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受生活,是人生的必修课

 昵称32764739 2017-06-26


享受生活,是人生的必修课

来自有书

11:35

文 | 西红柿 · 主播 | 赏新晴 · 编辑 | 天秤座


各位书友早上好,今天我们将开始一起共读《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今天所共读的内容是第1页—第33页,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完成今天的早读:


1、你认为人类的观念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你是倾向于理想主义还是倾向于现实主义?


3、你觉得自己能过上诗一样的人生吗?




中国人的人生观


人类虽然心性相同,但每个民族的文化却那么不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他的思想产物。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化差异中找出一些人生问题的新答案,或者找到一些探讨人生的新方法。


林语堂在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得到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


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心理度过一生,能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的生活。


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个性和淡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意识及人生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一个民族产生过几个大哲学家没有什么稀罕,但一个民族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


无论怎样,中国这个民族显然是比较富于哲理性而少实效性的,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民族经过了四千年专讲效率生活的“高血压”,那是早已不能继续生存了。


林先生说,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进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太罕有了,所以崇拜他们。


因为中国有一种轻逸的、愉快的哲学,他们的哲学气质,可以在他们那种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里找到最好的论据。


美国人的生活太过严肃繁忙,他们的内心也有一种企望,希望躺在一片绿草地上,在美丽的树荫下什么事也不做,只想悠闲自在地去享受一个下午。


“醒转来生活吧”成了许多美国人普遍的呼声。因为他们也想过这种梦中的光阴。问题是他们对这种闲适生活要想享受多少,怎样才能实现却茫然不知。


所以,林老爷子决定给他们上一堂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生活艺术课,让他们从中得到启示,帮他们从忙碌的思维中醒觉过来。






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幽默感


现在就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产生这个生活哲学的中国人,他们的理智构造是什么——伟大的现实主义,不充分的理想主义,很多的幽默感,对人生和自然那种高度诗意的感觉性。


人类可以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现实主义者。


理想主义在不同的国家里代表着不同的东西。美国的理想主义虽然大部分是高尚的,但是有一部分也不免自欺欺人。


现实主义是指一种安于人生现状的态度,是一种“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态度。


这种现实主义使艺术家和诗人的信念更加坚定,使他们觉得这譬如朝露的人生更加美丽,也使他们尽量将生活过得美满,而不至于彻底逃避人生。


幽默感似乎和现实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方面让理想主义感到幻灭,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暴躁激烈分子的紧张心情,让他预先知道幻灭的无可避免。


智慧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梦想或理想主义进行调和。


林语堂认为,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只有当人类渲染了这种轻快的精神时,世界才会变得更和平,更合理,而可以使人类居住和生活。






人类的观念


人类的观念有好几种,即传统的基督教观念、希腊的异教徒观念和中国的道教和孔教观念。


依传统的正统基督教观念,人类是最完善的、天真的、愚笨的、快乐的,赤裸着身体在伊甸园里生活。


后来人类有了智识和智慧,于是堕落了,这就是痛苦的起因。为要显示人类的缺点,基督教又引进一种人类的新成分,这种新成分就是魔鬼。


希腊人对人类的观念是:希腊人要他们的神成为凡人一般,基督徒则反之,要使凡人跟神一样。希腊人承认人类是总有一死的, 有时还要受残酷命运所支配。


中国人认为人类是造物之主,万物之灵。附在人身上的灵性叫做“魄”;离开人身随处飘荡时叫做“魂”。


人死后,“魂”依旧四处飘荡。魂是不常扰人的,但如果没有人埋葬或祭祀死者,神灵便会变成“无祀孤魂”来缠绕人。


相信灵魂的不朽,显然是基督教、希腊人、道教和儒家的观念相通的地方。但中国人更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


中国人的态度可以归纳为“让我们做合理近情的人”。这就是一种中庸之道。这种态度造成了一种宽恕的哲学,觉得人类的错误和谬行都是可以获得宽恕的。


只要过着合理近情的生活,依着良知行事,你就不必有所畏惧,因为良心的安宁是最大的福气,一个心地光明磊落的人,连鬼怪也不能侵犯他。


一个合理的自然主义者便会带着兽性的满足在世界上生活下去。


目不识丁的中国妇人说:“人家生我们,我们生人家,另外还有什么事可做呢?”


他们在这个世间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至于生下羞辱门第的子孙来。中国人的人生范式就是这样一个观念组合起来的。






诗样的人生


我们是属于这尘世的,而且和这个尘世一日不可离,我们在这美丽的尘世上好像是过路的旅客,即使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总得尽力使生活美满。假如我们不尽力使生活美满,那就是忘恩负义了。


尘世到底是真实的,天堂终究是缥缈的,人类生在这个真实的尘世和缥缈的天堂之间是多么幸运啊!


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几乎像一首诗,它有韵律和拍子,也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


我们应当能够体验出这种人生的韵律之美,像欣赏大交响曲那样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


人生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最好的”问题。


如果我们抱着这种生物学的人生观念,循着季节去生活,那么除自大的呆子和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之外,没有人会否认人生确是像一首诗那样过去的。


一个有智慧的人如充分长寿,在七十年的兴衰中,也尽够去视看习俗、道德和政治的变迁。他在那人生舞台闭幕时,也应该可以心满意足地由座位立起来,说一声“这是一出好戏”而走开吧。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即如此,我们又何必计较人生的得失,为自己平添许多烦恼。


我们何不在慵懒悠闲的午后,“睁一只眼神游,闭一只眼享受”,让生活过得像猫一样惬意。


或者在细雨飘飞的季节,“品茗读书作画,饮酒畅谈抚琴”。将人生过得如诗一样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