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世界史】《东非源流史》(20)

 金色年华554 2017-06-26

提格雷人


提格雷人,居住于埃塞俄比亚北部和毗邻苏丹部分地区的具有不同习俗和血统的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他们分成两个集团︰操提格里尼亚(Tigrinya)语的南方提格雷人住在提格里亚(Tigray)和厄立特里亚(Eritrea)农业高原;操提格雷语的北方提格雷人主要住在厄立特里亚和苏丹的干旱低地。提格雷语和提格里亚语与埃塞俄比亚东正教的古老、神圣的文学语言吉兹语(Geez),同属埃塞俄比亚闪米特(Semitic)语系的北支。

提格雷人是西元前6世纪至西元1世纪间从阿拉伯南部渡过红海的闪米特族征服者的後裔。他们与原在当地的库施特(Cushitic)居民相混合,建立了信仰基督教的阿克苏姆(Aksum)王国,首都在提格里亚高原。南方提格人仍然住在这个地区。他们是以农业为生的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在文化上与其南部相邻的阿姆哈拉人(Amhara)相似,但语言差异与政治抗衡(经常爆发战争),在这两个民族心理上造成明显不同的特征。由于悬崖峭壁切断中部高原和厄立特里亚类沙漠地区的联系,长期被迫处于隔绝状态导致北方提格雷人的独立发展。最大的联盟是阿米尔人(Amer)的联盟,他们是历史上占重要地位的贝雅人(Beja)的一个分支。这些伊斯兰教徒全部承认苏丹东部米尔加尼亚(Mirghaniyah)家族的宗教最高权力。大多数阿米尔人操提格雷语,有些说他们原先的库施特语,还有一些阿米尔人则两种语言并用。另一个集团是贝特-阿斯加德(Bet-Asgade),从衣索比亚基督教改奉伊斯兰教,并讲提格雷语。大多数北方提格雷人过著与苏丹邻人相同的游牧民族生活,同时提格雷语也正慢慢地被阿拉伯语和提格里尼亚语所代替。


阿法尔人


阿法尔人(Afar),阿姆哈拉语作阿达尔人(Adal),阿拉伯语称为达纳基尔人(Denakil)。 非洲之角民族。语言属含闪语系库施特(Cushitic)语族。住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和吉布提(Djibouti)共和国,和伊萨人同为该地区的统治民族。

以饲养牲畜为生,有山羊、骆驼和牛。住在阿骚(Assau)绿洲的阿法尔人务农,沿海地区则以渔业为生,有的从事开采和输出食盐。按父系传代,社会内部分为若干年龄组,每一年龄组有一个领导人,负责排解纠纷。宗教上是有名无实的穆斯林。

阿法尔人与其他非洲人有着很大区别。他们喜欢生活在安静的世界里,平日没人歌舞,甚至他们的舞蹈都只是发出轻轻的“嘶嘶”声。安静、封闭、守旧、执著是他们的生存状态。不论外界发生怎样的动荡,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厄立特里亚国


厄立特里亚国(The State of Eritrea),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邻苏丹共和国,南邻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东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国海岸线长1200公里。

厄立特里亚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东部平原由西北向东南缓倾。马雷布河为最大河流。高原地区气候宜人。

厄特包括了非洲拥有的多种地貌和气候,有地球上最热和最低的地点(科波谷地)和东非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费尔非尔)。

以雨育农业为主,8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生产落后,丰年粮食自给率仅60%~70%。属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独立后,政府着力经济重建,制定了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

一、历史

公元2世纪以后,厄立特里亚中央高原地区逐渐成为现今埃塞俄比亚境内阿克苏姆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9世纪,阿克苏姆帝国衰落,这一中心南移。埃塞俄比亚形成国家后,其历代君王始终未放弃对厄立特里亚的统治。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厄立特里亚沿海岛屿,于1557年占领马萨瓦港,后将这一地区交其下属埃及总督统治。

1869年,意大利殖民主义者在阿萨布取得立足点,出兵马萨瓦,并向内陆扩张。

1889年,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签订《乌西阿尔条约》,承认意对阿萨布、马萨瓦、克伦、阿斯马拉等占领区的统治。

1890年,意将各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

1941年,厄立特里亚成为英国托管地。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宣布放弃在非洲的所有殖民地,战胜国将厄立特里亚归属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

1950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允许厄立特里亚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独立的政府。

1952年,联邦成立,厄立特里亚组成地方政府。

196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强制取消联邦制,将厄立特里亚合并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厄立特里亚人民曾长期为厄独立而斗争。

1958年,逃亡国外的一部分原厄联邦政府官员成立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

1961年后,厄人民先后成立了厄解放阵线(厄解阵)、厄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阵)等反对埃塞统治的组织,开展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

1970年后,厄人阵成为独立解放战争的主力军。

1991年5月,厄人阵与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并肩作战,推翻门格斯图政权,解放厄全境,成立厄临时政府。随即同埃塞过渡政府达成协议,厄于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厄的独立问题。

1993年4月23~25日,厄举行全民公决,以绝对多数赞成厄独立。同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宣告独立。

二、政体

厄立特里亚实行总统共和制。独立后注重政权建设,加紧经济重建,政局保持基本稳定。政府先后于1994年和1997年进行两次内阁改组。1997年厄制宪议会通过了新宪法。1998年2月19日,厄人阵党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九次会议,讨论了人阵党中央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厄政治、经济形势报告和工作报告。5月,与埃塞俄比亚爆发边界冲突,两国严重军事对峙。此后,政府集中力量处理冲突问题。6月,国民议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讨论厄埃冲突及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会议认为厄埃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埃塞侵犯厄主权、破坏国际公认的边界及其对厄领土的公然入侵。重申危机只能通过和平的、法律的方式来解决;要求勘定边界、通过仲裁解决纠纷、边界地区非军事化、无条件停止敌对行为、开始直接对话。谴责埃塞政府侵犯厄人人权。

1998年~2000年,厄与埃塞俄比亚发生边界战争。2000年两国签署和平协议。2001年上半年,厄公布“选举法”和“政党组织法”草案,拟于当年底举行大选,逐步实行多党制。但随后党内发生严重政治分歧,选举无限期推迟。2002年,厄颁布《选举法》,明确提出“多党制不符合厄现状”。伊萨亚斯总统将巩固政权、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地方党政军力量,严控境内外反对派,同时采取利民措施,保持了政局的基本稳定。

1993年5月19日,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发布政令,规定厄将在未来的4年内起草一部保证公民基本权利和政治多元化的宪法,并在4年过渡期后进行立宪政府选举。1994年4月,全国制宪委员会成立。1996年7月,新宪法草案出台。1996年12月,制宪议会成立,1997年5月23日,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新宪法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设总理,总统直接领导内阁;政教分开,宗教平等;民族语言一律平等,不明确国家官方语言。原拟于1998年底进行全国大选,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元首。但大选未按期举行。

1997年5月23日,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并正式颁布实施。新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内阁由总统和17名政府部长组成,厄立特里亚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及武装部队总司令,拥有任命政府高官、成立或解散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等权力;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关;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设总理,总统直接领导内阁。

伊萨亚斯·阿费沃尔基(Isaias Afwerki),1946年出生于厄特中部原哈马西恩省一小商贩家庭,信仰东正教,厄立特里亚总统,兼任国民议会议长、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人阵党主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