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个理念 13个操作技巧,迅速提升你的微信使用效率

 书香文斋 2017-06-26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信的3大使用理念和13个操作技巧。


微信3大使用理念:

1、为他人提供价值

2、批量、定期处理

3、分组、分类联系


微信13个操作技巧:

1、零噪音操作

1.1把手机扣过来。

1.2朋友圈设置静音、更新设置不提醒。

1.3设置星标朋友,定期查看朋友圈


2、快速找人、找群操作

2.1添加备注和标签

2.2群置顶

2.3群保存至通讯录


3、快速查找、发送或处理消息操作

3.1双击快速查阅未读信息

3.2微信群发助手

3.3消息合并转发

3.4文件快速查阅


4、辅助类操作

4.1规律收藏、保存类操作

4.2语音变文字,缓解打字累

4.3清理缓存


3大使用理念:不懂微信使用理念,学再多快速操作也没有意义。


1、为他人提供价值


做任何事情,一旦方向错了,南辕北辙,做再快也没有用。


我们倡导微信高效使用技巧的前提是为他人提供价值。


你看那些大多受朋友欢迎的人,总是会分享一些对他人有用的信息和资讯,甚至无偿为他人提供资讯服务。


这样你就会变成一个他人需要的人,对他人有价值的人。


那么,如何用微信给他人提供价值呢?详写可以出一本书。 


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比如:

分享重要的,对他人有帮助的信息(这个因人而异)。

分享你近来的读书、看电影、参加的社群心得体会。

为需要的朋友推荐人脉名片。

偶尔也可以是好玩开心的消息。

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尝试。


2、定期 、批量处理


人人都希望做简单的事,也希望马上知道结果。


微信的设计符合人的天性,即“简单明显地给你及时回馈 ”。


微信中的消息和提醒,以“小红1 ”的方式出现。


微信虽然做到提醒,但是过多的提醒会打断我们当下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当你写重要报告时,你家庭聚餐时,你朋友聚会时,不断的小红1的提醒让你不专心,让你思路不断跳转,同时也会给自己和他人一种不够投入的感觉。


夸张地想一下,除了火灾、地震这种极端突发事件。


你半小时不看微信会不会“死 ”?

迟一点回复是不是就出大问题了?

少看一条推送是不是就学习不努力了?


我们总是担心未来事件,害怕错过机会,按照2/8法则,真正重要的消息不到20%,我们却把大量的时间去回复80%的信息,同时也不断给自己挖坑,当下不断被打断、不专注、担忧接连而来。


我亲眼看到一个女生边走路边看手机,然后撞倒一棵树上。我想,她应该庆幸这只是一棵树吧?


我们需要改变。


有一种沟通方式叫做非实时沟通,指的是对发来的消息不做立刻处理。而是隔时间批量处理。我会回复你,但是不一定马上回复你。


时间间隔可以是番茄工作法的25分钟,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设置。



这样有两点好处:

其一,提升学习工作专注度。让你专注于当下,不担心错过。

其二,批量处理消息,提升效率 。这样做比一看到消息就点开要快好几倍。


3、分组、分类联系


每种事务都是有一定特点的,将他们分组、分类,有助于高效对其进行认知和使用。


图书馆中会把图书分类,方便读者快速查找。展览也会把相近的事务放置在一起,体现彼此之间的关联。房间里也有客厅、厨房、卧室之分。


对微信联系人、收藏的信息进行分类分组都是有必要的。


不分组的界面混乱,不方便查找,会显得很繁杂,分组之后界面不仅很清爽,而且方便管理,可以快速找到你想联系的人,需要的信息。


事务分类后才能各司其职,相互补充。这样才可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功用。

具体分类方法大家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以下介绍一些微信上好用的小功能,是平时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但将这些功能用起来后,就会让你的工作、生活沟通更高效,这就是功能神奇的地方!


1、手机零噪音操作




1.1把手机扣过来。

别小看这个动作,出现消息与其克制自己不看,还不如默认成看不到新消息。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

作用:不被手机信息干扰,在一段时间关注当下。

操作:在需要集中精力、投入时,把手机屏幕朝下放置。


1.2朋友圈设置静音、照片更新不提醒。

作用:不被朋友圈中的小红1干扰,提升工作效率。不信去试试看。

操作:【我】-【设置】-【新消息通知】-【关闭声音、振动和朋友圈照片更新】


1.3设置星标朋友,定期查看朋友圈

作用:标记重要的人,批量查看重要朋友的朋友圈。

操作:【点击人物头像】-【设置星标朋友】-【个人相册】


2、快速找人、找群操作




2.1添加备注或标签

作用:快速了解你的人脉情况,快速找到你想联系的人。

* 作者:小喜一方,易效能签约作者,效能生活践行者,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心灵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