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剖宫产横切和竖切有什么区别?

 空明苑 2017-06-25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问题的真正内含是什么?这个切口是指腹壁切口还是子宫的切口。

很多人会问医生,做剖宫产的是后会切几刀,缝几针。在医生看来这个问题有点可笑,难以回答。第一剖宫产不是切西瓜,不会为了多分几块而多下几刀,医生只要按照步骤完成相应的组织层次的分离,把胎儿取出来。而缝合时,医生也不会算到底缝了几针,只要把切开的组织再恢复原来的结构、有效止血就可。

腹壁切口

剖宫产的切口在下腹部,我们需要分开7层组织:皮肤、皮下脂肪、筋膜、肌层、腹膜、子宫的浆膜和子宫肌壁。为什么用分开而不是用切开?因为我们不会切断腹壁的肌肉纤维,而是从两块腹直肌之间结蹄组织间隙进入腹腔。其他组织层次都需要用刀、剪锐性破坏。因此腹壁肌层都是通过纵行间隙进入的。

大家对横纵切口的关心,因为皮肤的切口,我们可以看到,愈合后对美观又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除了腹壁肌层,其他组织的切口否有横纵之分。子宫的肌层也有横纵之分。

皮肤切口的横纵,决定了皮下脂肪、筋膜的、腹膜的横纵。总体称腹壁切口。腹壁切口横纵有什么利弊?

腹壁横切口愈合快、较少出现愈合不良,形成的瘢痕也比较轻,同时因为位置低,在裙裤的腰线之下,可以很好的隐藏起来,因此夏季穿着暴露也不会露出疤痕,有些瘢痕愈合后甚至与正常皮肤相差无几。优点是美观。

腹壁横切口也有缺点:当手术中发生意外时,很难扩大切口。在做妇科手术或者剖宫产时,如果遇到数前没有估计到的恶性肿瘤需要扩大手术范围时,或者因为产后出血、异常胎儿需要扩大切口时,横切口有局限。而纵切口可以一直向上延伸,甚至到肚脐以上、剑突以下。另外急诊时,纵切口可以更快的进入腹腔,比如抢救胎儿或者患者生命时。

腹壁切口是横还是纵,一般不影响再次怀孕后怀孕时间和分娩方式。子宫切口的横还是纵会影响。

子宫切口

子宫下段横切口

目前绝大多数剖宫产是子宫下段横切口。这个切口的优点是出血少,愈合快,再次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率低,因此基本上现代剖宫产的常规选择。

子宫体部纵切口,也叫古典式剖宫产

子宫中下段、体部纵切口,叫做古典式剖宫产切口。之所以古典,是最开始发明剖宫产时就用这样的剖宫产切口。因为肌层比较厚,子宫肌壁血供丰富,因此术中出血增多。另外,如果胎盘附着在前壁,可能切开肌壁就碰到胎盘,而引起更严重的出血、引起胎儿的出血进而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纵切口更容易在再次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因此如果子宫为纵切口再次怀孕后禁止阴道分娩,一定要再次剖宫产。

既然是古典式剖宫产,现代代医生还会选择这种切口吗?确实极少,但绝对不适没有。几种情况下医生会选择古典式剖宫产。首先,在孕中期如果迫不得已剖宫产,会选择古典是剖宫产,医生俗称小剖宫。这时子宫下段没有形成,无法进行切开足够长度下段横切口的而将胎儿取出。其次如果胎盘低置种植在子宫下段前壁处,剖宫产时为避开胎盘,医生会进行子宫中下段或者体部纵切口。

总之现代剖宫产子宫体部纵切口少之又少,但如果做了这种方式的剖宫产,切记一定要牢记,要保留好出院小结,一旦再次怀孕一定及时告知医生。再次怀孕后一定不要要求顺产。


剖宫产之横切口与纵切口

前段时间讨论剖宫产术后的瘢痕子宫,二胎能不能顺产的问题,有人问到,是不是纵切口就不能顺产,实际上,能不能顺产,和肚子表面的横切口或者纵切口没有任何关系。详情请阅读《瘢痕子宫能顺产吗?子宫破裂能预测吗?》

横切or纵切,你们看到的只是腹部伤口的横切或者纵切,而不是子宫的横切或者纵切,真正影响子宫的是在子宫上的横切或者纵切。无论腹部伤口是横的,还是纵的,子宫上的伤口其实都是横的,一般来说,子宫上不会取纵切口。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当然也会有例外。

