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子壶 :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

 杨柳木gd6hlap7 2017-06-27



紫砂壶百科全书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莲子壶”


“莲子”壶形,一圆叠一圆,寓意“连生贵子”。明代问世。一说取象形,另说由古时南方煮莲子粥所用的莲子罐演化。


阳羡壶谚云:“三脚石瓢四脚炉,丰为莲子扁为鼓”。这壶身比仿古壶稍高一些的圆器便是莲子壶了。考证莲子壶造型的来历,似乎很难说清其创意源头。有好壶者考出至少有两说。其一,源自流行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后又变化出高莲子、古莲子、大莲子等,由古朴敦厚而化为清秀俏丽之美,秀出清初莲子壶的风貌。另一说是,壶身较矮,亦称扁莲子,壶式若扁墩、仿古井栏,纽变桥式为圆珠或牛鼻,易名为平盖莲子或牛盖莲子。这种变化,从壶式中彰显典雅的书卷之风。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是: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流、把线条过渡如行云流水,整体视觉匀称。壶把根部带“尾巴”,即壶把底端带垂耳,使用时可用无名指相抵,以免烫手。


佛家所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最早的“莲子”壶流行于明崇祯年间,为“罐”状,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盖面略鼓,整体形似一颗莲子。清初后,“莲子”壶的造型开始多样化,有“盎盖”、“平盖”、“嵌盖”、“截盖”、“牛盖”、“秋水”、“筋纹”等,“莲子壶”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盎盖莲子】


壶身呈饱满浑圆的莲子式,平口出唇。弯流,环柄。线条浑朴饱满,气度大方,耐看而神韵具足,作品造型挺拔,秀巧而有气势。



潘虞荣制紫砂莲子壶



邵景南制紫泥诗文古莲子壶


【平盖莲子】


直颈平盖,假圈足,宝珠钮,三弯流,圈把,形制稳健



唐云绘 许四海制并刻 平盖莲子壶



清早期 陈子连制紫泥平盖莲子壶



顾景舟 刻书画平盖莲子壶


整壶意赞清廉之高士也!造型源于莲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廉而不妖,“清莲”谐音“清廉”。又壶身矮,宜沏泡春绿,清鲜淡绿之香,更是从动与静之中诠释了对清廉高士的追慕与神往!国人饮茶尤爱绿茶,绿茶内敛而清冽,涤烦去腻,品啜静思,修无为之道。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曾有考古者从数千年前的古墓中发掘出古莲子,种植以河塘,能依然亭立于淤泥,开清香淡雅之花。莲有如此之风貌,无怪乎佛教会尊此花为吉祥之花,视若觉者。






【牛盖莲子】


因壶盖上有两个椭圆形对称孔,犹如牛之鼻孔,亦称“牛鼻盖”。


牛盖莲子壶,圆筒身,肩略呈弧形,一弯流,寓方把自然衔接,一气贯通,把手卷起如牛尾,壶口与壶盖各成一环,上下密合。


【秋水】


两者形制相类,把下均有垂耳,器型浑圆稳重,较似“掇球”壶者为“莲子”,较高挑者称“秋水”。


细长颈,下腹尖削,包底,高虚盖,口盖配天地线,圆珠钮,钮基明显,长壶流,垂耳把。



筋纹莲子


将生动流畅的线条纳入结构严谨的形体,脉络清晰,流畅和谐,上下对称,左右均匀,体现了一种秩序美,节奏美。


工艺要求复杂,口盖筋纹须达到面面“通转”水准,所以壶式的盖墙皆短敛,以利开合进出。此壶流嘴上挺,壶把亦作昂扬,自壶盖顶珠延至底部内包收束点,可强烈感受其辐射状的脉络张力,徐徐律动。



清 紫泥菊瓣莲子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