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上海旭日东升 2017-06-27

上海新场古镇曾被大导演李安看重,成为电影《色戒》的摄制地。之所以选择新场,李安说,新场更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小镇的味道。《色戒》捧红了汤唯,也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传说在新场受恩桥石头湾沙中曾发现石笋,深不见底,所以过去新场镇又名“石笋里”。牌楼上方“石笋里”三个字清晰可见。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好多人第一次知道这里是因为李安导演的《色戒》,这里就是电影的外景地之一。千年的河道,原味的生活,傍水的民居,构成一幅老上海的旖旎画卷。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上海新场古镇,古称“石笋里”,素有“小小新场赛苏州”之美誉。作为千年古镇,新场积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其静谧、美丽、多姿得到了世人的亲睐。小桥、流水、人家、长街、茶楼、老店、小庙与古寺,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图。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受恩桥两岸民居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高高的风火墙。新场古镇60%都是原住民,也是上海地区少有的保存完整又没有遭到改建的古镇。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尽管街上没有太多接踵摩肩的人群,没有幡旗飘摇,也没有霓虹闪烁,却将短短的街道点缀得古意缤纷。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土布又称“家布”、“粗布”、“老布”,采用全棉织造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元代元贞年间,黄道婆将手工棉纺织技术传播至江南。浦东土布纺织技术是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浦东土布所织出的款式千变万化,图案十分精致,布纹格外鲜艳,大致可分为芦席纹、提花踏布、上海格子、链条布、豆子花布等,每种类型中又有上百种不同的图案。此外,在浦东地区还有一种颇具特色的蓝印花布,20世纪70年代开始风靡海外,日本、韩国等海外商人曾专门来到浦东寻觅土布。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传统的红糖块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新场至今保存大小不一的100多户明清古宅院,白墙、黛瓦、雕花门窗,古镇老宅的风味油然而生。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一幢幢老建筑,一间间阁楼里,依然住着爷叔或老阿姨。老街上门面房里,依然卖着传统手工制作的铁皮水桶。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在新场许多的宅院里,还能见到许多的明清甚至更早的门窗流传至今并保存完好。虽然已经十分的古旧,但看上去依然十分的精美。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三世二品牌坊,明代朱镗、朱泗、太常寺卿朱国盛祖孙三代建造,文革中被拆,文革后重建。

明清年间,新场镇盛行建造各种牌坊,曾号称“十三牌坊“。明代所记载的牌坊有贡元坊、旌节坊、熙春坊、兴文坊、余庆坊、莅政坊、中和坊、兴仁坊、安里坊、清宁坊、需林坊,上述牌坊早被毁没不留痕迹。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师傅正在兜售自己亲手手工制作的月饼模具。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如果不是李安的一部《色戒》,这个深藏于上海市郊原南汇的新场古镇也不会开始走向前台,面对世人的眼光,展露出其古朴、迷人的身姿。不得不佩服李安的独具慧眼,上海周边的古镇何其多,偏偏选了不温不火的新场古镇作为外景地之一,想来也是看中了古镇传承至今的那份宠辱不惊的烟火气。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后来一拨拨的剧组和明星来新场,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原汁原味,因为新场始终保持着上海人似曾相识的老味道。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坐在河边的美人靠上,看看河边黛瓦白墙的民居,慢慢回味这个古镇的前世今生,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吵吵嚷嚷,你就坐在那里发呆,直到天黑也没有人来打搅你。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小桥、流水、人家、长街、茶楼,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图,这里多得是你想藏进镜头里的风景。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沿东横港而筑的廊棚。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民间艺人李政,正在雕刻葫芦。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民间艺人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利用棕叶通过编织的方式,制作成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色戒》捧红了上海的一座千年古镇新场
东西合璧的宅院,斑驳的罗马立柱,仿佛把人们带回了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