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实操指南 7∣“教养”和“修养”有什么不一样?

 二氧化硅2012 2017-06-26

家庭教育实操指南 7

教养和修养有什么不一样?


内容摘要:教养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出来的,修养则只能是个人自主自觉“修”得来的。有教养不一定有修养,有修养则一定有教养。家长的言行是孩子修炼的最好养料,孩子的自主自觉是修炼的最佳灵丹。


       许多场合,我们常常会听到对孩子这样的夸赞:这个孩子真有教养,那个姑娘很有修养。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教养”和“修养”两个词是通用的,可以互为替代的,仿佛二者就是一回事儿。其实,如果深究起来便会发现,“教养”和“修养”远不是一回事儿。有教养不意味着有修养,而有修养则一定有教养。


教养是什么?

       教养,指一个人从小就习得的规矩,尤指从小养成的待人接物处事的规矩。守不守规矩,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主要标准。教养主要是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的结果,也就是说,对每一个个体而言,教养是“教”出来的,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教”出来的,尤其是家庭“教”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养是外加于身的,是被动的,有时甚至是被迫的。

       《三字经》作为一本以“教养”为主题的启蒙读物,开篇即开宗明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而且明确“教”的责任主要由两种人承担——家长和教师:“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个人没有教养,那是家长、老师的失职,而不是个人的责任。

      “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关于“教养”最典型的概括和浓缩,“孝”是有“教养”的表现,但它来自于“棍棒”,是外加的、被迫的。过去私塾里悬挂于墙或陈设于桌的戒尺、如今学校里的“学生行为守则”、家长口头的“栗子炒肉”、“竹笋炒肉”的警告、乃至社会上各种平台的征信系统等等,都是迫使个体有“教养”的最典型的标识和最典型的手段。

       正因为“教养”是外加的,是被迫的,因此,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有“空子”可钻,有失“教养”的人和事就会趁机而现。今天所谓的“世风日下”、“社会失信”、“道德滑坡”等等,本质上是整个社会“教养”缺失的表征。


修养是什么?

    修养, ,作为动词来看,“指通过内心反省培养完善的人格”,作为名词来看,“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通过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的水平。” (《辞海》,彩图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从上述词义的解释可以看出:

       1、修养是一种自觉的修炼活动,这种修炼就是自我审察、自我反思、自我修炼、自我追求、自我超越,而且是自觉自为的,没有外力的强加,不受外力的影响和控制;

        2、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人思想、文化、艺术、道德、情感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水平,是一个人通过自觉的修炼,实现思想、情感、道德、审美、文化等的充实和完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显然,修养源于自我,是“修”出来的,是一个人主动的、自觉的自我反思、自我追求、自我超越的结果。因此,修养渗透在一个人的骨子里,融化在一个人的血液里。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手段和办法提高一个人的修养。

       一个有修养的人,绝不会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更不会随波逐流甚至见风使舵,“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而是始终坚守内心的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视内心的坚守如生命甚至比生命更宝贵,“虽千万人吾往矣”,乃至“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教养 修养

       一个人有教养不一定有修养,但是,有修养则一定有教养。在一般的情境下,一个人可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并不能看出二者的区别。但是,一旦处于特定的情境,二者的区别就会昭然彰显。这种情形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红灯亮起时,警察在,大家都停下等绿灯,警察不在,有的人就会闯红灯,有的人则依然站在原地,直到绿灯亮起才起步。显然,警察在的时候,大家都是守规矩的,仿佛有“教养”的模样,一旦警察不在,立即就能判别“修养”的高下。

      上海人有一个说法:相( xiàng,考察)女婿只要喝一顿酒、打一场牌就可以了,是很有点道理的。有的人饭桌上三杯酒落肚,胡言乱语,哭笑无常,丑态毕现,与平日里判若两人;有的人牌桌上赢得起输不起,赢了眉开眼笑,输了气急败坏。这样的人必定是修养不足的,做父母的又怎能把女儿的终身托付给这样的人呢?

    莎士比亚说过:“One night,we can buildanouveau riche,three generations to cultivate an aristocrat。”一个晚上可以造就一个暴发户,但三个世代才能栽培出一个贵族。arist-ocrat,既有贵族的意思,也有贵族派头的意思。在欧洲,特别是在英国,贵族得有贵族的派头、贵族的范儿。这种派头,这种范儿,不只是外加于人的,更需要深厚的自我修炼,它是英国人特具的绅士风度,是英国社会普遍注重的“修养”。

      中国是一个缺乏贵族精神传统的国家,即使历史上曾经有过贵族、有过贵族精神,那也是很久远的记忆了。这种记忆,在西周灭亡、列强崛起、秦朝一统天下的战火纷飞中涤荡殆尽,余绪湮灭。待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天地君亲师、君臣父子、忠义孝悌等等,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规范,慢慢渗透到国族的骨髓里,成为“教养”的核心内容,稍有悖违,即视为大逆不道,更不用说自主的追求、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灵魂了。

       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平日里尊师爱长、尊老爱幼的谦谦君子,一旦遭遇利害的冲突,便会毫不犹豫地揭下那层温情脉脉、道貌岸然的面纱,展露出凶神恶煞般的嘴脸,甚至不惜以命相搏、兵刃相加。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得还少吗?


