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亲妈妈,如何走出“新围城”?

 tuzididie 2017-06-27

宋小芳和儿子。

2012年3月4,不少单亲妈妈参与由浙江省嘉兴市妇联等举办的“与春天同行爱心义卖”活动,让她们的生活更加阳光。(资料图片)

编者按

一段美满的婚姻,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爱自己的丈夫,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这大概是每一个女人的梦想。

但现实并不完美。

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的当下,不少女性开始独自承担起养育子女的职责,她们被称为“单亲妈妈”

如何从失败婚姻中站起来,重新活出自己的精彩?如何让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带着孩子走出婚姻的围城后,单亲妈妈们能否走出内心和世俗的围城,重新起航人生?

2013年的春节,本报记者就遇到了这样一群单亲妈妈。

单亲妈妈面临精神与经济双重压力

在刚刚过去的农历蛇年春节,33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单亲母子(女),在合肥团聚,参加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妇基会天力基金承办的为期12天的首届亲子冬令营活动。

离婚后最怕的就是过年过节,怕回娘家看到父母担心忧愁的脸,又怕孤零零地度过让孩子缺失了家庭温暖。”2月6,活动第六天,单亲妈妈韩大姐向记者提及离婚后的生活,泪流满面。

这位来自山东省章丘市的单亲妈妈,离婚4年。“他疑心病太重,总喜欢捕风捉影,动不动就对我动手。”泪水和愤怒浸透了生活,感情不再。女儿12岁、儿子4岁那年,她向丈夫提出离婚,“他要走了儿子,俺带着女儿净身出户。”

离婚后的日子并不顺遂,同事知道了她离婚的消息,开始在背后窃窃私语。“议论啥,不知道,也都是些捕风捉影的闲言碎语,俺可以试着不去听,但是,突然就感觉比别人矮了半截,处处抬不起头来。”韩大姐说。

现实和环境的重压,排山倒海一样袭来。在单亲妈妈们看来,离婚后的最初两三年是最难熬的时间。婚姻失败的惨痛,再加上家人的不理解和抱怨、朋友同事世俗的眼光和对你离婚原因的猜疑,一时之间难以承受,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调查显示,因离异而产生的单亲妈妈中,有过自杀经历或者有过自杀念头的,占一半以上。在传统观念较重的广大农村,比例更高。

而离异后的经济难题,就像另一座大山,让单亲妈妈们难以翻越。来自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农村的单亲妈妈宋小芳,与丈夫离婚的原因是,儿子患有遗传性癫痫病,2岁时又发现轻度自闭症状。一年多前,丈夫在外打工时彻底断绝了联系,婆家提出离婚,娘家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离了婚的女儿回家有伤风化”,也拒绝向小芳提供帮助。

绝望之后的宋小芳最终还是选择了活着。她带着需要长期服药的儿子来到合肥,在城西郊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靠卖豆腐脑勉强维生,每月捉襟见肘。去年春节,极简单的年夜饭之后,小芳带着儿子去了一次肯德基。“儿子爱吃圣代,平时舍不得买,过年给他吃一次。”看着糊了一脸巧克力的儿子,宋小芳握紧皴裂的双手,露出了离婚后第一个笑脸。

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单亲家庭被视为不幸,离了婚的女人被视为不祥之人,精神与经济双重压力,常常会让女人在短时间内无处排解,陷入困境。”活动主办者,曾为单亲妈妈的“天力基金”发起人吴红雅说,“正确认识这一群体,以常人的眼光看待对待她们,多给予安慰、开解与帮助,会对她们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用心营造健康亲子关系

在这些最终选择了离婚的女人中,曾经想要努力守住婚姻的不占少数,“守住”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而最终选择离婚的原因,也大多是希望给孩子一个相对平和温暖的环境。

仿佛是冥冥中注定,将单亲妈妈们拉出离婚阴霾的,恰恰也是孩子。“我不能让孩子被我的坏情绪影响,我得坚强起来。”一位来自山东德州的单亲妈妈,离婚后一直甩不掉思想包袱,每天愁容满面。上初中的女儿正处在青春期,父母离婚的事实已经让这个敏感的13岁女孩倍感受伤,母亲的负面情绪更让这种伤害呈几何倍数放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跟同学出去玩游戏,厌学……”当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告诉她时,昔日以女儿为骄傲的母亲傻眼了。

