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6000粉丝,“一碗爵士饭”如何用小众爵士乐做内容付费?

 经典小诗 2017-06-27

编者按:爵士乐类公众号“一碗爵士饭”的运营者刘鹰又被粉丝称为“操师傅”,他戏称自己是一个喜欢开车、嘴特别恶毒的中年秃顶老司机。


秃顶、罕见的白人灵魂声线、无广仲不爵士、电梯音乐家、Bravo癌、日熊防暗杀……这些旁人或许不知所云的词汇,是他与“一碗爵士饭”粉丝之间的独有共识,就像是一种默契而又神秘的暗号。


自2015年初运营至今,“一碗爵士饭”这个公众号目前还只有6300个粉丝,但在今年4月份粉丝不足5000时就开始尝试内容付费,并且在没有大咖推荐和背书的情况下,靠一篇阅读量仅3200的推送,集齐了240个会员。


从内容来说,爵士乐无疑是公众号领域的小众品类,运营近两年的“一碗爵士饭”会对此有哪些心得?小众自媒体如何尝试内容付费?以下内容系新榜约稿,来自“一碗爵士饭”的运营者刘鹰。



一个注定孤独的领域,如何获得原始粉丝积累?


2006年那个保研后的悠闲暑假,在北京邮电大学的老宿舍,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天才雷普利》,还没秃顶的裘德洛正值巅峰期,帅得闪光,年轻的马特戴蒙还一脸青涩。电影里的一首配乐,不能免俗的《My Funny Valentine》和Chet Baker带我叩开了爵士乐的大门。


2012年,我以“不舞无盐”这个ID开始在豆瓣更新日记《每天推荐一首爵士》。2014年2月份,利用简网的技术构架,我制作了可能是国内第一款个人运营的爵士乐应用——一碗爵士饭,并上架了App Store以及国内主要的安卓应用市场。



一碗爵士饭App截图


2015年初,我开始做公众号“一碗爵士饭”,模式很简单,工作日每天推荐一首爵士乐曲(文字介绍+在线试听),周末发布一篇长文。怎么说呢,确实进入得有点晚了,应该跳过App直接做公众号的,但那个过程也给了我不少收获。





选择做爵士乐,最开始完全是兴趣使然,并没有任何盈利的想法,大家也知道,在中国,如果不是为了装逼,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听爵士乐啊。戏谑地说,这相当于是一个给“三条腿的青蛙”看的公众号。


它既不像娱乐八卦、实事新闻、励志鸡汤那样容易煽动情绪,也不像汽车、美妆那样拥有顺畅的变现路径,甚至不如电影、美食这些是个灵长类就喜欢看的泛兴趣领域。小众,太小众了。相比获取一个娱乐八卦粉丝,获取一个爵士乐粉丝的难度……你们都懂。


这里需要特意提一下,获取最初的粉丝特别难,尤其是这么细分的领域。当时我成天在虾米音乐爵士乐专辑和艺人页面的评论区贴小广告,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潜在用户池,比漫天撒网效率高很多,最初的粉丝几乎都来源于此。



虾米评论区顽固牛皮癣




爵士乐这样的小众内容如何运营?


幸运的是,我在最初就做对了第一件事:选择了适合的内容运营模式,每天推荐一首爵士乐。


要知道,爵士乐领域不像娱乐、新闻有那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和热点可以追和写,某种程度来说,写爵士乐公众号有点类似于考古……谁想每天或者隔天推一篇长文,可以试试,累瘫痪也做不到。




而且,就算是爵士乐迷,也真的没兴趣每天都看长文,每天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每周看一篇长文,已经足够了。给粉丝接受消化得了的、会有期盼感的内容,而不是拼命一厢情愿地填鸭。


这个讨巧的切入点也为我后来做内容付费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做付费之前,已经有400篇推荐乐曲的推送在公众号里面了,有些人已经跟着听了一年半,有了使用习惯。即使是后来人,也可以通过这些免费内容去判断自己是否需要类似的付费内容。


