就是借助这一特点,在墓道或墓周边填沙,少则几吨,多则几十吨、上百吨。盗墓者若想进入墓室,就必须与填沙打交道,或者只能一点点地向外掏沙。沙呈软性,掏出一点,周围之沙立即拥将出来补充,除非将所填之沙全部掏尽,否则不能进入墓道与墓室。

罕见的战国流沙墓:机关巧妙,步步惊心,十七伙盗墓贼铩羽而归

上蔡楚墓的填土下积沙近11米厚,估计原有积沙在3000立方米以上。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木箱室、椁室。积沙为黄色细沙,非常纯净,流动性很强。考古人员在积沙层中发现千余块积石,最小六七斤,大者三百多斤。石块质色多样、形状不一,但边角都十分锋利,应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这些石块布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散乱分布在积沙上层的乱石层,残存50余块,其中既有9公斤左右的小石块,又有100公斤以上的巨石,位置大小均无规律,起到了冷石“暗器”的作用。

除了积石积沙,椁室上方沙层中还埋有两具口疑棺,专门迷惑盗墓贼,周围暗藏冷石,可见造墓人费尽苦心,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