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宗棠与兰州贡院

 西部仁者 2017-06-26

道光十八年,年仅26岁的湘潭举人左宗棠和他的同乡结伴同行、赴京赶考,一天,船过洞庭湖,二人下船参拜湖神庙。左宗棠看着浩浩荡荡的八百里洞庭,文思大发,提笔写了“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气魄很大,文艺理论专家通常将之归类到“伟人体”。三十多年后,左宗棠以“书生”领兵,远征西北,“管领”之地远迈“重湖八百”;坐言起行,文质交辉,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留下大名的“过客”之一。

左宗棠与兰州贡院

晚清重臣  左宗棠

 

作为晚清时期的湘军首领、洋务派代表性人物之一,左宗棠在西征期间,还十分重视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到一地,只要社会秩序恢复正常,左宗棠就要敦促地方官恢复和兴办各种书院。在他驻节兰州期间,每年都要给兰山书院捐资2000两;在甘肃的第三次乡试中他给62位考生捐赠路费,并给甘肃举人捐赠去北京考试的路费。

左宗棠与兰州贡院

 

     左宗棠在西北大力兴办书院的同时,还修建了兰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同时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贡院。贡院是科举时代进行乡试和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的意思指向皇帝贡奉,只不过贡院向皇帝贡献的不是名产,而是贡献的人才。“戊戌变法”取消了科举制度,兴办学堂,贡院也就闲置起来,后逐渐改变了其使用性质。

左宗棠与兰州贡院左宗棠创立的兰州贡院 至公堂

     清初,甘肃与陕西本为一省,省会在西安,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置,甘肃单独成省,辖今甘肃全省、宁夏全区、青海河湟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一带。但乡试却没有分开,两省士子仍合闱,同在陕西省会西安参试。甘肃离西安路途遥远,最近的几百里,最远的几千里。来回一趟,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几个月,所需经费也成倍增长,致使许多学子饮恨寒窗,无缘会试,甘肃文化教育事业也因此而日见衰落。左宗棠认为陇右僻远,文化落后,“合闱”久不利甘肃士子。为方便甘肃考生,发展甘肃文化教育事业,振兴西北经济,左宗棠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力奏朝廷,陕甘必须分闱,是年冬,清廷准请。

左宗棠与兰州贡院至公堂东面即将倒塌的观成堂

     分闱了,就必须建贡院。当时的前刑部主事腾烜、道台曹炯等甘肃士绅联名上书,在兰州城西北郊海家滩(今兰大二院处)新修兰州贡院。但令左宗棠头痛的是,当时甘肃兵气缠绕,民生凋敝,财力枯竭,地方财政无力建贡院,于是想到了他礼聘的兰山书院山长吴可读。吴可读为兰州人,进士,任刑部主事,因母丧归兰,被聘为兰山书院山长。左宗棠找到吴可读后,吴可读欣然从命,他凭借个人影响,以在籍士绅的身份,大声呼吁,发动甘肃各界募集资金,穿梭于各州县衙门,托钵于富绅商贾之家,受人白眼,承受了巨大的浮议压力,终于劝捐到白银50万两。同治十三年(1874年)除夕,吴可读写下《除夕有怀,率成七律三十首》,其一曰:“酒醒乡关听漏终,小窗独坐一灯红。亡羊此夜悲歧路,失马当时说塞翁。无限低回千载上,许多感慨卅年中。平生不洒穷途泪,泣向流光诉转蓬。”他在“失马当时说塞翁”一句下自注云:“时予劝捐已就绪,以浮议暂止。”

左宗棠与兰州贡院清代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在至公堂前的毕业合影照   照片中微胖的人为当时的甘肃省长、甘肃总督张广建

 

他为劝捐重遭物议,顶着巨大压力,终于建成了贡院,为家乡出力,惠及士林,很有一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满足感!于是,他逸兴遄飞,壮怀奔驰,为兰州贡院写了一副长达192字的长联: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门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楩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金戈铁马之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走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波助澜。

     联语典雅丰瞻,气势恢宏,状写出贡院的宏大规模,甘肃的壮丽河山,以及贡院的设立对甘肃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进步意义。

左宗棠与兰州贡院

     光绪元年(1875年),贡院全部建成。光绪十一年(1885年),陕甘总督谭钟麟予以增修。兰州贡院的建成,使众多的甘肃寒士能够就近赴试,从而促使甘肃各地的书院蓬勃发展,甘肃的文风也逐渐兴盛了起来。

     兰州贡院的建筑规制与全国其他贡院一样,只是规模较大。其基纵一百四十丈,横九十丈,外筑城垣,内建棘闱。中为至公堂,堂前为明远楼,楼左右为南北号房,西为龙门,为连三门,为大门,均有穿廊,大门左右有雨廊,有点名厅,有搜检厅,左廊尽处有土地祠,前为闱墙,有南文场门,北文场门,门内俱有点名厅,门外迤南为外官厅,为外供给所;至公堂后有牌坊、栅栏,栏内南为执事委员厅,北为授卷所,后为观成堂,堂前有水池,池有桥,左右有公字过厅,南为监临部堂署,为提调道署;监临署后为内供给所,署东为对读所,北为监视道所署,署东为各房科,为誊录所,为收掌所,堂左右为走廊,中为穿廊接内廉门,门左右为官厅,门内左为监试署,右为内收掌署,中为衡鉴堂,堂左为南衡文署,右为北衡文署,后为雍门,门内左为南五房,右为北五房,跌到为录榜所。原标志性建筑三层楼阁的“明远楼”于民国八年(1919年)迁于五泉山,改名万渊阁,为五泉山中轴线上一座重要建筑。如今,兰大二院内还留存着至公堂。

     兰州贡院可容纳4000多人。光绪元年(1875年)秋天,在兰州新建成的甘肃举院进行有史以来第一次乡试,考试人数达到3000多人,比以往西北参考考生多出3倍!左宗棠以监临身份入闱,兴奋异常。他20岁时与哥哥一起参加本省乡试,同榜中举。此后3次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因此他对贡院、士子格外重视关注,这天他即兴为甘肃贡院题联:“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上联说批阅试卷,选拔人才,不使人才埋没;下联回顾他一次乡试就中举,3次会试都落榜坎坷的科举之路。

     兰州贡院的建成,对甘肃文化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是划时代的,自光绪元年始,至三十年科举废,甘肃共选取举人681名,考中进士116名,超过了分闱前200余年甘肃中举人中进士人数之总和,为甘肃文化教育的进步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左宗棠与兰州贡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