第二件事:让爵士乐变得有趣起来。对于爵士乐写作和传播来说,最怕的是就事论事,枯燥地聊爵士乐,我的做法是让这些话题好玩起来,产出既能给用户知识,又有趣的文章,例如多与电影以及搞笑等泛兴趣内容跨界,这可能也是“一碗爵士饭”有别于其他所有爵士乐公众号的一个地方。




第三件事:不只写音乐和过去,更关注眼前的行业与受众。我本身就是嘴比较毒的人,“一碗爵士饭”中一些评论中国爵士乐行业生态现状的文章,作为局外人,或许说出了一些真话,也获得了比较多的赞同和关注,其中包括很多从业者,在圈子里也获得了一点影响。







要做自己,也要粉丝欢心的五点心得


除了内容付费,用户黏性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单就赞赏比例(赞赏数与阅读量比例)而言,一般长文推送能达到2%,最好的情况达到6.5%。相对于阅读量来说,单篇赞赏的金额还算比较高。



赞赏比例



单篇赞赏金额


其实做公众号与做人一样,用户选择阅读、留言、点赞、赞赏甚至购买你的会员服务,完全就是因为喜欢你。就我这个号来说,以下几点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


1. 有人设


“一碗爵士饭”的粉丝称我为操师傅——这是个喜欢开车、嘴特别恶毒的中年秃顶老司机。这个称呼已经超越“一碗爵士饭”,成为粉丝最主要的一个记忆点。



这张图时常出现在“一碗爵士饭”的文章尾部。操师傅说,这大概是爵士乐的现状,只有老年人听,而且都是秃顶,但这样的现场,往往也代表演出质量有保证,所以就用“秃顶”这个词来指代“只为了装逼而喜欢爵士乐的乐迷”对立面那些真正的乐迷。


其实开始一直以“不舞无盐”这个名字来写推送,直到有一天发现有人在后台称呼我为“小编”,才发现有人一直把我当作一个职位而不是一个人来看待,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不会对你产生任何亲近感。



刘鹰


2. 有态度


首先是保持对行业的审视和观察,输出观点够犀利够嘲讽的评论,而不是埋头谈音乐你好我好大家好;其次是人品,例如对于投稿作品7日内赞赏全部支付给投稿者,对于想翻译转载的文章即使是国外作者也一定邮件联系拿到授权,某些赞赏金额捐助公益事业,永远保留1元的赞赏选项,给粉丝以最小金额表达赞同的权利等等。





最后是不迎合和讨好用户。我知道推荐什么样的曲子,大多数人更爱听,更倾向于赞赏;我知道写什么样的文字,凹什么样的情怀,粉丝更容易动容,更愿意去转发;我也知道在什么时候主动黑一下谁,骂一下谁,大家觉得更热闹,但我不会去这么做。


我依然会推荐心里真正觉得好的乐曲,即使粉丝暂时不喜欢;会尽量避免贩卖情怀,有泪也笑着流;会实事求是,谁该黑就黑谁,不会为了黑而黑。



3. 有文化


也可以说是社群的归属感,在“一碗爵士饭”的历史推送中,有很多只有粉丝才知道的梗,例如:秃顶、罕见的白人灵魂声线、无广仲不爵士、爵士教育家、爵士贝司手、电梯音乐家、Bravo癌、日熊防暗杀等等。


这些类似于黑话的“共识”,可以增强粉丝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 有间隔


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在“一碗爵士饭”,绝不会去借势和蹭社会热点,每个人都关注了那么多公众号,大家都在蹭,不差你这一个,我更希望把“一碗爵士饭”弄成一个比较纯粹的专注爵士乐的角落,管他外面天塌地陷,来这里只聊爵士乐。


5. 参与感




这是后期才开始做的,总的来说就是让粉丝见证这个号的成长和决策。例如投稿、例如大家一起做T恤。另外,还会不定期向粉丝汇报个人动态以及公众号的走向,再有就是之后想做的,增强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从关注一个账号,变成了关注一个人,再到关注一群人。





凭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内容付费


先说说凭什么和为什么。当然最大的前提是推荐的爵士乐曲好听。


4月初准备做内容付费的时候,有人劝我,说人数太少了,如果只对少数人服务无异于堵住了用户增长的大门,但是没有付费意愿的用户对我真的有意义吗?