再不振作起来,只会毁了女儿。”调整情绪、与女儿促膝长谈、交流心事、述说自己的喜怒哀乐……半年之后,女儿慢慢理解了母亲的难处,重新回到昔日贴心、懂事、勤奋的状态。

同样因为两个孩子,山东章丘的韩大姐,在经历了两年半的重压磨难后,也擦干眼泪,重新开始人生。

孩子很聪明,你的情绪她感受得到,如果不及时调整,帮她们疏导,后果不堪设想。”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志愿者晏渝说。这位有着十几年志愿服务经历的教师,在几天的志愿服务中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让这些单亲妈妈们焦虑。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有着比同龄孩子更敏锐的洞察力,更懂事、体贴。

记者采访当晚,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在冬令营驻地举行。主持人小如是小营员之一,当这个11岁的女孩用颤抖的声音,倡议大家拥抱自己的妈妈时,亲子相拥,久久不愿分开。

孩子们告诉记者,妈妈很辛苦,为了挣钱养家照顾自己,每天起早贪黑,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来自黑龙江的9岁男孩小炎彪敏感、多思、爱文学。“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感情,无论如何,我要忘记一切烦恼,努力报答我妈妈……”上学后,炎彪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而日记中,诸如此类述说母亲辛苦、歌颂母爱的内容占了很多篇幅。

很多时候人们追溯某个人的怪异行为或思维方式,情不自禁地会去强调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片面地认为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定缺乏良好的教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刘呼滨认为,“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父母双全家庭的孩子也完全有可能成为问题少年,相反,单亲孩子如果能有理智、负责、有爱心的父亲或母亲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和不厌其烦的沟通,也可以健康成长。亲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甚至会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懂事、宽容、有爱心。”

互助,抱团取暖

近年来,随着妇联等组织、机构的介入,对单亲妈妈们关注的目光逐渐增多。

在美国,有许多关爱单亲妈妈的组织或团体,志愿者或社工会在节假日帮助单亲妈妈,做心理辅导或者进行物质上的帮扶。但国内明显不足。”刘呼滨说。

事实上,在国内,不少单亲妈妈各自组成QQ群,或者通过单亲妈妈论坛等网络平台,互相鼓励、打气。记者在QQ的群查找功能中搜索“单亲妈妈”,就有近300个相关QQ群。

单亲妈妈更需要理解与沟通,如果这样的需求在周围人群中得不到满足,只能求助于与自己有同样经历的人。”吴红雅说。

韩大姐离婚后与朋友同事的关系逐渐疏远,却与从未有过交集、却有着同样离婚经历的女网友熟络起来。“那种心理上的共鸣,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无法理解的。你所有的痛苦她都懂,两个人聊聊烦心事、聊聊孩子的教育、相互宽慰宽慰,每次聊完,都觉得心里放松多了。”后来,韩大姐会有意识地搜索单亲妈妈网站,看看其他人会遇到的问题。她惊讶地发现,“曾经困扰自己的问题,其他单亲妈妈也都有。大家在下面跟帖,相互安慰,感觉一下找到了家,温暖极了!”韩大姐说。

对这一感觉有着深刻体会的吴红雅,频频点头。离婚之后,她寄情工作,却疏于对女儿天力的教育与交流。直到2004年,女儿意外离世。吴红雅在整理女儿遗物时发现,昔日乖巧可爱的女儿“小小的身体里竟藏着这么多忧愁与烦恼”。“单亲妈妈们看似坚强的笑脸下,也隐藏着很多不为常人所知的困惑和脆弱。”吴红雅说。

据了解,目前除了由单亲妈妈们自发组织的网络平台和组织外,社会上这种供单亲母亲交流的平台或互助组织还远远不够。

以关爱单亲妈妈为宗旨的“天力基金”成立后,吴红雅组织了数十次活动,“但大多仅限于单亲妈妈和孩子之间,不少人对这一群体还是抱持异样的态度。事实上,她们害怕被边缘化、魔鬼化,不需要被同情,希望获得理解、平视的目光和友善的态度。” 吴红雅说。

但我仍然相信,随着单亲妈妈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正视,会有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关爱她们的行动中来,去帮助我们的单亲妈妈,理解我们的单亲妈妈;会有越来越多的政策和机制引入到关爱单亲妈妈的体系中来,单亲妈妈会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会有融洽的社会氛围,会享受到她们应该享有的幸福生活。”面对记者,吴红雅说出了两年半前接受采访时同样的一番话。

记者发稿前获悉,在为期12天的冬令营里,33对母子同颂国学经典、习书法、听讲座、赏国画、学茶艺、练太极,同游合肥科学岛、池州升金湖。相互间从陌生到熟悉,到相约再次参加活动,一路欢笑相伴……(本报记者 王蓓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