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裕谦是林则徐的故友,素来敬重。他向道光帝要求给林则徐负责浙东防务。林则徐大力仿制西洋炮船、西式武器,与龚振麟创制车轮战船。 广东方面,道光帝派奕山为靖逆将军赴广东指挥作战,英军随即进攻广州,以死9人代价击败2万中国军队,奕山挂白旗向英军投降,与英军签订《广州协定》,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 随着鸦片战争中的一再失利,惊慌失措的道光帝迁怒于林则徐。 1841年6月28日(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道光帝借口“营务废弛”,革去四品卿衔,与另一位抗英主将邓廷桢一起,“从重发遣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画像 之后,林则徐会见了魏源,把自己搜集的《四州志》以及有关的资料交给他,希望他编撰介绍西方情况的著作,这书就是后来的《海国图志》。 五月廿六(1841年7月14日),林则徐由镇海出发,沿甬江经宁波,再沿姚江经余姚、上虞北上。五月至六月间到达杭州,七月初到苏州,画家顾湘舟特地为他作画。几天后,林则徐到达扬州,把收藏的《炮书》付刊。 1841年10月10日,林则徐得知两江总督裕谦与英战争中殉国,他对自己全无作为而叹息。 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二月离开祥符,三月初抵洛阳,在姻亲叶申芗稍息,此时,他又得知不幸的消息。王鼎回京覆命,向道光帝力荐林则徐,另一位军机大臣穆彰阿百般阻碍。道光帝终不纳王鼎之议,王鼎气极,回家自缢,向道光帝尸谏。王鼎为己而亡,林则徐悲恸难抑,至西安时大病一场,滞留西安两个多月。 林则徐虎门销烟想像图 七月初六(1842年8月11日),林则徐再启程。《大清律例》规定词臣不能出关,于是被迫和妻子、长子、儿媳、女儿分开,唯带二子、三子同行。临别之际,林则徐将满腔悲愤化为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经过长途跋涉,十一月初九(1842年12月10日),终到伊犁惠远城。沿途皆被各地官绅,社会名流留步交流,走走停停。出关后,途中尽是沙漠,大车也换成宜于沙漠旅行的长辀,时亦策马而行,从西安到伊犁,行程花费近四个多月。 而林则徐在新疆兴修水利,实地查勘荒地,造福人民,成就了他流放新疆之旅。 纽约华埠林则徐像 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实难以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历史上的今天系列、大事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