修养从哪里来?

      今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有教养没修养、甚至连基本的教养都没有呢?笔者以为,某种程度上而言,家庭教育注重了“教”,忽视了孩子的自我修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方面,当下家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愈演愈烈,对孩子的亚要求侧重于躲进小楼成一统,一心只读教科书。生活中,以下这样的情形是屡见而不鲜的:每日里进出小区、行走马路时,谁会自己、并要求孩子向值守的保安、扫地的阿姨送上一句问候呢?有时候即使问候一声,也是“冰冰有礼”,缺少了一份真情,没有那种暖心的温度,更有甚者,则会或悄声或厉色地“警告”孩子:今天不好好念书,明天就去扫地执勤。如此这般功利主义的“教”,即使三代、十代,又怎能栽培出贵族、培养出有教养的人呢?

       另一方面,当下的家庭教育里,家长凡事包办代替,不愿或不肯“放手”,孩子缺少自觉自主“修”的空间和时间。许多父母对孩子成龙成凤寄予殷切的期望,只要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可以满足,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包办,为了让孩子一心只读教科书,处处划禁区,时时设防线,今天三不准,明天四不行。幼儿园小学的时候,也许还会带孩子去听场音乐会看次画展逛几回博物馆,一旦上了初中念到高中,就会以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为借口,连孩子自己想去听场音乐会看次画展回逛博物馆大都会被视为不务正业而拒绝,至于吟诗读小说、追剧看电影等等,都会因为耽误时间而被禁止,至于上网玩游戏更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甚至干脆将网线一拔了事。

       修养从哪里来?从家庭教育的视角来看,家长的言行是孩子修炼的最好养料,孩子的自主自觉是修炼的最佳灵丹。

       1、自我修炼。家长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成为孩子的表率和示范,引领孩子自主自觉的自我修炼;

       2、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既不溺爱不放纵,也不时时设防处处监管,鼓励孩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引导孩子自主自觉的自我修炼。

       3、放眼长远。着眼孩子的长远发展,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促进孩子自主自觉的自我修炼。


结尾的话:我的母亲

       此时,我忽然忆起了自己的母亲,洞庭湖畔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连那时生产队分稻子分红薯分稻草的签名也只能以按手印来代替的农村妇女。在我的记忆里,从没看到过母亲与家人、邻居或其他人红过脸、生过气,也从没听见过母亲像有的农村妇女一样口没遮拦什么都敢说,或者扎堆儿地说东家长道西家短。即使我们兄弟三个年幼无知淘气调皮,与其他小朋友打架啦、玩泥巴弄得满身脏兮兮啦、贪玩忘记办交待的正事啦,母亲也很少斥骂更不曾暴跳如雷,更多地是说一句“看看你”、“看看你们”,然后就真的看看我、看看我们,摇摇头,或者轻轻地叹口气作罢。

       那时候,父亲在外地的一家工厂里工作,一年里很少有时间回家,我们兄弟三个年龄尚小,母亲一个人拉扯着我们,难免受他人的欺负,但无论多么委屈多少不公,她都是默默地不与人争高低论长短,更不与人吵骂掐架,既不会因此而强迫改变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刻意讨好别人,依然见人三分笑意,逢人打个招呼,从不计较谁谁谁怎样、谁谁谁如何,言语间无猜无忌,心底里无怨无仇,既不轻易地夸赞人,也不随意地编排人。

      那时家里真穷,但母亲总是把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什么物件放在哪个位置,用完后总是要放归原位的。母亲外出办事,不管远近,总是要把头发梳一梳齐,满是补丁的衣服也总是要拾掇拾掇齐整。

       后来,我们长大了,参加了工作,父亲、母亲也都上了年纪,村子周边远近熟识或者不太熟识的人,看见母亲,都会唤一声“李太妈”,声音语气里满是尊敬,比较起来,别人虽然也是唤父亲一声“李太爷”,但声音语气间更多的是对父亲辈大份高的敬畏。

       现在想想,母亲虽然没念过书、不识字,属于有些人嘴里的“没有文化”的一介村妇,但是,那神态风貌、那言行举止,那坚不屈、那不悲不忧,难道不正是地地道道蕴藏着一份深厚的修养吗?



中学生学习诊断

真诚欢迎您的咨询

     笔者整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思维发展学等学科理论、个人二十年中学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个人成功的家庭教育实践体验,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行为观察、试卷分析、作业评析等,剖析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科知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契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业实际的针对性解决办法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效率、学业水平,让学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让学业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

      真诚欢迎有意向的家长和学生联系,笔者愿意竭诚提供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