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为何惨败,大好江山落于满清之手,触目惊心?

 昵称VChmUhmv 2017-06-26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层出不穷,除了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外,大多以失败告终,其中尤其以李自成起义军让人为之叹惜,灭掉明朝之后,却让满清窃取立刻胜利果实。

那么,他到底为什么失败,在小编看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没有后备战略资源。

李自成起义军所提出的“均田免赋”,仅仅是一种政治口号而已,没有实施过,只知道一味破坏生产,掠夺地方。由于开始时,起义军都是流窜与官军对抗。后之强大,还是“避实捣虚”、“以走致辞敌”的战术。在陕西、湖北、河南等几个省份来回掠夺,形成当地经济、生产停滞,民生凋敝,造成被掠夺的民众早就对义军失去了忠诚。起义军要打仗不事生产,老百姓也无法安心生产,均田免赋仅停留在口号上,即便当年靠开仓放粮,次年怎么办!由此看出,李自成没有“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朱元璋来得聪明,看得明白。

二是造反意志不坚定。

李自成事实上图一时之快,无夺天下之志。在历史上,崇祯并不是一个压榨老百姓的昏君,也不是嗜杀成性的暴君。在道义上,李自成占不上绝对的优势!崇祯下过六次“罪已诏”,几度招抚起义军,没有对起义军赶尽杀绝!而李自成似乎也没有夺天下的大志向。即便到北京城下,竟还和崇祯皇帝谈起判来。既然谈判了,先说能帮助崇祯对付外敌——满清,但最后又来个不奉诏。诚意不足,玩假仁假义。谈判条件苛刻,逼得崇祯只能上吊。崇祯既然已死,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自己称帝,要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李自成却犹豫不决,竟贴出布告说,大明天数未尽。如此一来,岂不是给自己进京戴上了政治枷锁,而且在民心上失了分!

三是胜利后军纪败坏。

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明王朝被推翻,大批将士禁不住诱惑,开始抢钱、抢女人、杀人、烧房子,宛若暴徒一样。当然了,后来明史由满清政府修改过后,不免有一些夸张抹黑的地方,但事实上应该存在。作为大顺最重要的军事首领,刘宗敏尤其有代表性,这人仗着功劳极大又与李自成情同手足,强横之极,到后来,李自成也操纵不了他了。

进入北京后,他就开始“挟妓”取乐,后来被任命追饷总指挥,更是有一种深深的快感,对于这个穷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可以任意捕捉殴打那些以前令自己高山仰止的权贵们,从他们身上榨钱,这是一个比打仗好玩多了的事。所以他成为追饷的最得力支持者,他的军队是大顺最精锐部队,在他的影响下迅速腐化,去捉这些有钱人拷打玩弄,成了比任何军国大事都重要的事。

史料记载,北京城内,到处跑的都是刘宗敏的兵,“腰缠多者千余金,少者亦不下三百、四百余金,人人有富足还乡之心,无勇往赴战之气。”(《明季北略》)。

四是不善安抚明朝旧臣。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匆忙登上帝位,等于和崇祯一样要面对清军的危险。在此情况下,首先要稳定内部,即使面对明朝贪腐的旧臣,也应该暂时安抚,一致对外,崇祯死了,李自成又是追赃助饷。大顺军所到之处,开始“便街提士大夫”,就是现在说的“满大街的抓人”。追饷是以大册登记姓名,每一百人为一组,由八名骑兵武装押送到各营拘禁,从早到晚,“冤号之声不绝于耳”,三月二十三日,李自成下了一道命令:无论新旧翰林官,每人派饷银万两以上。二十七日又下了令,向“京中各官”派饷,规定:不论起用或不起用的官,皆派饷,其中被起用的官员,派饷数目少些,不被用的官,摊派的数目多,敢说一句“不办”的话,立即用夹棍严刑拷追。直到四月一日,追饷的活动越来越扩大,由原来的官员、勋戚、宦官,到一般地士大夫阶层、商人甚至百姓。

史料记载,“各处搜求渐宏,贩鬻之家稍有赀产,则逮而夹之,老稚冤号,彻于衢路。”北京城内一片鬼哭狼嚎之声音。

当时的著名文人杨士聪亲眼看见,刘宗敏所居府第有三个大院,受夹棍刑罚的每院有百人,这些人中,真正的有钱阶层只占十分之一二,大多数还是一些低级官员和小吏,还有一些商人,他们身受酷刑,惨状令人不忍目睹,而当天过后,据说这几百人无一生还。(杨士聪《甲申核真录》)

很多人被拷打至死,这里面包括“劝进”党的国丈周奎,上交五十万两黄金,仍难逃一死。

正因为如此,李自成起义军彻底失去了京城朝野上下的民心,很多人宁可投靠满清,宁可和李自成为敌,也不会束手就缚!而刘宗敏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迎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这就是其中带来的一个惨重后果。

这一点比起刘邦的“约法三章”来说,李自成远远不如,失败也是一种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