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人也有爱美之心:孔子是“外貌协会”的吗

 杂货店伙计 2017-06-26

我们今天说某人是“外貌协会”的,意思是说他以貌取人,甚至奉行外貌至上的理念。毋庸讳言,现今无论男性女性,很多人都不自觉的加入了“外貌协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况且据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类行为学家哈妮·范霍夫教授的研究发现,喜欢美人其实属于人类的自然反应,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无需对“外貌协会”成员进行过多批判。我们要讨论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作为圣人的孔子,是否也是“外貌协会”的成员呢?

孔子

先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一段话: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这段话主要是介绍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的。据这段话所说,澹台灭明长得很丑,但很有道德学问,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孔子听到澹台灭明成功之后,发出了一个感慨,说自己以貌取人,看错了澹台灭明。如果这个记载可行,那说明澹台灭明跟着孔子学习的时候,孔子曾因澹台长得丑而没有重视他,也就是咱常说的“以貌取人”。孔子说的这句话也见于《史记》的《留侯世家》等记载中,可见这句话归于孔子名下,在当时较为常见。就此而言,我们最起码可以说孔子也一度曾是“外貌协会”的一份子。

孔夫子也是“外貌协会”的吗?

孔子也一度曾是“外貌协会”的一份子

但是,难道孔子真的就这么肤浅吗?翻阅《论语》,可以发现在《雍也篇》中孔子曾说:“不有祝镏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啥意思呢?祝鮀,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奸佞小人;宋朝,则是长得很帅但很淫乱的人。在当时,这两人都得到宠幸而免于患难。曾注释过《春秋榖梁传》的范宁说,祝鮀凭借谄佞获得卫灵公的宠爱,宋朝凭借美色见爱于南子。在无道之世,这两个人都过得很逍遥。孔子说这句话,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十分淫乱,奸佞横行,美色是尚,忠正之人无立锥之地,所以孔子才有“难乎”之叹。足见孔子说这句话,并不是崇尚奸佞和美色,相反,他非常的厌恶当时的社会风气,所以要批判它。就此而言,孔子又显然不属于“外貌协会”。

行文至此,不仅让笔者想起了前不久某教授谈面试女研究生时所说的话,“我的审美标准:一看胸、二看脸、三看屁股四看腿。”这句话何其惊人!孔子听到了,恐怕也得说:“不有某某的胸、某某的脸、某某的屁股、某某的腿,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社会风气越是败坏,美色是尚越是流行吧?

孔夫子也是“外貌协会”的吗?

孔子厌恶当时崇尚奸佞和美色的社会风气

言归正传,孔子到底是怎么看待美貌的呢?在《论语·子罕》篇中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也说:“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大概意思是说:“没救了,这个世界,没见到一个像爱好美色一样爱好道德的人。”可见孔子是希望人们好德要胜于好色的。所以孔子曾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能说会道和长得很美的人,很少是有仁爱的。可知孔子对美色并不喜欢。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的时候,大弟子子路怀疑孔子喜欢南子的美貌,孔子一着急,发誓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我要是骗你,天打雷劈!”这时候的孔子显然不是“外貌协会”的了。

那么,如何理解孔子自己说的“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呢?笔者认为,孔子确实一度是“外貌协会”的一员,所以很介意子羽的长相。但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及时的纠正了自己的态度,将自己的评判标准由外在的美貌转换成了内在的道德,所以在《论语》中,我们看到的孔子是一个好德恶色的人。因为这种转变,孔子主动的承认了自己当年的错误。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孔夫子也是“外貌协会”的吗?

孔子是一个好德恶色的人

其实,孔子是不是“外貌协会”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风气下,才会使人们不自觉地加入了“外貌协会”?正如本文开篇所说,好色是人的自然反应。这句话说直白一点,好色是人的动物属性。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外貌协会”的一员时,我们是在玩“疯狂原始人”吗?孔子“未见好德如好色者”,那我们又能见到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