无论

无论外面切口是横是纵,子宫上的切口通常都是做的“子宫下段横切口”,如下图第一张。

第二个“古典式剖宫产切口(子宫体部纵切口)”对子宫的损伤是最大的,由于在此妊娠子宫破裂风险高,手术出血多,已经废弃了很多年。第三个“子宫下段纵切口”,损伤不如古典式切口大,但是仍然会切断的较多的子宫肌纤维,现在也基本不用。

但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比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子宫下段完全被胎盘覆盖,手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本习惯下刀的部位满是怒张的血管,使我们无法下刀,此处下刀就意味着大出血,医生会选择子宫体部找切口,以减少出血风险。在子宫体部做切口,皮肤开纵切口会方便很多,所以很多时候,如果病人是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情况,医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皮肤的纵切口,这样能给医生在手术中更大的自由度。手术医生自由度越大,病人的安全就越有保障。

腹部皮肤横切口,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讲,无疑是首选,如第一张图所示,下腹部横切口,手术疤痕用小内内就能基本遮挡。

因此,现在常规的剖宫产手术,几乎都是在皮肤上做横切口。而横切口的好处其实还不止于此,有人说,横切口会切断经络、切断神经,手术损伤大,其实不然。要说损伤,横切口绝对不如纵切口。

这是人体经络图,如果经络真的是像图上画的那样,一条一条的实线的话,确实,横着一刀下去,重要的经络全被切断了。但是真的如此吗?

经络是什么?经络并不是实体的东西,在解剖学研究过程中,从来没有人解剖出过任督二脉。经络,只存在于活的机体。我对经络的理解是,与神经、血管、内分泌、体液、细胞自分泌、旁分泌等多种活的机体才具备的功能集合体。经络上,不同穴位受刺激的反应,和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和该穴位所处位置的组织、细胞等的功能组合不同有关。只要是活的机体,经络和穴位就会存在。而所谓“经络不畅”,未必是经络“断”掉了,更可能是经络上的功能组合单位,存在某些功能缺陷。比如神经出问题了,或者血管出问题了等。(关于经络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专业人士指正!)

横切口更接近皮肤天然纹理,术后疤痕更小。

人体解剖学第二版教材,总论部分有一张图,是关于人体各个部位皮肤纹理走形的(不是这张,这张在网上找的)。手术切口的选择,在优先满足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与切口部位的皮肤纹理吻合,这样的切割,伤口对合更好,愈合更容易,术后疤痕更小。下腹部的皮肤纹理,是横行的,因此横切口更有优势。

下腹部的浅表神经也是横行的,与皮肤纹理走向大致一致。

神经是从脊柱的发出来的,从后背绕过侧面,向前到了腹前壁(如图),其走形于肌肉间隙只配肌肉的运动,穿梭于皮下脂肪,接受皮肤的感觉传入。腹壁神经的走形方向和皮肤纹理方向高度吻合,因此,实际上横切口并不容易切断神经。

腹部的肌肉、肌肉腱膜都是以横行为主。

腹部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都是横行纤维,不过手术不会损伤到这些肌肉,但是手术会切开腹直肌鞘。腹直肌鞘是由腹内外斜肌腱膜构成的,腹直肌鞘的纤维走向和腹内外斜肌的纤维走向是一样的。左右的腱膜在正中线部位编制形成腹白线。因此,横切口,符合腱膜的纤维走向,切断的腱膜纤维最少,而纵切口是要纵行切开腹白线,腱膜纤维多少被切断,就不用说了。这就是为什么术后伤口裂开,多见于纵切口,而少见于横切口的原因。

大家注意到,腹直肌是纵向的,那么手术 切断腹直肌呢?不会的,腹直肌鞘被打开后,由于腹直肌是左右两块,从中间分离,把腹直肌左右两块,往两边以扒,中间就露出来了,所以一般不会切断腹直肌。不过在扒开左右腹直肌的时候拉断少许肌纤维是难免的,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对腹直肌的功能造成任何影响。

再扒一扒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解剖学话题。

什么是马甲线,什么是人鱼线!

马甲线,就是腹直肌外缘,腹内外斜肌从肌纤维变成腱膜的部位,这条线内侧是腹直肌,外侧是腹内外斜肌。肌肉发达,而皮下脂肪少的时候,就会形成轮廓。解剖学上也称之为“半月线”。

人鱼线,其实就是腹股沟韧带这个位置,上边是腹外斜肌。肌肉发达了,皮下脂肪少了,这里形成生理凹陷,显得很健美。

既然横切口这么好,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做纵切口,横切口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横切口最不好的地方就是,灵活度太差,当遇到手术困难,或者需要探查上腹部的时候,延长切口对扩大手术野的效果很不好。这时候纵切口的优势就明显了,切口从耻骨联合向上一直延长到剑突下都没问题,能暴露整个盆腹腔的器官,遇到任何困难,或者意外,至少在切口、手术暴露方面,都能充分应对,能给外科医生以最大的操作自由。在一些困难手术上,医生自由度大了,病人的安全性就更高了。毕竟,手术还是应该把保命放在第一位,而对美观的追求,在疾病和生命安全面前,只能靠后站!


