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泡利不相容原理

 昵称34224687 2017-06-26

  电子自旋-内部结构模型图

  这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1900~1958)而得名。1924年,泡利发表了他的“不相容原理”:原子中不能有2个电子处于同一量子态上。这一原理使得当时所知的许多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变得有条有理。这就是“泡利原理”,即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本人获得了194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单来说,泡利原理就是电子除空间运动状态外,还有一种状态叫做自旋。电子自旋不可以简单地比喻成球的自转,而是电子的固有属性(内秉属性),是空间外的另一个维度的物理量。电子自旋有两种状态,常用上下箭头表示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这就是由泡利首先提出的,并以其名字命名的泡利原理。我们知道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物质粒子,而什么是电荷及电荷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物质会带电,电与什么物理量有关的这个基本概念,是至今我们也没有弄明白的一个基本概念。


  和普郎克量子-内部结构模型图

  
而我们所接受的电荷的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全来自于库仑的物理实验和库仑定律。而每当我打开这些理论书籍,想去寻求这些答案时,就会非常失望。因此弄不清物质的质量来源和带电本质,是造成我们无法去统一物质之间的四种基本力的最大障碍。而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和普朗克量子能量理论及正反物质能够相互湮灭的事实,就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如果弄清了这二个最基本理论问题,就可以弄请电子为什么自旋及电子自旋的角动量是从何而来的道理。就可以避免得出相互排斥的电子可以形成化学键,违反库仑定律的结论。也可解释相互排斥的质子为什么可以形成原子核的原因。

  上述的泡利不相容原理,不是定理,就已说明它没有理论依据。但得出的结论却与用爱因斯坦和普郎克量子能量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就证明了它的正确。而它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解决很多的理论问题。

  有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和普朗克的量子能量公式和正反物质相互湮灭的实验结果为依据,这都成为光与原子物理教科书中的最基本的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