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说植物激素、调节剂和生物刺激素(二)》一文中,重点谈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目的是通过对其每一个生理作用的了解和理解,巧妙的应用在生产中,为我们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所以,在《话说植物激素、调节剂和生物刺激素(三)》中,首先说了说果树修剪中顶端优势原理的利用,这次我们接着上篇文章的话题,聊聊和生长素有关的调节剂。 二、和生长素有关的调节剂及其使用 所谓调节剂就是指模拟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功能,人工合成或从某一种生物组织中提取出来的化学物质。 自从Kogl1934年从人尿、根霉和麦芽中提取并分离到吲哚乙酸IAA以后,有的科学家紧接着又成功合成出比吲哚乙酸稳定性更强且用于刺激插条生根和防止苹果落果更实用的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后来,2,4-D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成功,把调节剂的商业化生产和使用推向了高潮。 目前,和生长素有关的调节剂基本上分为三大类:促进生长类、除草剂类、消除顶端优势类。 促进生长类的生长素调节剂有很多,有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防落素、2,4-D、增产灵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应用要点。 (一)刺激插条生根:生长素可以加速被剪断了的枝条上的伤口愈合,并刺激维管束外围的中柱鞘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进而产生新根。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不稳定,外用效果不太理想,吲哚丁酸在茎内移动慢,发挥的生理效果更好,产生的细长根多,萘乙酸的成本低,生根效果也不错,诱导产生的粗短根多,但毒性较大,浓度稍高很容易损伤插穗,所以外用调节剂刺激生根时(带一两片叶的插条),把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按一定比例复配使用,效果更好且安全,若再复配上杀菌剂、糖、硼、维生素B1、黄腐酸等,效果更佳; (二)防止苹果采前落果:北斗和红星品种中,成熟阶段遇到高温,尤其是夜间高温,树体氮素营养水平过高,土壤过度干燥等情况时,在采摘前,苹果的果柄、果苔和离层部位中IAA含量下降,ABA(脱落酸)含量升高,并刺激乙烯提前释放,造成果实提前掉落,也就是采前落果。北斗在采前40天和20天各喷一遍20ml/L的萘乙酸;红星、红玉等在采前一个月每10~15天喷一遍20~40ml/L的萘乙酸,共喷两遍,可以有效防止落果; (三)番茄促进座果防止落花落果:在番茄开花座果期遇到温度过高或过低、阴雨、光照不足、营养不平衡等情况时,很容易造成落花落果,座果率低。生产中最常用的是2,4-D类蘸花药,但使用起来禁忌较多,只能浸或抹花柄或花柱,稍不小心就会伤害嫩叶和生长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用好几种药剂配制蘸花药,但因为配方保密,价格超高,安全性上却还是经常出问题。近几年,含有生长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刺激素产品的推广,有了更好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的希望,源自天然的这些成分使用起来更安全且果实品质更好,成本更低; (四)诱导瓜类蔬菜增加雌花数量:众所周知,瓜类是雌雄异花植物,瓜的产量和雌花数量有直接关系,生长素可以诱导增加雌花的数量,所以,在生产中,当黄瓜幼苗1~3片真叶的时候,用10mg/L的萘乙酸或500ml/L的吲哚乙酸喷叶片,会增加更多的雌花,减少雄花数量。一些海藻提取物类生物刺激素也有促进花芽分化和诱导更多雌花的效果,且操作起来更安全; (五)促进玉米壮苗提高产量:一般的,同一种植物在同一个地区,其生长时间越长意味着合成并转化的有机碳水化合物越多,产量越高。北方的春播玉米往往有更高的产量,原因之一就有北方气温恢复过程较长,玉米生长期长。但在北方干旱地区春播玉米的苗期往往会遇到两种环境障碍,一是春季低温常常造成出苗时间长,消耗种子自身储存的有机营养多,出来的幼苗弱,土传性病害感病几率高,这无疑会直接限制玉米的产量;第二是土壤干旱,严重抑制幼苗的生长。用吲哚乙酸和萘乙酸的混合制剂浸泡玉米种子,可以快速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减少胚芽鞘穿过土壤的时间,降低病菌侵染的机会,形成壮苗。含有吲哚乙酸或吲哚丁酸的生物刺激素,既可以处理种子也可以在玉米7~9片展叶期、小喇叭口期喷施,提高产量。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中有一条,双重效果。当浓度较低的时候促进细胞伸长,器官生长,当超过一定浓度的时候则抑制生长。 |
|
来自: 海底丛林 > 《生物调节剂及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