爵士乐公众号是很难起量的,细分、专业、精准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窄受众。如果等着攒粉丝接广告,基本可以等着饿死了。而且优质的内容为什么不敢收费?


除此之外,还缘于我对粉丝行为的两个观察:


1. 即使是“一碗爵士饭”的粉丝,绝大多数对听爵士乐也没那么大的热情,他们更关注爵士乐周边的吐槽、搞笑文章。每天推荐爵士乐曲的内容不太看,甚至有时还会觉得累积了这么多篇很烦,取关算了。


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根本没有价值,这一部分人估计占90%左右。而剩下那10%的人才是真正对这部分内容有需要的人。


2. 当时赞赏的用户仅占所有粉丝数的5%,即使是喜欢推荐爵士乐曲的粉丝,大部分也不会赞赏,少数赞赏的用户一直在被“搭便车”,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机制,对我来说也是非常低效的变现方式。



截止4月下旬赞赏前8名的粉丝


再说说怎么做。今年4月23日,我发了一篇推送《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一碗爵士饭只有5000粉,还敢收会员费?》,宣布400首之后的爵士乐曲推荐将仅针对会员,想听就需要付费,但周末的长文是推给所有用户的,不需付费。


也就是说,把一碗爵士饭分成了两个平行的公众号来运营,让这两部分受众各得其所。



会员服务


在服务内容方面,工作日每日一篇推荐爵士乐曲的形式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且也一直这样在做,用户已经习惯和接受了这种方式。



会员分组(数量差距为购买季度及月度会员到期未续费粉丝);秃顶长老会为曾付费用户分组


在用户接收的方式上,目前公众号的功能所限,只能采取分组推送的方式,这中间问题比较多,如果之后有付费阅读功能会比较理想。


营销推广当时做得比较差,由于我特别不喜欢麻烦人,也没有拜托其他相关的公众号进行转发,其实是可以有互惠的合作方式的,如果明年再做肯定会有改进。





可能落寞清贫,但至少非常热爱


对“一碗爵士饭”未来的预期,有一点我比较明确,就是相对于投资,其实更需要一个大的合作平台,因为这个模式已经有盈利的能力了,需要更大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和接受它。


除此之外,也正在和希望做一些商业化的尝试,例如爵士乐相关的播放器、耳机、音响、乐器等硬件的测评试用,乐手专辑、音乐节、爵士厂牌、爵士俱乐部的推广,经营场所的氛围音乐设计,甚至再想远一点演出的推荐评级都是可以尝试的,毕竟“一碗爵士饭”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公信度和爵士品位。


至于我个人,这大半年是辞掉工作在做这件事情(这个号只有我一个人打理),单纯从公众号来的收入很有限,估计不到3万元,当然我也在兼职做一些跟爵士乐相关的事情,明年说不定也可能重新工作。


总之,这算不上是多么了不起的经验分享,更像一个身边人的经历。如果你也不想天天熬鸡汤、贩卖娱乐八卦,而是想做一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垂直领域,有一句话送给你:如果真的要做,请一定真心热爱它,是即使落寞清贫,也终不悔的那种热爱。


《No More Blues》

来自新榜

05:29

最后,操师傅特别推荐了这首《No More Blues》给朋友们:《No More Blues》原曲名为《Chega de Saudade》(葡萄牙语),被认为是第一首录制的bossa nova歌曲,作曲人是bossa nova的旗帜性人物巴西作曲家&钢琴家Antonio Carlos Jobim,最著名的是吉他手&歌手Jo?o Gilberto弹唱的版本。今天推荐的是俄罗斯的爵士钢琴三重奏版本,出自专辑In a Siberian Mood,听听战斗民族如何演绎充满乡愁的南美风情。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咪蒙

新榜大会

一个人听

馒头说

90后创业

评估创业

米未传媒

剽悍一只猫

青藤文化

电影工厂

丢书大作战

八卦之王

咪蒙竞选

吃喝玩乐

大字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