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10年了,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北书房2014 2017-06-25

◆ 在经济发展中,保留一个生机勃勃的、有传承的、立体的民族生活环境,对于一个极少数民族的未来,以及社会的多元化意义深远

◆ 瞭望新媒体原创视频: 在布朗茶山飞越彩虹

飞越彩虹10年,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山深处,有个公益组织在执著地做着一件事:从当地小学里找一些爱唱歌的孩子,再从村寨里选一位能歌善舞且热爱本民族音乐的传承人做老师,教孩子们本民族的音乐歌舞。


▲ 德高望重的“布朗王子”苏国文先生与合唱团老师倪帕一起,在给孩子们讲解民族歌舞


这件事,这个公益组织一做10年,迄今已牵手21个少数民族,建立了29个少儿合唱团,并用他们辛苦筹到的基金,前前后后资助了超过200位民族音乐传承人。


▲ 右侧打鼓者,为“飞越彩虹“在云南澜沧遴选的哈尼族音乐传承人、合唱团音乐老师张国强。(杨芳摄)


他们会定期回访这些辛苦建起来的民族儿童合唱团,会为遴选出的音乐传承人提供交流和培训机会,还曾组织过13个少数民族的350个孩子、150位民族音乐传承人在昆明大型汇演,结束时,因“飞越彩虹”结缘的孩子们台上台下哭了个稀里哗啦。


▲ 芒景的布朗族孩子们(杨芳摄)


孩子们曾在深圳的大舞台放歌,也去过台湾与高山族孩子们交流互动,接下来还将去南非参加世界合唱比赛? 2018,飞越彩虹南非梦想,而如果没有“飞越彩虹”,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



这个公益组织人不多,但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与项目有关的“十八般武艺”都操练得纯熟精干。“飞越彩虹”在大山里深受百姓喜爱,村里随便走走,都有可能被请进屋里喝酒唱歌。


▲ 9岁的阿烈在给来访的客人换茶,他是芒景村小学“飞越彩虹”合唱团的孩子。(潘燕摄)


这个公益项目叫“飞越彩虹”,负责推进的公益组织是深圳松禾成长关爱基金。

想法诞生于深圳的一家咖啡馆。2007年的一天,几个有公益心的创业者听了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后,久久不能平静,遂发此心:从孩子做起,帮助推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自此一做10年,并誓言会一直坚持下去。


▲ “飞越彩虹”组织者与芒景的孩子们一起(杨芳摄)


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何在?

“飞越彩虹”10周年之际,瞭望新媒体随行走访了其在云南澜沧芒景村建立的布朗族童声合唱团。

芒景地处云南澜沧县大山深处,是景迈普洱茶的核心产区。动辄千年的古茶林,在与多种林木混生的过程中,成就了景迈普洱特有的山野气韵和持久兰香。


▲ 芒景村,距澜沧县城80公里,距惠民镇30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寨,2016年人口2762人,布朗族人口超过92%。(潘燕摄)


这会让人想到“飞越彩虹”。在经济发展中,保留一个生机勃勃的、有传承的、立体的民族生活环境,对于一个极少数民族的未来,以及社会的多元化意义深远。

基金会秘书长王芳说: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要像布朗人爱护茶树一样珍惜少数民族优秀的东西。我们的民族要想生机勃勃自强于世界,不仅要有GDP和高楼大厦,还要有多元共生的文化之心。


▲ 因与多年生乔木原始混生,芒景村的景迈古树茶具有强烈的山野气息,兰香经久不去,茶韵绵长。(潘燕摄)


来源: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