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为人的觉醒

 龙溪舟子 2017-06-26

北京晚报

  我们的语文教育承担了很多功能,那么,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人的觉醒。

  连中国

  讨论鲁迅作品的删减主要是中学课本,但我认为大家更要关心小学课本,孩子越小,这方面越重要。我一直在教高中,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接手的学生,很多东西都已经“成型”了。所以我觉得要是大家都很关心教材的话,最应该关心的是小学教材。

  在小学阶段,孩子带着一颗朦胧的、企盼的、美好的,可以充分“改写”的心灵,近乎完美的状态进入了学校。那时候我们都给孩子什么了?我们的语文课除了让孩子认字之外,还给他们什么了?本来我们应该有一门很重要的课——成长课。因为孩子在他一生的发展中,除了学习知识以外,也需要认识、界定和感受生命中的其他事。

  说个最简单的事情吧!现在北京有这么多孩子在早恋,但孩子们能说清爱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吗?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或者已经感受到了?我们缺少这样给他们提供指导的课程,可你不指导,他也要发生。语文课难就难在,它还承担了成长课一部分很重要的内容。一个孩子是一天一天在成长的,不是在那儿说几个理论,制定几条“法典”,就能把孩子教好的。

  写作,不是为了交作业,也未必为了当作家。

  我们基础教育最早的培养目标是知识定位,现在突破了知识定位之后,是能力定位。但能力定位也不是最终的定位,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完整意义上人的发展。一般谈到这句话,很多人会理解为道德,但道德仅仅是一方面,还有心灵的价值、思想的价值、审美的价值。比如我们把写作也仅仅当成一个能力。相当多的孩子一直都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写作。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可能他要在很长一段时间,有某种机缘才会明白,其实写作不是为了交作业,也未必为了当作家。

  对孩子来说,写作不是能力,首先是觉察。写作之源是发现,孩子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是他写作的原动力和根本原因。我们在写作中才能加深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跟学生讲,谈恋爱的时候,如果这个人没有文字的能力,那爱情是非常不靠谱的。因为他没有心的内化,没有整个内心世界再加工的过程。说才能说到什么程度啊?一个人口头向另一个人表达他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能说到什么程度?不写情书,你怎么证明你的爱是独到、有质量的呢?这是一个重要标尺。男孩子情书没写到一定的量,你绝对不能同意。每天送你回家,送项链送花,这都容易,写才最难的。

  能读、能写是一个民族基本品质的两个重要标志。如果一个民族有普遍写的习惯,这个民族一定是个优秀的、有内省力的民族。

  语文能力是公民素养的一个基本前提。


郭初阳

  语文最基本的功能,从学科的角度来说,就是听、说、读、写。从纯粹的语文能力来讲,是通过一些经典范本的研习,让我们知道哪些是好的作品,也让我们知道如何表达,怎么在一个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怎么使用适当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是一个语文能力的基本定位。

  同时,语文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审美。培养一种纯正的审美趣味,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优秀的作品;就像培养一个很有鉴赏力的耳朵一样。语文也是如此,让人能够鉴赏《诗经》、《楚辞》,也能鉴赏一些非常优秀的现代诗和伟大的小说。

  我们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一个人拥有这样一种纯正的审美趣味,能够帮助他成为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这对人的基本素质养成非常重要。

  审美功能本身也蕴涵着一种教化的功能,所以说当年蔡元培就主张要以“美育”来代替“宗教”。

  此外,语文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公民建设的功能。所以语文课和公民课在目前的情形下,联系应该更紧密一些。常规的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捆绑住了学生。小孩子天真烂漫地进去,最后是两眼一抹黑,死气沉沉地出来,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通过这样一种“教育”之后,让你变得不敢表达自己,对世界没有判断,只会盲从。之所以说语文课和公民课的关系很密切,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种自由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回到语文的原点——听、说、读、写。阅读那些应当阅读的伟大的书,在应当说话的时候敢于说话,能够通过文字来清晰地表达和交流,这其实是一个现代社会里面公民的基本素养。所以说,语文能力是公民素养的一个基本前提。

  北京晚报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传统上分析拆解、总结主题的“范文式教学”并不太受学生的欢迎;语文教学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

  一个好的老师要既能“钻”得下去,又能“提”得起来。

  连中国

  宏观的纵览和微观的细品是两个很好的阅读方法,两个部分各有所长,应该结合起来。

  说拆解分析得不好实际上是这个老师没拆好,毛宗刚点评的《三国演义》、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谁会说拆得不好?谁要是能教我这样读作品,我求之不得啊!凡人俗眼看篇章能看出什么呢?

