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丹阳与“天星十二穴”

 医文杂谈 2022-05-17 发布于河南

记得我看针灸书时,看到过《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当时就觉眼熟,“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消心腹痛,善治胃中寒”,朗朗上口,方便易记。后看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见有丹阳子马钰,方知此丹阳亦彼丹阳也。

马丹阳(公元 1123-1183 年),金代著名道家、针灸家,山东宁海(今牟平)人,初名成义,字宜甫,入全真道后,改名为钰,号丹阳顺化真人、丹阳子,世称丹阳真人,与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一起称为“全真七子”,均学于王重阳。 马丹阳自小资质聪颖,工词章,主要诗词集有《惭悟集》《同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仙逝于莱阳游仙观。 今山东省莱阳的游仙宫、潍县玉清宫,福山县通仙宫,尚存有他的史迹。

马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研究中,发现三里、内庭、曲池、合谷等十二个穴位的独特治疗作用,并归纳总结出《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也就信然诚然了。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马钰是一个敦厚诚真、淡泊清净的侠士及医者。除了早期追随先师王重阳奔走抗金外,他因不愿参与江湖纷争,追逐俗世虚名,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终南山重阳宫中闭关修炼,探究武学源流,参悟医道玄理,从不多在江湖上走动。而神雕大侠郭靖最终能武功盖世,名满天下,却得益于与他的一段奇缘。当时郭靖年少,资质鲁笨,木讷心实,他的师父江南七怪更是稀松平常,教导无方,以致郭靖武功难得精进。正一筹莫展,痛苦彷徨之际,马钰刚好从漠北路过,见郭靖虽鲁笨却忠厚,虽木讷却诚实,又勤奋刻苦,坚忍不懈,于自己倒是有几分相象,便心生欢喜,授与他全真教独门根基内功心法。此心法中正平和,循序渐进,日久见功,终归大用,使郭靖于武学之道,顿有源头活水、深本大木,最终练成了九阳真经和降龙十八掌,成为人人景仰的一代大侠。马钰也用此等深厚内功,养身有道,得以益寿延年。除《射雕英雄传》外,在后来的《神雕侠侣》,中,他也还有出现。

元代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首载“天星十一穴歌”,且首创担截法,历代医家对此有针刺补泻手法、行气手法和配穴方法三种认识。 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首载《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之后的《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等书加以转载。 天星十二穴之足三里和内庭、曲池和合谷、委中和承山、太冲和昆仑、环跳和阳陵、通里和列缺除环跳位于臀部,其余均在肘膝关节以下,易于取穴,易于操作,成对配伍,对急危、重症和常见病、疑难杂病有较好的疗效。 天星十二穴配伍机制严谨、少而精,为腧穴配伍之典范,至今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图片

下面是分穴歌诀:

1.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2.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 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3.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 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4.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 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 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6.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 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 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7.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 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 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矇, 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8.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 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 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9.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 腰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10.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 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 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11.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 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 痰涎频雍上,口噤不开牙, 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天星十二穴的特点:

 1、治疗疾病时皆使用两针。
 2、危险性低:两者取穴大都在四肢上,避开人体危险的胸、腹部,故危险性皆很低。
 3、针感强、疗效佳:两者由于在多穴下针,针与针之间相互感应,使下针针感达相乘的效果,如此一来疗效亦提高许多。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对针灸的贡献,不只在于他重点指出十二穴的主治状况,最重要的是提出主要穴位的配合使用通则,使针灸治疗研究更加突破,并使更多的患者疾病得以解除,先贤们的研究精神及救人济世不循私保留的态度,实在令人敬佩。

这十二个穴位中,有八个是在膝至足,四个在肘至手。

关于:“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历来说法不一:

1、 “合担用法担”所谓“合”,便是要二个才能合,即“偶”的意思,用于针灸上即为两针的意思;所谓“担”,便是挑的意思。故“合担”即表示用两根针挑。如此马丹阳祖师此句歌诀:“合担用法担”真正的白语含意便是:“用合担法,担。”即下针时,若用“担法”,即是用“合担法”来“担”。临床运用取穴上,便是在同经上用两根针下针,以纵向把这条经“担”起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据此通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的歌诀,便举了几个明显的例子在前面:“三里内庭穴”,即在三里与内庭下两根针,把两穴所在的胃经担起来;“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与合谷各下一针,用此两针把大肠经担起来;“委中承山配”,即用委中与承山两针,下在两穴所在的膀胱经上。故只要了解此通则,在同一经穴上取两穴,便可成为马丹阳祖师所说的“担法”了。
  
 2 、“合截用法截”
  所谓“合”表示两针;所谓“截”便是切断的意思,故“合截”即表示用独针来切断,但取两经各取一穴来合截,如此一来,马丹阳祖师这句歌诀:“合截用法截”真正的白话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即下针时,若是要用“截法”,便是要用“合截”的方式来“截”。临床运用取穴上,即表示用两根针,各在不同的经上,以横向把这两条经给“合截”起来,以达治病的目的。
  

据此通则,马丹阳便在其歌诀前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通则。例如:“太冲昆仑穴”即为截法的一个例子,太冲属肝经、昆仑属膀胱经,此截法运用于其上,便是在太冲下一针,昆仑下一针,用此两针在不同经上“合截”此二经;另一例:“通里并列缺”亦即表示在属心经的通里,与属肺经的列缺,各下一针,以此两针做为截法中的“合截”。
  
3、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故由“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此取穴通则,便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各经络上自由运用,使治疗的方法与效果达到最大。所以马丹阳祖师便在此两句通则后面接着说:“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准如汤泼雪。”自马丹阳祖师流传此天星十二诀以来,大家只局限在前面所提的六组配穴,却没有人点出其中的精华所在,即此取穴的通则“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曹大明教授、路玫教授对于”担截“的解释我认为更有道理:

”担“有”挑“、”担“之意,旨在追求一种前、后及上、下的平衡,当人体(经脉)一端发生病变时,选取人体(该经)另一端进行治疗,正如《灵枢-终始》篇所说:”病生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截“有”拦截“、”阻断“的意思。属近部取穴的范畴,当人体(经脉)一端发生病变时,选用同端(局部)的穴位来治疗以阻断病势。恰如《灵枢-终始》篇所言:”病在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治其病所从生者也。”,此即是“截”的本意。

另外在其他的针灸歌诀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拦江赋》:担截之中法数何。有担有截起沉。。。。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胸中之病内关担”,意为胸中之病,用手腕部的内关穴治疗,属于“担”;而“脐下公孙用法拦”,“拦”有类似“截”之意,肚脐以下为下部,故用脚部公孙穴,属“截”(这个解释略微有点牵强了)。

但整体而言,曹氏的解释我认为更实用。曾治一腰疼患者,屈伸不利,辗转痛甚,针合谷、养老、人中,效果皆不理想,想到“天星十二穴”中太冲条下: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于是针患者双侧太冲,强刺激,行泻法。效果果然很好。

我的观点:天星十二穴歌诀中成对出现,似乎也在讲穴位组合使用的方法,因此,单纯把它理解为远端或者近端取穴,也有偏颇之处,因此需要在临床中多加体会,也希望从事针灸学的同道们多多指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