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失眠验案(半夏秫米汤合方)

 xcaq 2017-06-26

顽固失眠验案(半夏秫米汤合方)




病案1. 戴某某,女,75岁,2013422首诊。患者因失眠、胃脘疼痛30年,加重伴后背痛就诊。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每夜仅4小时浅睡眠。脉细弦滑,舌苔黄腻、根厚,舌质嫩红。治以清热涤痰,宽胸散结、化痰和胃,方以半夏秫米汤合小陷胸汤加减。处方如下:半夏30 秫米50 川连8 全瓜蒌30 煅瓦楞子60 炙甘草10 鸡内金15 干姜10 白蒺藜15水煎服,14剂。

2013572诊,诉胃脘痛显减,烧心、背痛及抽筋症状未出现。仍头晕,体位改变时加重,失眠无明显改善。舌苔薄腻,脉细短滑。守方继进,上方半夏加至40,白芍加至30,川连加至10,加决明子30,生白术8,天麻15,水煎服,14剂。

20135203诊,诉胃痛基本消失,头晕好转,但白日困,夜晚入睡困难。舌苔黄腻根厚,脉弦滑。原方基础上半夏加至50,加用石菖蒲15,白寇仁10,水煎服,14剂。

之后患者未再来诊,电话寻访诉偶有上腹不适,较前大为减轻,头晕、失眠亦显著改善。

 

病案2.朱某某,男,54岁,201363日首诊,主诉失眠多年,特点为早醒,每日仅睡眠3~4小时,伴心悸、反复皮疹,脉沉滑,尺弱,舌质暗红,苔白少津,方用半夏秫米汤合二仙汤,处方:半夏30秫米50,仙灵牌10 仙茅3 知柏各15 山萸肉15 白蒺藜15 巴戟天10 当归10 14剂。

20136172诊,夜寐改善,可睡5~6小时,心悸好转,原方中半夏加至40,秫米量不变,二仙汤改血府逐瘀汤,14剂。

随访失眠已纠正,每夜睡眠7小时,睡眠质量好。

 

按:史老师在临证中多次用到半夏秫米汤,与小陷胸汤、二仙汤等有机结合,用于不同疾病表现的失眠病人,都取得很好疗效,故学习如下。

半夏秫米汤及《灵枢》卷十之半夏汤,为《内经》仅有十余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原文记载其组成、用法及功效“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之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内经》称失眠为“不得卧”、“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相关论述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及《素闻·逆调论篇》等20余出文献中,对于失眠的认识已经比较丰富。半夏秫米汤无论是立方立旨、方药组成还是煎服等方面,都对后世临床失眠病症治疗产生了及其深远地影响,后世方书及历代医家屡有记载,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也是以此为祖方,故半夏秫米汤堪称“治疗失眠第一方”。试简要论述如下。

1 立方依据

1.1睡眠生理  《内经》认为,生理睡眠发生的根本机制是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内经》的睡眠理论实际上是在“人体五脏与四时阴阳相通应”的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人体的阴阳消长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节律相应,而有睡眠与觉醒活动的日节律,正如《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种人与自然统一的综合睡眠机制,其中核心环节,就是营卫之气的运行,及人体是通过营卫之气来对生理性睡眠节奏进行调控。《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元已,与天地同纪。”《灵枢·大惑论》亦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都对营卫运行、阴阳相贯的生理进行了明白的阐述,指出营、卫之气按不同的经脉次序运行五十周后,于夜半子时相会于手太阴肺经,并循环往复。卫气日行于阳经,则阳经之气盛而主动,神动而出于舍即寤,人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卫气夜行于阴经则阴经之气盛而主静,神静而入于舍即寤,人疲乏困顿,需睡眠休息。因而,对于人体生理睡眠节律的维持,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机体阴阳调和是根本。

1.2 睡眠基本病理   由于睡眠觉醒生理节律的根本机制在于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内经》认为,卫气运行不遁于常道,阳不能够入阴,营卫失调,是失眠一类病症的基本病机。卫气日间行于六阳经(属六腑),夜间行于六阴经(属五脏),因而各种致病因素,包括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客止于体内以及体质差异因素等,凡影响到卫气的运行,使营卫之气运行失度者,都可致阳不入于阴,阴阳相交之路受阻而影响睡眠,导致失眠病症发生。

《灵枢·邪客》指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面满,不得入于阴 ,阴虚,故目不瞑。”《灵枢·大惑论》亦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盛,故目不得暝矣。”皆卫气滞留于阳经,夜晚不能尽行于阴分而失眠。此“阴虚,故目不眠”与一般所谓“阴虚”(如六味地黄汤证)的概念有不同,乃卫气运行失常之阳盛于外阴虚于内,阴阳不相交通。

1.3 治法   明确了营卫失度、阴阳失和的失眠基本病机,《内经》就提出了具体的施治原则和方法。《灵枢·邪客》云:“补齐不足,泄其有余,调其虚实,一通其道,而去其邪。”所谓“通其道”者,谓祛除厥逆之邪气,开通阴阳交汇的道路,使阴阳之气调和贯通,则能安卧入眠,故《灵枢·邪客》其后又借皇帝之言评半夏秫米汤曰:“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由此而能“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所有失眠病症的基本治疗法则就是:补邪兼施,交通阴阳,调和营卫。体现贯彻此法则的基本方法是半夏秫米汤。

2 运用

2.1 辨证要点:临床症状即以失眠为主症,轻者每晚能睡23小时,重者数日彻夜不眠,昼夜神倦体乏,头晕纳减,甚至神志恍惚。具备上症,即可应用此法此方;伴有其它见症时,则可根据中医辨证适当分型论治。

2.2组方分析: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二药组成,药味简单而意旨深厚。半夏性温味甘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半夏能除“目不得暝”,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法半夏有良好的镇静神经中枢的作用;秫米性味甘凉能养营,益阴而通利大肠也,李时珍说:“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本草纲目》卷二十三谷部);“流水千里以外,扬之万遍”者,即后人所谓甘澜水,其源远流长,能荡涤邪秽,疏通下达,取此煎药可以调和阴阳。半夏、秫米合用,而注以甘澜水,使本方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共成补虚泄实、沟通阴阳、和利营卫之功。所谓“通其道而去其邪”,则“其卧立至”。故凡失眠病证,皆可以此方为基本方治疗。令可根据具体病情,做适当化裁,如心脾两虚加党参、炒白术,痰热扰心加黄连、淡竹茹,食滞胃脘加陈皮、六神曲等。方中半夏的用量较大,可为常用量的4~6倍,常可用至40~60g。秫米,《类经》注为“糯小米也”、“北人呼为小黄米”,因药房不备,今医多遵吴鞠通意,代之以薏苡仁。

 

史老评语:

失眠,又称不寐,病机多端,可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风内动、心胆气虚、胃中不和…..,但以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为主要病机。

复习半夏秫米汤,用水用火有所要求,应予关注。

半夏通阴阳(收割于阴阳相交之季),秫米能和脾胃。

秫米是高粱米,,吴鞠通南方人氏,而高粱米多产于北方,多以红高粱米为佳。色赤养心,引火下行,与肾水相交。

另与二仙汤、血府逐瘀汤合方也从调和阴阳、气血入手,可稍深思。

                                 (崔立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