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会|读《羌村三首》

 清风明月tbm5q1 2017-06-28
读《羌村三首》
--春英诗社碧简阁
车彦佳
引言
       公元756年,安史乱军攻破潼关,杜甫携妻带小,寄居羌村。不久,听说流亡中的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就离家北上,企图为平叛效力。然事与愿违,刚启程便被叛军捉住,至徳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描写了身世飘零、战乱不息、父老不宁的悲伤景象。语言朴实深情,无丝毫雕琢造作之感,情至深处,无不为之堕泪。
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前有《述怀》、《得家书》二诗,公与家人,已知两存矣。此云“妻孥怪我在”,“生还偶然遂”,何也?盖此时盗贼方横,乘与未回,人人不保,直至两相面,而后知尚存,此乱世实情也。
其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此章上八句自慰,方幸家人完聚也。下四句慰迟暮,回应晚岁偷生,抚事百虑。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此章记邻里之情,承上邻人来。客至鸡啼,见荒舍寂寥之景。清浊递斟,各领村家酒味也。首章客至,公自谓;此章客至,指父老。再叙饮中问答,皆乱后悲伤之意。莫辞四句,代述父老之语。请为二句,致谢父老之语。歌罢而叹,公伤乱也。听歌而涕,父老酸心也。
诗评选自《杜诗详注》、《杜臆》
作者记
       杜甫的许多诗都是在离乱时候写下的,若以时间顺序而排,便是一篇自传,他淹留鄜州和在外飘荡,他毕生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得不到实现,发之为诗。在此附诗评中提到的《述怀》《得家书》二诗,供读者理解。

  《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得家书》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在前两期中,为大家带来了七律的平仄,今天所选的诗都是古体诗,首先要明白何为古体: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摘自《诗词格律》)比如乐府的歌、行、吟、谣。诗人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但是,如果说“这首七律我凑不下去了,就按照古体诗来写。”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古体诗是有其语言特点-朴直简真。所以这种论调在我看来是十分妄悖的。具体可以读读朱光潜的《诗论》。
【古体诗的韵】
       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古体诗的韵。古体诗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中,又要区别上声韵、入声韵、去声韵。古体诗用韵,比近体诗稍宽;因为汉魏六朝的韵部比隋唐韵部要宽一些,古体诗押韵具体按照什么规则呢?可以参考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的相关说法。 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但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换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每两句一换韵,四句一换韵,六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一换韵;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连用两个仄声韵。也可以平仄韵交替。
       注意: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是要押韵的,这是为了全诗换韵处圆转流畅。当然,如果本来就气韵贯通的话,换韵第一句不押韵也是可以的。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的诗在平仄上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则,那么,唐宋以后的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是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形成了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分别开来,具体的做法就是使用拗句。不但用律诗所用的那一两种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
       一、从三字尾来看有
       1、平平平。这种句式叫三平调,是古体诗中最明显的特点
       2、平仄平
       3、仄仄仄
       4、仄平仄
       二、从全句的平仄看,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或者是第二、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四字都平。如果是七字句,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
       其实有很多例子可循的,大家可以看看岑参的《白雪歌》。里面就有所举,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的对仗是极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需要.与近体诗主要有以下两点区别
       1.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2.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
       古代诗人们在近体诗中对仗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其实不必刻意求拙,只须纯任自然、收放自如就好了。
【前方高能】

       哈哈哈,被春小英吓到了吧,学完了古体诗的一些知识,在这里春小英要跟大家玩玩游戏,猜谜语……打桩机(羌村三首中的一句诗)嘿嘿嘿……有点污,春小英我立马捂脸跑……(谜语已征得原作者同意,什么,你想知道是谁?我怎么可能告诉你……祝你快乐!)

                原稿:春英诗社碧简阁车彦佳    

审稿:番薯

诗社可为家。
异乡不寂寞
霜中就菊花。
灯下论词赋,
社诗
春英诗社
微信号:chunyingss
人人:春英诗社
微博:春英诗社chuny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