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视频】老官山汉墓——失传的扁鹊医书

 369蓝田书院 2017-06-27

2016年4月,纪录片《千年国医》摄制组赴成都进行拍摄,拍摄计划中有对扶阳派卢崇汉先生的采访:专访火神卢崇汉 | 回到中医的思想原点,有对附子炮制过程的拍摄:回阳救逆第一品 | 附子的炮制,还有最令人感兴趣的,当属对老官山出土文物的拍摄,传说中失传已久的《扁鹊内/外经》重现天日,将对中医界有怎样的影响?

谢涛

老官山汉墓考古现场负责人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采访内容

 

最初的发现

老官山汉墓是在2012年7月,成都地铁3号线施工时发现的。一般情况下成都所有的动土都会报建,但是因为地铁的特殊性,所以具体修在什么样的地方,我们没有办法掌控。他们在施工过程当中把一个墓葬的侧板的给打破了,因为里面有很多水,墓中比较轻的漆木器顺着水漂出来了,他们觉得这可能是文物,就报给了相关的主管单位,我们去现场后发现这是一个墓葬群。但是所有的墓葬都是被盗过的,而且是在早期,也就是下葬没有多久的时候,所以刚发现的时候也没有想着会有多少价值。 

按照行业规定,我们必须报国家文物局,这个是属于抢救性的发掘,但是地铁不能停工,这可能是一般的墓葬,也可能是考古价值高的大型墓葬。所以国家文物局批准以后,我们在现场进行了发掘,发掘过程当中发现它的前后左右都有墓葬,通过早期地形图,还有墓葬分布的密集程度,我们基本上判定这个地方是西汉早期的大型墓葬群。

 

因为每一个时期的墓葬特别多,就成都地区而言,汉墓和唐宋时期的墓葬非常多,近十年二十年我们发觉的汉代的墓葬,都是几千座上万座的,所以再发现这么一个墓葬对我们当时来说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


 

一些与众不同

比较特殊的一点,这个墓是一个保水状态。大家都知道成都是一个冲积平原,地下大概五六米深下面是卵石层,是盛不住水的,我们发掘早期的墓都是干的,或者里面的漆器只剩皮,但这次比较特殊,墓葬在一个山体的半山腰,墓葬下面是红砂石。墓葬的主人可能和楚国贵族有一点关系,用了楚国的一种葬式,也就是在棺椁外面用了大量的膏泥,膏泥对椁板中间的缝隙起了一个填充作用,所以里面基本上属于保水状态,水一直没有断过,而这也是这次出土的竹简、经穴漆木人、织机、大量的漆木器得以保存下来的必备条件。 

△采访现场

虽然我们初期只发掘了三座墓葬,后期断断续续又清理了几个残墓,但基本上能够判定,这个墓葬的主人不是当地的平民百姓,1号墓是官员,2号墓可能是管理书简和织产的一个官员,3号墓肯定是一个医官,因为里面出土了很多的医书,并且不是简单的药方,而是很多医经。按照文献记载,掌握医经的肯定是要到一定级别的医官。

综合来看,这三个墓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三个墓主人之间也没有关系,能够判断的是在这个地方下葬的人,其身份都是不一般的,所以这个墓地的重要性就在这,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墓葬等着以后来发掘,可能还会出很多东西。

 

 

扁鹊内经和外经?

医学相关的东西主要在3号墓葬中,出土的竹简在我们逐步判定后,有七部到十部的医书,其中有医人的也有医马的,另外的六七部,现在还没有将具体的内容细分出来,但是我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内容的大概,有药方,有医经,有讲经脉的,有讲病理的,是一套非常全面的医书。

伴随着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经络漆人”,类似于我们现在做经络模型的东西,漆人的保存状态相对来说是最好的,用木头雕的一个完整的人表面上了一层漆,这个漆是原来的土漆,用的颜色都是矿物质或植物提取的,这么多年没怎么变色,它身上有经脉线还有穴位都能够清晰看到。

这两方面应该是3号墓出土的最重要部分。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植物根茎,我们现在正在做区分,基本上能够判定在原来随葬中,用了大量的中药材。


因为这次出土的有机质文物特别多,而对竹简,漆木器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盗墓贼把他们觉得贵重的金银器玉器盗走了,觉得不值钱的,对我们现在来说很珍贵的东西留了下来。也是因为被盗过,所以墓葬中的东西相对比较残,很多东西不完整,而我们现在做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文物的保护,不能让这些文物再有破坏,下一步我们还要修复。 

我们在发掘现场对竹简是进行一个整体的提取,回道实验室中再进行清洗照相,对每一片的竹简平面和剖面进行编号,生成一个图,最终对竹简排序,因为古时候的竹简是一卷一卷的,而不是一篇一篇的,所以排序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这些竹简在做脱水,还有分析其中是否残留有害物质,以防止对它本体产生破坏。 

竹简拿到实验室清洗以后,因为有一些竹简是相对来说保存比较好,中间一部分的文字通过肉眼是能够很轻易辨认,其中就有讲经脉的和讲药的,最终在分类排序后,通过内容请到一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我们当地的四川中医药大学专家对它进行鉴定,大家一致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医学文献。

通过我们现在初步的了解,确认是扁鹊学派的内经和外经,而这个扁鹊的医书在中国历史上早就失传的东西,对于已经失传的内容,现在有了相对完整的一套医书,能够把它基本上复原出来,这在医学史上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其他相关报导