关于剖宫产横切口纵切口的争议

横切口,纵切口,好与不好仍有争议。通常我会喜欢横切口,但是有时候我也会喜欢纵切口。哪个好,哪个不好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你们可以知道有两种切口方式可以选择,然后跟医生探讨你想要的方式,当然,最终你还得尊重医生给你的意见,相信你的医生!

前两天发文《剖宫产之横切口与纵切口》,文章刚发出来不久,就看到其他平台也在讲横切口纵切口的问题。

有人说纵切口损伤更小,我不这么认为,理由前面文章中已经说了。

还有人说,纵切口开腹更快,从开台到胎儿取出所需要的时间更短。这个我觉得是手术者的操作习惯、手术细节、熟练程度的问题。下腹部横切口的开腹方式,也是在最近十多年才开始普及的,就现在的医生来说,基本上年轻的都是先学横切口,再学的纵切口 。而5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医生来说,大多数已经习惯了很多年的纵切口,横切口是后来才学的。拿我来说,我做横切口剖宫产,从切皮开始计时,到胎儿娩出,最快可以不到2分钟,在皮肤采取连续皮内缝合的情况下,整个手术时间,在不刻意追求速度的情况下,平均不到30分钟,最快一次只用了21分钟。我还见过更快的医生做手术,比我还年轻,一台剖宫产做完不到20分钟。但是!但是!让我做纵切口,我真的就那么快,虽然我也能做,手脚也不笨。而曾经带我老师(做大手术很牛逼那种),我看他纵切口开腹的速度那叫一个爽快。然而,他们虽然也都做横切口的手术,但我看得出,他们骨子里对横切口多少还是有些抵触的。

还有人说,横切口损伤腹直肌血管的问题。其实这是个手术习惯的问题。的的确确,横切口要么会拉断几条腹直肌血管,要么可能拉断部分腹直肌的肌纤维。但个人认为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儿。我是属于动不动就拉断几条腹直肌纤维的那种。这牵涉具体手术细节和手术方式的问题,这里就不详细展开,对普通老百姓来讲,这些问题都不重要,因为人有足够的自愈力去弥补这些损伤。

关于术后粘连的问题

横切口粘连更严重还是纵切口粘连更严重?这个话题也是一直争论不休的,对于病人而言,无论是横切口还是纵切口,粘连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却极少有人因为粘连的问题出现症状。术后粘连这事儿,实际上对绝大多数病人而言并不会带来生活的困扰,真正受困扰的是给病人二次开腹的医生。无论是横切口还是竖切口,医生在二次开腹的时候,都会有遇到没有明显粘连的,也都会遇到粘连得一塌糊涂的。所以本质上这事儿就不是切口的原因,因为可能影响的因素太多了,包括手术细节的问题、个人体质的问题、术后活动的问题、术后感染的问题等很多方面。

所以,归根结底,做横切口还是做纵切口,确实各有利弊,而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要从病情来看,还要根据手术医生的习惯来。这事儿就不应该是一是一,二是二,划分这么清楚的。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你们有必要知道有横切口和纵切口两种开口方式,对你们而言,最大的区别莫过于疤痕不一样罢了,别的操作上的差异,你们是不可能体会得到的。包括很多人担心的,“哪种方式恢复得更好?”,尽管手术中存在诸多细节差异,但其实对病人而言并无所谓恢复程度的差异,就是一个好看,一个不好看而已。所以,你可以跟医生提要求,我想要美观,想做横切口,但是不要忘了,医生出于对疾病变化不可控的顾虑建议你做纵切口,那一定是有他的理由,这时候就不要太较真了!

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今天我总感觉自己说太多了,不该让普通人知道太多不必要知道的事情。有的人为了消除恐惧,宁愿知道更多细节,知道得多了,懂了,就不害怕了。而有的人对于未知恐惧是拒绝的,你让他活个明白,它却宁可把脑袋埋在土里,把屁股露在外边,看不见敌人,他就以为安全了。医生为什么不害怕,因为医生见得多了,早就看透了。我说这话的时候,有人评论“医生说不可怕是因为他们见多了,这个话真尼玛不像人说的!”我想说,其实医生也有害怕的时候,那是真遇到可怕的事情了。而医生的恐惧是埋藏在心里的,当时他们并不感到害怕,因为他们没空,医生没功夫害怕,医生只会后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