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特级教师在家长会上的讲话火了!给家长提出的三个问题和四点建议,值得细读!

 领巾工作室 2017-06-26


湖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自斌

从教20多年

担任过备课组长、班主任、年级主任

至今仍战斗在教学一线

 

他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他对教育一直有自己的心得

不久前在襄阳四中高一家长会上

他提了三个问题和四条建议

值得家长们读读

我认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如果真的探讨起来,我认为家长培养孩子主要是两个字:坚持


坚持在平常中,坚持在每个环节,时时刻刻在坚持。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网上微信上到处转,关键是哪位家长能坚持!


我做过14年高中班主任、2届年级主任,带完13届毕业生,当了19年的爸爸,我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视角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我提三个问题和四条建议。


向家长提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的这个职务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座的各位除了愿意为孩子花钱,你还会为孩子花时间吗?你会花时间吗?你还会有更高层面的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思考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子成长吗?能够始终与孩子成长对话吗?你的思想与孩子成长的步伐合拍吗?我想大部分的家长可能花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一些。



第二个问题:现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你无意中使用了哪几把?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第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说,你现在说不过你的孩子,发脾气也没有用;管,过去管的严的未必现在管得住,过去没有管的现在也不容易管住。你是孩子的家长,终身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18岁以前你不管,18岁以后还是来找你麻烦。你后半生的幸福指数就是你的孩子发展状况。



第三个问题:这次开家长会你提前备课了吗? 

家长要提前备好课,至少完成四个环节:


(1)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


(2)赴会前有机会应认真地与孩子谈一次话,带着问题与老师作个别交谈,主动反映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把忧虑全部提出来,和老师共同研讨。


(3)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或老师关于学校情况的汇报。


(4)回来后与孩子认真谈心,交换意见,与孩子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制订下一步努力目标。


带着问题去,有备而来。什么时间开始?地点在哪里?带上记事本,千万别迟到,不要满嘴酒气,不要打瞌睡,给孩子一个好形象。


家长会交流时老师要面对很多学生家长,学生家长要主动一些,不要东扯西拉,要直奔主题,谈核心问题,多共同想办法,少埋怨牢骚。学生在校有何事首先找班主任了解


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向老师反映和了解孩子表现情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给家长的四条建议

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要注意哪些呢?


1、相信和配合学校老师很重要。

学校提出一个规定,往往出自多方面的考虑,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比如手机管理,当前情况下在校期间高中生使用手机还是弊大于利,虽然有的学校不禁止手机,但既然我校禁止就要执行。


规则不是针对哪个人定的。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非议老师,非议学校的规定要求。这不利于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会让孩子增加抵触情绪、投机心理。


我儿子高三的班主任第一届当班主任,第一次带特奥班,当时二十多岁,我一直对儿子班主任很客气也很尊重,因为我相信他。我们有的家长朋友瞧不起年轻老师,也不尊重年轻班主任。其实,我们都是从年轻过来的,优秀与年龄不成正比。


不过,家长可参与教育但不能干预。让懂教育的来从事教育。谁都不应该成为弱势群体,但是谁也不能凌驾为强势群体。


当然,家长如果觉得有什么问题,可以与学校交流,但在孩子面前一定维护学校的规定和老师的权威。

2、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策略。

你知道孩子在成长变化吗?你知道孩子现在在想什么吗?你会与孩子交流吗?


希望这种幸福你也有!有时候父子如兄弟,母女如姊妹,孩子大了,传统的招数失效了:打,不一定打得赢;说,不一定说得服;吓,大灰狼也不怕。血气方刚的他什么都不怕,养一场不容易,家长,老师,我们怕!高中孩子在成长,你要知道该管与不该管的尺度,理解与尊重的重要。


首先是抓住把柄谈。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那么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学生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住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


其次是集中时间谈。


学生平时忙于学习,外面任务重,人累,回家你啰嗦,心累,没有喘息的空间,他怎么可能会与你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呢。因此平时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注意场合,一周或一段时间,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固定时间和地点将问题集中起来,家长提前备课,很庄重地与孩子坐在一起,要么不说,要说则集中起来一次说到位,有力度有深度。


其三是针对问题谈。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没有不足,而且不足表现在多方面。与孩子谈话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开花,集中地针对一两个问题突破就足够。其他问题时机不成熟则不谈。谈的多,面拉得宽反而效果不好。要就事论事,孩子最忌提陈年老帐,与其他孩子攀比,胡乱联系,主观臆断。



