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产性收入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thchen0103 2017-06-28

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约作者)

说到收入,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工资。要想收入增加,那就是要努力涨工资。而工资收入,其实是我们的劳动性收入,是劳动合同所约定的对劳动付出的法定补偿。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到底有多大,在劳动性收入的标准上总是要有上限,总是要有平均水平的。即使你的劳动技能非常出色,也不会在劳动性收入上,长时间的超出平均水平太多。因此,要想提高你在同类劳动水平群体中的收入水平,就必须要依赖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财产性收入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公务员、事业编制、军人等政府公共服务类部门的工资上涨,是统一的行政命令范畴,与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直接相关。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减,又直接反应的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于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公务员、事业编制、军人等政府公共服务类部门的工资上涨,认定为个人或家庭收入增加的最直接表现,甚至将此判定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良好。

而企业员工的工资上涨多是以每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为依据,做适度增加。但依据行业、企业的不同,日均劳动时间的不同,企业员工的工资上涨也有差异。如近几年来,科技类企业的员工收入增速明显,一度超过金融类、医生们的收入水平。而在传统制造加工行业,和一些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老国企业单位,则出现收入滞涨,甚至个别企业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但总体来看,企业员工的劳动性收入水平增加,也是保持在数字统计范畴的平均增长水平上。

但是,以工资上涨为主要收入增加方式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生活美好”未必会持续多久,因为很快就会发现生活必要的商品价格,以及生活必须的服务价格也会跟着上涨。于是涨工资所实现的收入增加很快被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所抵消,甚至由于支出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而不得不放弃或减少一些非必要商品和非必须服务的消费,从而让实际的生活压力增加。

学术上讲,当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高于实际通胀水平时,才是真正的生活质量提高。而现实中,往往是实际收入水平低于实际通胀水平,所以造成了选择性消费,放弃部分非必要消费等。如,大中城市居民在购房时,在“买得起”与“买的好”之间,选择“买的起”;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放弃再生一孩的主要理由是养孩成本上的压力。在农村,因病致穷是很多农村家庭窘迫的根本原因,而看病贵又是任何一个农村家庭都躲避不了的现实。

我们总结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后,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也确实是连年增加,可为何在实际的生活消费支出中,却总是越来越考虑选择性消费,放弃部分消费呢?为何在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更多只是商品数量的提高,而不是商品质量的提高呢?

我们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收入增长方式单一,过度依赖、等待劳动性收入增加,而忽视对财产性收入的配置和管理。

财产性收入,即个人或家庭实际财产中,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创造出超过真实CPI增速水平的资产增值回报。房产、股票、债券、货币理财产品,以及银行定存等都属于这类范畴。但是,根据对过十年里的统计,能够超过真实的CPI增速水平的,只有少数如,大中城市房产、部分股票、黄金等。而其它类财产性收入,多是跟随,甚至稍低于真实CPI增速水平。

我们判断,未来,随着产业分工的更为细化,和人工智能水平的逐渐提高,机器替代人力劳动的比例也将随之扩大。而全球化也将逐渐整合全球的劳动资源,从而制约劳动性收入的真实增速水平。即使政府会利用货币增量放水的方式,从数字层面上实现人均劳动收入倍增计划,但实际上,支出水平的增加可能更高,不会为我们生活质量的实质性改善提供多大帮助。

而另一方面,从社会财富分配的角度来看,财产性收入差异,才是真正社会贫富差异的根本原因。即使在社会福利水平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富人与穷人根本差异也是财产性收入的不同。因此,今天的中国应重视财产性收入,在个人及家庭的财富资产中,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配置比例,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劳动性收入增速受限制,实现真正的财富资产增值保值和财富自由。

文/三尺寒

三尺寒更多独家分析,欢迎关注肖磊看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