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趣闻轶事:欧阳修是这样主持进士考试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7-06-28

趣闻轶事:欧阳修是这样主持进士考试的

(2017-06-20 08:23:53)

趣闻轶事:欧阳修是这样主持进士考试的趣闻轶事:欧阳修是这样主持进士考试的

自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欧阳修被宋仁宗留在京城编史,做了翰林学士以来,编史就成了欧阳修的主业。作为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显得格外得心应手。虽然他是《新唐书》编纂修撰的主持,但实际还有很多人参与了纂撰与写作。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全稿。当时,北宋文坛的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以吸引眼球。可是,如果写古文没有足够的文学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实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无论从年龄或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直截了当的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了八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

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笑着对欧阳修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干吗要写成这样呢?”欧阳修也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宋祁听了,明白了欧阳修的意思,也禁不住哈哈一笑。此后,宋祈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他提倡的平实文风,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

在这次考试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音同“辣”,意为乖张),试官刷!”意思是,这个举子的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放榜的时候,那些自高自大写“太学体”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录,便纷纷闹事,有人甚至说,要到街上去,截住欧阳修痛打一顿。但仁宗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过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也就是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

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曾巩等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中国文学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正是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故在仁宗嘉祐年间,有“嘉祐四真”之说:即,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为侍讲,是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这便是“嘉祐四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