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文集《假如我们不吃饭》上线,作者以消化内科一线医生的专业身份和临床经验,通过常识篇、检查篇、症状篇、疾病篇、治疗篇、预防篇、警惕另类治疗七个章节,全面解读肠胃的秘密。欢迎订阅。 各种健康医疗方面的忽悠里,肠胃病的忽悠多且乱。骗子们把多种肠胃疾病和症状混在一起忽悠,目的是覆盖更广的人群。 肠胃从医学角度来说指的是消化系统。人体的系统是由若干个器官相联系组成的,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器官: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就是从口腔到肛门的这根管道,消化腺则包括肝脏和胰腺。消化道和消化腺靠十二指肠处的一个叫做十二指肠乳头的小孔连接在一起。一直被中医当作跟消化密切相关的脾脏,其实和消化并没有什么关系。 要识破胃肠道忽悠,必须了解有关胃肠道症状的常识。胃肠道症状相当常见,也非常多样,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等。关于这些症状,一个必须牢记的原则是:症状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往往和实际的病变病情不相关。有的病人病变非常严重,胃或肠子都快烂透了,却只有很轻微的不适;有的病人没有任何病变,或者病变非常轻微,但却难受得要死要活,连家人也被折腾得够呛。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这些症状往往起伏较大。急性的症状往往几天就消失了,慢性的症状可能持续好几年,而且时好时坏。所以判断病情好坏、治疗是否有效,不能根据一天或者几天的变化,而是要长期观察,至少要观察几个月。 下面是一部分生活中常见的关于肠胃的忽悠。 忽悠一 :胃寒、胃热、肝火旺、脾气虚…… 关于消化道的症状,中医和民间还有很多术语般的概念,这几个是最常见的。假如只是民间作为消化不适的口头描述,当然可以容忍,但如果作为医学名词并用来推销疗法、药物或保健品,这些概念就是忽悠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医学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可操作的度量以及感觉之外可重复辨别的标志。这些概念乃至于中医的其他概念几乎都没有逻辑学意义上的定义,也没有量化标准。之所以还要排除感觉,或者说不能单纯依靠感觉,是因为除了前面所说症状与病变无关之外,还有感觉是否真实正确、感觉与表述脱节的问题——即便感觉一样,不同的人描述也可以完全不同,撒谎的人甚至可以编造感觉。标题中的这几个中医概念都属于感觉的集合,无非来自跟疾病诊断关系不大的舌诊和脉诊。 ......
阅读本文其余2/3内容,请扫码订阅文集 作者简介 |
|
来自: Hysknmbpl73i2a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