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缘起4:山里发现“取嚏”的小法宝

 石主任说医 2017-06-25

                 缘起4:山里发现“取嚏”的小法宝

   山道边有歇脚的旅店,各踞峰岭,疏疏密密,个个取有佳名在身,“炕头峪”、“生态园”、“桃花源”、“杏花村”、“农家乐”……无不诱人。篱门柴扉后,阡陌盈盈,小木屋间小别墅落落铺开,依山拥水,让人不觉想起那“天下名山僧占多”之叹。乘兴,我们入了杏花村。小村卧在两山之间的山腰上,倚北山,浴南阳,一日复一日。层层交接的石阶上列着淡粉色的平房,我们相中了东厢房的大炕头,烘热的砖土微微透出火力,有家乡的气息。
    太阳正当头,风不大,我们踏着碎石山路,山路边有着丛生的枯藤蔓草,在秋风中摇干了,直愣愣地参差着。小树上的叶子比城里的同伴更早知遇了秋冬,复归泥土,溜光的枝干上挂着串串红紫的果儿,有斑斑点点的干酸枣,有满腹甘浆的黑枣,更有不知名姓的果儿们。
    尝过一个黑枣的滋味后,我们再也挪不动步子了。这是上天的恩赐,享用起来是那般感动。天食人以四气,地食人以五味,拜天地成人之美呀!
枣儿黝黑,从初秋的饱满到初冬的微瘪,阳气一天天收敛、肃降,蜜汁一点点被炼化、提纯,如今已是甘香醇厚。
    我们望着苍茫的山树,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因它们的自然,因它们的真实,没有拘役,没有干扰,一轮春夏秋冬,又一轮春夏秋冬,青了,绿了,黄了,落了,再发芽,返青,浓茂……直至终了。城里的树,虽然仍是生在土里,但裹了水泥壳儿,春暖后觉,冬冷后知,在长年的喧嚣中生长,吐华迟,凋谢晚,跟城里人早上心意疲倦、晚上精神抖擞有什么区别呢?辛苦了一颗心。

    我们忘然地采食,中里先生在小山峰的枯树后,冒了个头,消失了。待我们将口袋、手袋都盛满了果实,蹦着跳着往回走,才想起中里先生还在云游。便齐齐高呼一声“中里巴人,回家喽”……山那边,久久地,传来一句“啊嚏……”,大家乐不可支。他笑吟吟地走过来,神色中如有所得,待到跟前,便举起一根小枝儿让我们闻闻嗅嗅,但见那枝儿暗红皮儿,裹着青翠的茎,竟是鲜活活的,未有一丝凋相,凑近了一闻,一股子清香倏地便钻进鼻子了。
    这又是什么法宝呢?
    只见他轻轻将那青芯儿一扽,整个儿长茎就脱壳而出了,他喜滋滋地从包里掏出一个记事本,把青芯儿夹进去,收好,说:“这个味儿芳香醒神,可以用来取嚏催涕,呵呵,伸进鼻孔里挠一挠,驱逐风寒,保准管事儿。”
原来刚才那个“啊嚏”就是这样来的。
    真是有心人,想不通透都难。
    回到小院儿里,东厢房的炕头已温热多时。速速地,我们围着案几,盘膝而坐,促膝而谈,又入一片天地。大半日间,窗外,风起风又止,窗纸上的日头上去又下来,光影忽而明,忽而灭,神情不时徜徉其间,入了真趣,温了心情。

    我们与中里的心灵对话,就在这画儿般的情境里,越聊越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