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嫌弃养老院了,你可能没有钱住进去......

 夏洛蒂c2uhwuq2 2017-06-28





单人房5000,双人房4000,如果是3-5人,一间3500,一个月尿片要500吧,看用什么牌子;陪诊费?看你挑什么档次的。——电影《桃姐》对白



这是五年前许鞍华的电影《桃姐》中的一段话,说的是当时香港养老院的收费状况。



说到养老,我们这个年纪总归是陌生的。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父母也就五六十,都算不上老人,有的甚至还在岗位上没退休。

 

而说到养老院,更是讳莫如深,反正在我们老家,要是说谁家孩子把父母送去了养老院,免不了被人戳脊梁骨,说这孩子不孝。

 

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尽孝就是要服侍在父母身边,就连TVB的金句不也说嘛,一家人最重要的是齐齐整整。

 


记得还在小学的时候,姑姑家附近有一家养老院,建在半山腰,这风水要是搁在香港,妥妥的豪宅区啊。可是那个时候不知从何而来,对那座孤零零的院子心生出一种恐惧。

 

我并没有真正参观过,可是幼小的心里会隐约觉得,那不是什么好地方。

 

我猜,人们惧怕养老院,怕的其实是那份孤独,那份明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自己却仍然无能为力的绝望感。

 


还记得《奇葩说》里面有一期的辩题,就是在讨论——父母提出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子女该支持还是反对?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禁开始思考,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要不要支持父母去养老院呢?而更进一步的问题则是,当我老了,我要选择什么方式过自己的养老生活?

 

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点开了这期节目。



在《奇葩说》的讨论中,大部分的重点都放在了感情讨论上。说实话,看着这一群选择远离家乡、来北京打拼的人们声泪俱下的说着陪伴父母有多么重要,实在让人有些难以入戏。

 

对比起马薇薇的重磅催泪弹,张泉灵的数据更能击中人心的。



无论听起来有多么不可思议,未来就是这样,到了2030年,有90%的空巢老人,这里面或许就有我们的爸妈。

 

到他们统统退休了,年迈了,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了,你会选择接来与自己同住?还是回老家照顾?抑或给他们找个靠谱的养老院?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现实往往给不了我们这么多的选择。


接到自己身边,老公/老婆同意吗?家里房子够大吗?父母来新环境有朋友吗?


若是回老家,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现有的一切,舍得下吗?


至于养老院,似乎反而成了一个较为折衷的方案。

 

其实摆在父母和孩子面前更严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去养老院?而是能不能进得去养老院?回过头来看看本文一开篇引用《桃姐》台词吧。

 

中国的养老资源,无论是养老院,还是养老医疗,甚或是退休养老金,都将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难以攫取!

 

截止2016年,中国內地有超过40,000,000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可是中国现在只有4000多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总数不到6,000,000张,其中真正拥有医疗服务能力的仅占20%。

 

这就是现状,搭配前面张泉灵所提到逐年增长的空巢老人占比,不可谓不令人心惊。

 


更可怕的是,大部分的老人仅凭自己的退休金,压根就付不起高昂的养老院费用。

 

2011年北京市民政局统计出356个养老机构的平均价格,两人间一般是1000-1500,加上伙食费和护理费,至少2500以上,不同身体状况的护理费还会更高。而2011年北京人社局发出消息,离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养老金为2510。


这还只是比较常见且普通的养老院,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养老小镇出现了。

 

这些养老小镇的概念,就是将普通人的生活延伸,在里面没有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工,只有超市收银员、杂货店主、理发师、邮局、邻居等普通人。


他们融入到老人的生活中,扮演一些角色,让老人们在虚拟又真实的场景里,继续体验生活,同时获得更专业的照护。

 


然而,这类养老机构的开销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举个荷兰霍格威小镇的例子,那里每个老人的月花费大约在4.8万人民币左右。

 

所有的数字,可能很快的就扫过了,可能看完第二天我们也不记得了。但没有人希望,有朝一日,在面临父母乃至自己的养老问题时,没有准备、全然傻眼。

 

试问如果你也像罗胖一样有钱,买得起他说的那种保险,可以让一家人老了以后都住进像霍格威小镇那样的养老机构,你会买吗?

 


当然前提是你得有钱!


所以当我们回到最初两个问题上时——“要不要支持父母去养老院?”以及“自己将来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你会发现,根本问题不在于你会作何选择,而在于你是否有那个实力支撑自己的选择


我希望,自己最后会成为一个潇洒的老人,就是那种兜里有钱,还特别想得开,把人生活得像一场大 party。

 



 老苏有话说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逃不掉的轮回,我们年轻时的一切努力,不过是为了将来可以选择优雅而又舒适的老去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小资生活,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品质”,甚至放弃结婚生子,不但不存钱,还透支信用卡生活,借贷消费。看到上面的景象,你想过没有,即使不去照顾双亲,不承担家庭负担,可是自己会不会有一天老去。

      

       试问在收入终止,消费不止的晚年,一位白发老人如何自己再去创造财富。老苏常说,“晚年幸福才是你人生的圆满”!年轻时候优越的生活和高贵的品质,不一定“笑道最后”。只有依靠你年轻时的积蓄才能超越身边只靠社保养老和社会救助的老人,才能拥有一个安心、品质,有尊严的晚年


       现在如何做到?首先,推荐你像罗胖一样,他是与保险公司签约,透过保单来约定未来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这类的服务目前泰康、恒大等保险公司都有提供。另外,建议提前做商业养老保险的规划,弥补社保养老金的不足。这类保险最大的亮点就是安全稳定,保本保底。时间×复利是任何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合同期限与生命等长,时间越长复利增值越大。当您晚年的时候,只花收益不动本金,越长寿越划算,心安理得住在养老院,不为养老花费发愁,这才会有安享晚年的快乐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