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从2014年起就已实施,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应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工商局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年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地址及联系方式、存续状态、投资情况、股东认缴实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及时间、股权变更情况、企业资产总额、收入利润总额、担保及负债总额等信息,其中企业资产总额、收入利润总额、担保及负债总额等可由企业自行选择是否向社会公示。那么,未按规定进行年报公示,究竟有哪些法律后果? 后果1:载入经营异常名录记录,并伴随“终生” 企业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当年年度报告公示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并予以公示。 即便以后履行公示义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但是曾经的经营异常痕迹也将伴随企业“终生”。 后果2:政府部门实施信用联合惩戒 不按期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个体户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备案事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资质审核、从业任职资格等有关事项时,行政管理部门将予以审慎审查。 同时,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各政府部门将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名称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后果3:日常经营活动受限 目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保险等商事活动的参考依据。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个体户,金融机构不受理其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后果4:载入满三年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仍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由国家工商总局或者省工商局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后果5:直接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工商总局 税务总局《关于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监字[2016]97号)的规定,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企业,可直接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建议查看下文: 点击本行即可阅读:营业执照吊销,股东对债权人承担“3”层义务及“2”层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