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高考大省山东小哥的自白:考得好可能不如

 愤怒的葱花 2017-06-28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高考本身的关注远远大于高考后一些事情的关注,作为一个新世纪第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我认为高考固然非常重要,是第一步,但是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高考。就像俗语所说“男怕选错行”,志愿填报时专业的选择其实一定程度上就在限定着今后从事的行业,这个选择可以说是决定职业方向的一次选择,至少决定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一旦做了不好的选择,很有可能使得自己辉煌的高考成绩毫无用处,而等待自己的却是比较苦恼的大学生活。

 

 

还是从我自己的故事说起。2001年,好像那一年是3+2高考的最后一年,记得当时老师都提醒我们说,必须考好,否则到明年就改了考试模式成了3+X了,而且大学扩招也已经进行了几年了,当时全国的录取率应该可以达到一半左右的水平。本来就在山东省县重点高中的我,一心想的也是正常发挥,平常心对待。当时考场也就设在本校,并不需要我们长途跋涉,这更加营造了一种平常心的氛围。考试很顺利,大家都专心答题,考完也不互相交流,平静地度过了三天的考试。最后一天上午考完走出考场,我心里一阵轻松,因为自我感觉发挥还不错,而且前面等待自己的是两个多月的漫长暑假,可以彻底让我轻松一下了。

 

等待成绩的那一个来月,在农村的家里,真赶上麦收刚过,玉米苗也正在成长期,这段暑假时期相当于家里也没什么农事要做,这确实给了我彻底放松的一段时间。

 

成绩出来之后,我去学校查成绩,632分,也还可以,至少在重点线以上。我们班六十来个人也有38人上本科线。六百分以上的至少有十五六个。我马上通过公用电话向家里报了喜讯,当时电话还只能打到我的堂哥家里,因为附近只有他家有电话,所以我说的也比较简短,就让他给家里说一声“考上了”。

 

 

分数出来后再填报志愿当时也是刚开始没几年,这样一切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填报,避免了考前就填报志愿的盲目性。随后,关于报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我心里没什么谱,咨询了班主任的意见,他建议我就报考山东大学,一来录取是肯定的,二来距离家也比较近(山东人的内心是安土重迁的思想还是比较重一点),所有的学校都是在所在地省份招生名额最多,山大也不例外,几乎一半名额在山东。学校选好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却犯下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当时我已经对经济比较感兴趣了,课余在学校条件相对不好的情况下,也利用一切机会阅读一些经济类书刊报纸。所以第一个专业我就填报了金融,看专业介绍的时候,看到一个生物医药专业,老师也说不错,毕业后可以去鲁抗这样的大药企。最后一个就随便填了个工业设计,当时对这个新专业是没有任何了解的。三个专业填满了,完全不同的三个方向,现在看就是极大的一个错误,既然喜欢一个领域,就该所有专业都填写同一个领域的,那样在学校调剂的时候,还可以考虑调剂到相近的专业去,而减少调到不喜欢专业的可能性。

 

专业填报完,又进入了一个多月的等待时间。当年通知书下来的特别晚,报考别的学校的同学早就收到通知书了,填报山大的同学迟迟没收到,后来才知道可能与当年山大正赶上百年校庆有关。八月底,终于等来了通知书,打开通知书,看到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字“被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录取”!我心里一凉,果然是最后一个专业!其实在家等待的那段时间里,我又仔细看了看专业介绍,对这个专业算是有了些了解,原来是搞设计的!这在很多人看来,设计师是个不错的职业,搞设计的人也是有才华的人,但是我当时的感觉却就是心里一沉,像是一块大石头压了下来,因为这些事情都定了之后,以后就是面临的四年怎么学的问题。

 

我当时也大概知道那个专业是需要点美术功底,是需要画图的,但是我不喜欢画图,所谓“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就是这样,在别人眼里看着很不错的东西,在自己眼里可能就是砒霜一样的毒物。我当时很失落地给父亲说了录取情况,父亲也感觉到了我的失落,但是毕竟当年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依然还是比较稀缺的,当时乡政府也是破天荒第一次购买了很多行李箱作为奖品奖励给本乡考上大学的高中生,凭借录取通知书就可以去乡政府领取。考上大学对家里也是一件大喜事,父亲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也不能给我什么建议,他只是鼓励我,还是学下去。

 

当年山大开学的时间在九月四号到六号,父亲陪我去报到,当年由于学校的扩招,校内宿舍还不能容纳那么多学生,很多同学住宿被安置在校外电信器材厂的一栋宿舍楼里面。整个九月是学校军训的时间,也算是一段从高中生活逐渐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从各地过来的同学利用这二十来天不用上课的日子,互相熟悉,当时大家还有些沉浸在刚考上大学的欣喜中。到了军训结束,领取大学四年的课本的时候,我内心又收到了一次重击,变得更加沉重。

