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业余投资者的阶段性总结

 ygh8800wz 2017-06-26


全文约130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先和大家说说自己学习证券投资的经历:

 

2006年末我到广州,股票市场开始热起来了。周围很多朋友也成天聊股票,但是他们说的技术方法,我一句都听不懂。于是,我就想找一种自己学得懂的方法。

 

有一次放假,我在广州天河城图书馆找到了一本格雷厄姆写的《证券分析》,书比较厚,因为作者是巴菲特的老师(估计很牛逼),也没有复杂的公式,我觉得找到了一把进入证券投资之门的金钥匙,有事没事看了起来。我的投资思想就这样启蒙了。

 

当然,由于我是自学的财务,加上书中案例是美国的老公司,有些已经不在了,所以这本书至今仍有个别章节没搞懂。

 

2008年,我到券商营业部应聘做经纪人。后来发现找错了地方,没有好东西可学,没干多久就辞职了。

 

2010年,根据自学,开始逐步买了些股票,其实我当时对所买公司的业务也没有完全弄透。

 

2015年,因为自己搞罐装饮料创业需要投钱,所以就把股票慢慢抛售了。

 

这些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证券投资,悟出几点心得:

 

1. 虽然我是在看了几年的投资书、年报以后,才开始实际操作的,但是买入时,对公司的业务并没有了解得非常透彻,特别是当时没有搞通营销理论,加上对安全边际重视得不够,因此,收益率不是很高。

 

2. 后来,我又开始了解学习“品牌定位理论”,结合之前的价投知识,我终于懂得,要这样选择公司:美好的品类前景、数一数二的行业地位、清晰的品牌定位;有优于同行的、长期稳定的财务记录;诚实正直能干的管理队伍;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说直白点,选的上市公司要质优价廉(非上市公司则至少要质优价平)。不过,仔细一找,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极少,除非在股灾的时候才很多。(股灾=捡钱)


3. 操作方面,我认为,搞懂了好公司,股票打折力度大的时候,就多买点,如果没看透,就先买一点试试,等看透了,公司确实好就加码,不好就全卖掉。(可以理解为去超市买东西的心态,而不是买房的心态)

 

平时看看年报很重要,要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同时把现金准备好(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等到股票市场整体打折的时候,就下手买(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有时候还要留部分钱,当股市上找不到便宜货了,国债收益率比较高时,就买些国债。


卖股票的时候,主要看公司有没有变质、腐化(通过看财报和闲聊法,就能基本上判断得出来的)。有时候等钱用,最好不要卖,我现在有点后悔了,呵呵

 

没有变质的公司,股票价格再高也不要卖,变了质的,价格再低也要割肉(疼也要割)。

 

4. 对于不熟悉它的业务、财务报表看不懂的上市公司一定要绕过(当睁眼瞎就是一种境界!)。

 

每一段时间只研究一类公司,没有时间做分析时,就在中巴、雪球一类的平台去寻找新的知识要点(顺便吹吹中巴价投),同时融入自己的理解做分析(实在懒得分析的,可以买指数基金)。

 

5. 不能每天盯着屏幕看行情,但也不是买了就不管了,对待买入的证券,像“笼养小鸟”和“放养牛羊”的精神都要不得,类似于“牵着小狗”的心态就很好。

 

期望值不能太高,比市场整体好或者比银行贷款利率高,就很不错了,另外还有复利和少缴税,就更要开心了。

 

6. 我从事饮料方面的创业后,还得到一个财务经验:公司账上要时刻保持稳定、充足的现金。

 

以上是我这些年来的证券投资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