 

老官山经穴髹漆木人,经脉穴位清晰可见

老官山经穴髹漆木人为男性身,棕色漆面,有14厘米高,双手垂直而下,两手掌翻向正前方。在灯光的照耀下,漆木人身上的一道道交错线条清晰可见。

△老官山经穴髹漆木人

工作人员介绍,漆木人身上有22条红线、29条白线,用以标识经脉,及任脉、带脉与《灵枢·经脉》记载的十二经脉分布相似。漆木人共有117个清晰可见的穴位点,一些部位还标有“心”、“肺”、“肾”、“盆”等文字。成都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副院长曾芳认为,有文字标记的是针治的重要部位,推断是用以提示解剖位置,或提醒针治这些部位时应格外小心。


 

被评“全国六大考古发现”

漆木人和医简,3年前在成都老官山汉墓群中出土。当时,考古人员在这一区域发掘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分别将其标识为M1、M2、M3、M4。

负责墓主遗骸研究分析工作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原海兵博士解释道,M1为夫妻合葬,男性骨骼发育较为强壮,远超西南地区的古代人群。在M1出土的漆器上,还有“景氏”铭文。据文献记载,景氏可是“楚之望族”,秦灭六国,楚平王后代也被迫迁徙,西汉初年有景氏一支迁入蜀地。如此看来,墓主人极有可能就是景氏族人。名门望族,身材孔武,以现代人观点来看,M1号墓主人是个典型的“高帅富”。

M2中则出土了4部结构复杂的织机模型,这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这些织机模型是带有提花功能的丁桥织机模型。4部织机中,一部织机略大,高约50厘米,长约70厘米,宽约20厘米;另外3部织机则略小,大小相近。

M3出土了经穴漆木人和医简。医简中可考的内容多有属于扁鹊的经典言论。考古专家推测,出土的部分医简可能属于失传的扁鹊学派医书。

2014年初,老官山汉墓发掘被评为“2013年全国六大考古发现”。


 

揭开经脉针灸理论意义重大

漆木人和医简先来到成都考古研究所,经工作人员的清理、脱水保护后,又经过了医学专家们之手,最终辗转来到博物馆。

漆木人穴位清晰、五脏六腑明确,考古人认为经穴漆木人是国宝级文物,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此前,绵阳双包山也曾出土过经脉漆人,可惜左手和双脚有残缺,而且没有穴位点和文字。

△绵阳出土的经脉漆人

出土的医简共有920余支,约2万字。医简刚出土时十分凌乱,考古人员按照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清理关系后,整理出9部医书。这9部医书在已知的史料上均无记载。而且,9部医书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等。此外,还有184支医简(含残简)组成的《医马书》。

老官山汉墓考古现场负责人谢涛认为,“经穴漆木人与大量医学典籍一同出土,说明这些遗物可能是墓主生前行医、教学所用,这也证明在西汉早期我国的中医针灸学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为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酒服药煮药 34剂药方将酒作为溶剂

此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中也出土过医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中浚教授认为,老官山出土的医简,介于马王堆医书和中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之间,涉及医学的各个方面,学术价值极高,其中医简的药方“相比马王堆医书更有中医方剂的特点,很多药现在仍在临床上使用。”


出土的9部医书中,《六十药方》因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疾病的60条治疗方剂,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近日,和中浚及其他三名学者发表了研究成果指出,在《六十病方》中,药物组成比较精简,其中酒的用法颇有特色。

研究论文称,在《六十病方》中酒的使用率非常高,涉及34方,以内服制剂为主。病方中,酒的名称有“酒、醇酒、淳酒、美酒”等,醇酒指味厚的美酒,美酒指色香味俱佳的酒。

在涉及酒的34种药方中,大多将酒作为溶剂服药,也就是说,将药放置酒中立即饮用。学者认为,这充分保留了药性。此外,酒还时常被用作溶解其他物质的媒介,或者用酒来煮药,或者用酒与其他物质一起煮后,取其汁送服药物。学者认为,将酒作为溶媒制备药剂,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


 

争论 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医简出土后,专家们认为部分很可能是失传2000年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对此,一些质疑声音抛出,网友们认为,认定为扁鹊医书,依据不够扎实。3年来,“扁鹊之争”没有停过……于是,专家们继续研究医简,找出更多证据。

扁鹊,原为上古神话黄帝时期的神医,史书中记载的“扁鹊”原名秦越人,又号“卢医”,为春秋战国人,因为医术高超,当时的人们便借用神话里的“扁鹊”称呼他。扁鹊被视为中医脉诊的第一人,《汉书·艺文志》中也载录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二书的题录,但文献均亡佚并未流传于世后世。只有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列子·汤问》等史料文献中留下其高超医术的记录,为后人传唱不绝。


最开始,考古专家指向扁鹊的主要依据在于,竹简中多次出现“敝昔”二字。他们称,“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鹊”的通假字,然而网友提出质疑,认为医书中目前并未识读出“扁鹊”二字;而且据史料记载,扁鹊并未去过四川。

面对网友的质疑,考古学者谢涛曾表示:“此前我们邀请了专家多次论证,从内容分析认为是扁鹊学派书籍的可能性很大,但考古研究有时难以盖棺定论,更多的论证还需要我们对出土简牍的进一步识读补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