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娅怀洞史前遗址出土近2万件遗物

 梦泽赤子 2017-06-26

娅怀洞史前遗址出土近2万件遗物

2015-12-21 15:44:16

作者:本网综合

来源:当代广西网

娅怀洞穴内洞考古现场。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供图_副本.jpg

娅怀洞穴内洞考古现场。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供图

 

考古人员下挖6米多深坑以寻找内洞入口_副本.jpg

考古人员下挖6米多深坑以寻找内洞入口。  陈蕾 摄

 

工作人员正在筛选出土遗物_副本.jpg

工作人员正在筛选出土遗物。  陈蕾 摄

 

大约一万年前,广西人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住在哪里,用什么劳动,吃什么食物?为了配合广西那文化(稻作文化)研究课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隆安县文物管理所,对隆安县娅怀洞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在近年来广西考古界较少涉足的洞穴考古领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探寻史前人类居住地

娅怀洞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一座孤山上,离山脚约有十几米高。放眼四周,不能不称赞史前人类在安家时的好眼光——山下是一片开阔地,离右江的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在远古时期,也许附近还有不少山塘或溪流。把家安在这里,上山可以狩猎,下河可以捕捞,洞穴地势较高,也不用担心受到洪水猛兽等侵袭。

“我们在2014年发现了这个洞穴,今年5月开始考古发掘”,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谢光茂告诉记者,洞穴分成洞厅和内洞两个部分。洞厅在最外侧,深约有10米,总面积有100多平方米;内洞长约9米,宽3米。目前考古人员只在洞厅挖出了一个面积15米、深6米多的探坑,并对后人进洞后的堆积物进行了清理。

“洞厅”顾名思义就是个客厅,在一侧山壁下,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堆用火遗迹。这里堆积有半米多厚的灰烬,以及许多被火烧过的兽骨和石器。看来这类似于现代人客厅里的“壁炉”,史前人类曾长时期在这里烧火取暖、烧烤食物。

据考古人员推测,像现代人的“N房一厅”一样,内洞也许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加工石器、休息、进食等地方。但令人不解的是,史前人类是从哪里进入“房间”的?“内洞的入口还没找到,我们只能借脚手架攀爬到高处,再进入内洞”,谢光茂说,考古人员还往地面下挖掘了6米多深,试图从岩石堆中找到洞口方位,目前有了初步进展。



考古人员挖掘出的石制品原料_副本.jpg

考古人员挖掘出的石制品原料。  陈蕾 摄

 

娅怀洞穴出土的钻孔器及其半成品,其中的方形器(右一)十分罕见。南国早报记者 龚文颖摄_副本.jpg

娅怀洞穴出土的钻孔器及其半成品,其中的方形器(右一)十分罕见。  龚文颖 摄

 

娅怀洞遗址出土的螺壳_副本.jpg

娅怀洞遗址出土的螺壳。  陈蕾 摄

 

揭秘娅怀洞遗址出土遗物

遗物一:穿孔石器

以往在广西遗址中出土的穿孔石器均为天然的扁圆形鹅卵石所制,娅怀洞遗址所出土的穿孔石器则更加多样化,有二次加工,打磨过的痕迹。至于穿孔石器的用途,一种说法是将石器套在尖木棒上,以增加重量便于掘土。另外的说法是相当于渔网的网坠,或是套根绳子用于投掷狩猎,但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遗物二:螺壳

从娅怀洞遗址中出土的螺壳摆满了3个塑料大筐,大部分螺壳的尾部都被敲掉。看来敲掉螺尾吃螺肉并非现代人的发明,史前人类很有可能早已学会了这项“绝技”。

遗物三:石制品原料

目前考古人员在娅怀洞遗址中发现了种类多样,用于制作、打磨石制品的原料,除常见的砂岩、石英岩、石英外,还有很多少见的燧石、玻璃陨石、水晶等。这么“奢侈”的工具是干啥用的?

黑色半透明的玻璃陨石在众多石制品中相当醒目,它的个头只有手指头大,边缘锋利。据介绍,像这样锋利的石片,被史前人类直接当作工具用来刮削、切割东西。此外,记者还看到了几粒黄色、白色的水晶原石,也只有手指头大小,形状不规则,估计是用于打磨。

面对一大堆石器,普通人会一头雾水,但考古人员却从中看出清晰的线索——娅怀洞的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像砍砸器这样的大型工具很少。刮削器是对石片的再次加工,边缘磨成比较锋利的刃,算得上人类史上最早的“刀”了。

“刀”对生活在山谷林地的史前人类尤其重要,可以给一些动物或果实剥皮、切割食物,还可用来加工其他工具。这种石器,能反映出隆安一带当时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史前人类生活的转变过程。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穿孔石器及其半成品,大的比巴掌还大,小的只有两三指宽,外廓大多呈椭圆或扁圆形,但另一些被有意制成方形,这在同时期的其他遗址没有发现过。对于这些穿孔石器的用途,考古界有多种解释,目前尚未有定论。

跟随石制品被一起发掘出土的,还有大量的螺壳和蚌壳,兽骨和猴、野猪、鹿等牙齿。可以想象,居住在这里的史前人类,制作石器用于外出捕捞和打猎,在享用完战利品后,把这些动物遗存遗弃在了洞穴的另一个角落。

“山洞人”面目仍模糊

虽然考古人员估计了娅怀洞遗址的大致时期——跨越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时间跨度1万年以上。但史前人类长什么样?有多少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仍是未解之谜。

“能确定的有几点,一是洞穴的用火遗迹堆积很厚,说明有人长期居住在这里;二是原始人类大多按血缘关系群居,”谢光茂介绍说,人群的数量很难统计,但不会少,因为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石制品。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人骨,其中有两块下颌骨,根据牙齿的磨损程度推测,估计主人的年龄比较大了。

根据丰富的文化遗物推测,在漫长的岁月里,生活在娅怀洞的应该不是同一拨人——也许住了一段时间,这群人迁往他地;隔了一段时间,另一拨人又来此定居。洞穴的发掘成果,对研究广西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这一地区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复原古代环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记者还从当地居民口中得知,娅怀山在当地有很多传说,山下曾经有过山塘、茂林、河沟……万余年沧海桑田,人群来了又去,唯有山洞巍然耸立。随着厚厚的堆积层被一点一点清理,史前人类的神秘面纱也有望一点一点地被掀开。

(综合自南宁新闻网、南国早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