 

 

同学们开始聊起来专业的事情,原来班里八成以上的同学第一专业并不是这个,只有五六个同学,高中有美术的底子,第一专业才选了工业设计。有的我压根都不知道这个专业,也没填它,是纯粹像是盲选一样调剂过来的。我隐隐感觉到,今后的学习之路不会轻松愉快。果然,很多同学对本专业的怨气越来越大,根本原因就是没兴趣。大一就有同学通过向学校展示奥赛化学二等奖的特长而转走,也有同学通过校内两个新设专业的招生而转走。转专业考试成了班里大多数同学逃离苦海的希望,两次转专业考试,每次都有过半同学参与,可惜最终转走的也只有两名,可见学校里其他专业的学生想转走的也不少。其他同学只能继续为了毕业而坚持下去,不少同学开始准备考研,跨专业考研的又占了大多数。一直到毕业,可以说班里的学习氛围都是很不好的,大家最讨厌的就是上专业课,拿起铅笔画素描或者在画板上画水粉画的那些日子,简直是赶鸭子上架一般的景象,大多同学是画不好的,从而更加加深了对专业的厌恶。也曾经有同学给校长信箱写信反映专业问题,提建议是不是可以把专业调整规定搞得更灵活一些,尽量让同学们转到喜欢的专业去,但是可以说由于种种原因,建议石沉大海,同学们仍然要在本专业从一而终。

 

对专业的不感兴趣,让班里大多同学没有学习的动力,在那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很多同学开始沉迷于游戏。班里几个男生宿舍的电脑开始慢慢多起来,只要是没有课的时间,宿舍里永远都是打游戏、看电影的最多。我也在这种痛苦中开始故意让自己对专业课麻木,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当时支撑我的最简单的一个理念就是,大学四年是最后的能集中读书的机会,一定要让自己看更多的书。班里同学既然能考出高考比较高的分数,就说明功底还是不错的,有同学就跟我说,虽然现在天天玩游戏还能保证不挂科,靠的就是以前的底子,在吃老本。

 

 

专业不但在学校里直接决定学什么,在毕业后的择业中一样是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有些专业性强的技术类工作,确实需要考虑专业。大学里学了什么专业,在就业时一样受专业的限制,尤其是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只要是对专业限定少的,必然成为每年的爆款岗位,专业的影响至少延伸到大多数人就业的初期。

 

屈指算来,自己毕业十多年了,在这些年中,所做的工作虽然也是设计师,但是却不是做本专业的设计。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说比较少,即使有,也是可以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学习得来,并不是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必须的专业技能。

 

现代社会分工细致,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多,一些专业性的工作确实需要专业的人才去做,但是如果通过刻板的专业把学生限定在一个领域,而忽略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兴趣和专业的适应,那么很可能专业带来的痛苦会一直在大学生身上上演。现在也有些锐意改革的大学,已经开始实施了某种程度上的通才教育,至少在大学初期不让学生选定专业,而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再选今后的专业。也有大学在转专业制度上放宽了许多,对想转专业的学生给予很大支持。这都是非常必要的,所有经历了大学而后又工作多年的人都会懂得,专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一个标记而已,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需要用到的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即便没有在大学中学到,也是可以在工作中学习的。这样看来,一个人能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能在大学四年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应该远比专业教育更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今后工作的更加宽厚的基础。

 

专业制度的改革包括大学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作为一个已经离开了大学的人,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在这些改革中多想想大学是干什么的,多想想人才的培养,多想想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那么为了人才的培育,怎能然专业制度限定了学生的发展?现在大学的基础设施条件越来越好,相关的资金也比之前雄厚了许多,但是这些都不能代表一个大学水平多高,真正能代表学校水平高的应该是走出了多少优秀甚至是卓越的学生,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说到国外那些名校的时候,总会说这学校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出了几个总统,而不会说这学校校园面积多大,大楼有多少座。

 

通识教育、专业改革不是短期内能达成的,对即将报志愿和将来报志愿的莘莘学子,在当前情况下,可能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填报专业。一旦到了自己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好还是对自己的兴趣首先有个清晰了解,然后对于专业要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最终对兴趣和专业进行对比匹配,力争使自己选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兴趣是第一位的,至于专业前景,因为社会发展很快,今天的热门很可能成为明天的冷门,在自己兴趣驱动下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最能出成绩从而也最可能使自己成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