  不能说微观式的看书就一定没有价值,实际上是需要点面结合。

  既要有点的深入,也需要有面的宏观概括,要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好。如果没有点的深入,没有一篇一篇真实的阅读,孩子对宏观的体验和把握也是很模糊的。一个好的老师要既能“钻”得下去,又能“提”得起来。

  人的概括能力和提炼能力很重要,把一本厚书读薄,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需要能力,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养成这个能力,但又不千篇一律。

  有些作品有主题,容易归纳,有的作品并没有明确的主题,你不能要求把所有作品的主题都说清楚,比如《红楼梦》的主题,谁能说清楚?各有各的说法。

  孩子们读书是一种发现,所以读书会快乐,而且读书也是一种成长。我们经常说人要经事儿,要历练才能成长,读书也是一种历练。

  读书还是一种创造,好的读者才能把好的文章读出;读书本身就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作者写了一半儿,读者需要写另一半儿,才能构成一个圆。

  语文老师变成了“钦定”答案的提供者。

郭初阳

  这涉及一个中国语文教师的转型问题。

  在废除科举考试之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老师,只有私塾先生,主要是为了应付科举或者讲授中国经典。因为口语和文言文的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体系,私塾先生的作用就很重要,老师是文本的解释者和阐发者。

  1905年之后,学校里开始教白话文。到现在,常用的汉字就三千到五千个,学生学了两三年后,字都认识了,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也能把课文看完。薄薄一本教材,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一天时间就翻完了。语文老师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能看得懂这些文章,要语文老师干什么呢?于是,语文老师有了新的定位:虽然貌似你每一个字都看懂了,但你却不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含义,必须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你才能真正读懂这篇文章。语文老师从文言文的翻译者,变成白话文“钦定”答案的提供者。结果,老师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难的境地,陷入了一种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哦,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个句子要怎么理解?哎,你这样想是错的,ABCD四个答案只有这个答案才是最好的……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获得任何资讯的前提下,我们不能把学生视作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智慧、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的个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重新构建课堂,语文课堂的内容就会发生极大变化,教学形式也会随之调整。

  语文课本身的信息量太贫瘠,我们就可以把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这个学期我们要读小说,就可以来读读威廉·戈尔丁的《银网》或者奥威尔的《1984》;如果针对小学生,我们可以读一下《夏洛的网》。这样教学方式也会有很大改变。我要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把这本书讲掉,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就需要学生课前把这本书读完,相当于一个读书会。

我们也可以做一些电影课,读图时代,电影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资源,比如初中语文教材里有《鲁滨逊漂流记》,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这个电影;既然表达能力这么重要,我们是否可以来做一个演讲课或者辩论课?

  好的语文课堂,信息量一定是非常大的,从内容上做了彻底更新之后,形式一定会发生改变。如果把语文课堂看成一个大量信息不断激荡更新的场地,自然就会摆脱那种“画地为牢”的状态。

  语文教材

  那些事?

  关键词

  鲁迅

  1949—1966年所选入教材的鲁迅作品有31篇。“文革”中后期,鲁迅作品曾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上唯一的文学教材。

  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语文教材中选入的鲁迅作品有28篇。到90年代中期以后,一度维持在15篇左右。2007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编撰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本,则只收入鲁迅作品13篇,初中语文教科书里选入10篇,高中语文教科书里选入3篇。

  关键词

  国学

  从2013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台湾高中国学教材首次进入大陆课堂,随着中华书局改编后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正式面世,大陆30所中学将该教材纳入选修或校本必修课程。

  这套教材分上下册,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分为22个单元,共计选入《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在台湾地区,约有48%的学校,5.3万名学生正在使用中华传统文化教材。

  关键词

  童真

  近年,八十多年前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颇受家长们追捧。这套课本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为每一篇课文精心绘制了插图。课本于1932年初版后印行40余版次,这套教材因童真童趣而广受好评。J2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