3、需要懂的三种基本教育理论。

做不断学习的家长。


我们许多家长朋友,出发点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培养目标是盲目的、教育观念是滞后的、教育方法是随意的、甚至说教育知识是贫乏的。我有时很注意听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我就查阅研究,学生流行的东西我也翻一翻。看他们想什么,喜欢什么,才能不落伍,有话题与他们对话。


我觉得家长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以下理论。


(1)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就是我常说的“看起点,比进步。”


每个孩子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我们多纵向比,孩子自己多与自己比,今天与过去比,只要现在的自己超过过去的自己,就应该肯定自己,鼓励孩子。总成绩不够理想,单科在进步也要肯定,这块知识不行另外一块知识相对过去解决了也应该肯定,奋斗目标让孩子目前看得见,够得着,才有希望去努力,跳一跳摘桃子。


怀着平常心,每次小考不必太大惊小怪,提醒就行,每次大考我们不是关注总分而是关注名次的变化,只要年级的名次在进步就行,没有进步也要冷静分析而不是武断全盘否定。每个孩子只要盯着下一个目标,每次小步快走就行。每个孩子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不能拉得一般长,提一样的要求。不要横着比,人比人,气死人。


(2)压力与绩效理论。


压力与工作绩效成一个倒U型的关系。


北大清华谁不愿意上?但并非北大清华人人都能上。在努力中实现,在实现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不断的增强自信,才会不断进步。适度的压力是动力。不当的压力是反动力,并非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学会因人而异,适当加压或减压。


我们许多孩子之所以成绩不稳定,要么是家长加压过度,要么是自我加压过度,都会造成荡秋千。过山车的成绩也不是家长需要的,这种状态看电影很刺激,看孩子就要命。因为要注意孩子进高中的起点,进班的起点,只要有进步就表扬,只要十名以内的班级名次波动就是正常的,每次提奋斗目标要切合实际,目前多谈年级名次很具体,少谈将来上哪所高校太渺茫。


(3)孩子走多远,家长先审视自己——教育的先天论和后天论。


先天论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论强调环境、教育、后天努力。我提醒告诫家长:鸡窝是飞不出金凤凰的;丑小鸭原本就不是鸭蛋孵出的,是误落在鸭窝的天鹅蛋。孩子走多远,家长先审视自己,当年的读书状况,现在对生活的努力状况,爹妈都不一样,何况孩子!


不再把超越的希望一股脑儿压在孩子身上。所以学会加压,适当减压,不能没压,科学用压。


当然先天不足可以靠后天努力也能成功,先天过人的,经过后天的影响也有可能堕落!当今世界很多稳稳成功的都是看起来比较笨比较卖力比较吃亏的那些人。做人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所以现在,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约束自己,自己也要成长。比如生活态度积极、热爱工作、喜欢学习新知识等等,自己成天牢骚满腹、东溜西逛,指望孩子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这种教导没有说服力。



4、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夫妻关系很重要,母亲需要培训,父亲也很重要,家庭和谐最重要,父母的关系一定稳定。父母是孩子的大树,是孩子的靠山,没有父母就没有家,更谈不上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中小学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麻将,也最好不要整日里高朋满座喝酒闲聊的,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我过去的家庭公约:只要孩子不毕业,家里是不设牌桌的。我常常与孩子比赛晒业绩,比如2016年高考后我与儿子约定,当儿子拿回大学通知书时,我一定将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整理成专著,现在终于出版了,各新华书店都上市啦。父母生活正能量,不愁孩子不正能量。


最后作为一位过来人,我谈几句家庭教育的感悟。


1、你可以不优秀,但是你可以表现很积极。

2、你可以生活委屈,但是你可以表现得很热爱生活。

3、你可以很平凡,但是你不能表现太平庸。

4、你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你指望孩子积极乐观发奋自强?

5、你成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你指望孩子努力做事学有成就?

6、你不爱学习瞧不起老师,你指望孩子渴望知识尊重老师?

7、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

8、每一位成功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

9、每一位失败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潜在的根源。

10、管教孩子必须父母思想统一立场一致。

11、关爱孩子必须理性科学让他感知。

12、教育孩子是一项永不退休的事业。

本期编辑:四月  责任编辑:微晨 来源:萌动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