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重要的事,往往是那些你还不知道的事

 昵称31310373 2017-06-28


来自行动派DreamList



有句话叫“一个有很多问题要问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这大概和中学课本里孔子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个道理。


而很多时候我们迷茫也好、焦虑也好,或者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也好。可能都因为我们停留在“已知”区域太久了。


外面的世界精不精彩、无不无奈,我们通通都不从知晓。所以,大胆的去看去尝试那些你不知道的东西吧,多问为什么。是真正成长的第一步。

——“有样们我,我揍为刚”的谭大湿


一、 最重要的事,都是不知道的事


“为什么没人告诉过我呢?”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跟自己说。


因为当时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原来企业是很看重实习经验的,而我大学竟然没有实习过,一直认为成绩是更重要的!而且我身边的同学,也没有多少去找过正儿八经的实习。


后来跟上海的同学交流,发现他们都早早有了这个意识,做了充足的准备。一个复旦学长,还给我看学院给他们印的名片、提供的简历模板,都是为了方便他们找实习、找工作。


圈外的学员里面,大概有10%-15%是大学生。我跟一些已工作的学员,经常跟他们说:你们好幸福啊,这么早就开始培养这些能力,将来一定前途无量。我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没这个意识。


所以,这世上最重要的事,往往是你不知道的事。手头上的事排了半天优先级,但关键都不在这里。


为什么最重要的总是那些“我不知道的事”呢?


因为对于很多领域,我们的问题都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比如,我碰到一些传统行业的人,看互联网行业都是“点子思维”,他们看到出现了微信,就一拍大腿:你看,这个想法我也有过,可惜我没钱找人实现。


这种现象还很普遍,我认识的一个咨询顾问,看到脉脉(基于二度人脉的职场社交工具)出来之后,还跟我感慨过:呀,二度人脉这个事儿,我也想过,可惜没有团队去做,错过了。


“我有个好想法,就差个程序员”,这种想法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他们“不了解互联网”。因为如果只是不了解,那么去学习就是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了解互联网”,所以他们认为事情本身简单,“点子”就是关键成功因素,所以不愿意去深入了解。



这就像我上篇文章提到的,实习2个月之后,就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公司所有的岗位。


如果有两个实习生,他们能力相当,但一个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另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未来的成长将会是天壤之别。


因为前者可以通过学习来进步,而后者花再多时间也只会原地踏步。


除了学习,情绪管理也是一样,“我在发怒”跟“我知道我在发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只有后者,才可能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行为,最终才有管理自己情绪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向前发展的关键,是不断去发现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话说回来,既然是“不知道的事”,那要如何发现呢?我有4点建议。




二 、如何发现“不知道的事”:撞墙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同化Assimilation、顺化Accommodation和平衡Equilibration。


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婴儿看到奶瓶,会很自然地放到嘴里吸吮,这是他们最初的认知。之后他看到任何东西,都会想要放到嘴里吸吮,这就是“同化”。


也就是说,将未知的事物归入现有的处理模式。就算大人去阻止,也很难改变他们的行为。


但直到有一天,他撞到了墙,突然发现无法将墙放到嘴里,这时候他会对原有的认知进行修正,来适应新情况,就是“顺化”。


“顺化”完成后,他就对墙有了一套新的认知,这种状态就叫做“平衡”,下次再撞到墙,他就可以同化了。


所谓认知,就是不断地同化、顺化,再达到新的平衡。


如此看来,要让我们意识到那些“不知道的事”,就是要去“撞南墙”,去经历跟过去不一样的挑战,从而发现自己的认知边界,然后得以扩展。


在我看来,大部分人都没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撞的墙不够多。


如果你总是在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那么就只能学到过去已经知道的东西。




三、 如何发现“不知道的事”:跟高人


很多咨询顾问都知道:华为是个大客户,但也是个难搞的客户。给华为做过咨询项目,可以吃好几年,因为很多企业都想学华为。


但是,华为对顾问的要求非常苛刻,他们自己有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而且挖了很多优秀的咨询顾问过去,让他们满意,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当年的华为可不是这样。90年代,华为请IBM为自己梳理流程和建立系统,当时内部很多人对顾问的方案有质疑,但任正非说:“一切听顾问的!好好学习,学明白了你就伟大了,靠自己去悟,是悟不出大道理的。”



先跟高人学习,然后再超越高人,是我们成长的最快路径。


所以,面对在某个领域比你牛的人,不妨先相信他在这个领域的判断,跟他学,然后再批判。比你牛的人,一定有某些可借鉴的地方。


在咨询公司的时候,我们总是需要在1-2周之内就熟悉一个行业,这时候最快捷的方法不是去读什么报告,因为你根本无法判断应该重点看什么信息、哪些信息是正确的,你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最快的办法是找到那个行业的高人,让他指出这个行业的关键点,有了这些关键点,你就达到了“不知道”的状态,然后就可以去找那些“不知道”的信息、去提升自己的见识了。


当然,要注意的是,所谓高人,都是有局限的。


你需要考虑他专长的领域。比如说,我之前给企业做过8年多咨询,知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咨询的思考方法等等,所以你问我个人发展的问题、学习我设计的思考和沟通相关的课程,这些都可以。


但是,如果你向我请教如何写爆款文章、如何写作,就未必有什么收获了,因为那不是我的专长领域。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所以跟高人学,才能借他们的眼,打开自己的视野。




四 、如何发现“不知道的事”:走出圈外


我在深圳的时候,跟圈外的一位优秀学员吃饭,他带了自己的爱人一起。


女生的经历很有意思,一毕业就进了一家国企,待了6年,领导经常给他们说的就是:你们在这里还能生存,体制可以养着你们。但是外面竞争压力大,你们出去就一无是处了。


而且,那家公司提供住宿,所以她整日不用出公司,很难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有时候,她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但是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慌,一直不敢跨出那一步。


直到后来,公司要做一个MBA项目,她被领导派去招生。借此机会,她结识了很多MBA学生,突然发现:这些来读MBA的人,在企业里面都做到了不错的位置、收入也很高,但是自己并不比他们差很多啊。她开始动心:我是不是可以出去闯一闯?



之后,一个MBA学生跟她说:你这么能干,出去肯定没问题的,相信我吧。


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站上投了简历,结果两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最后拿到了一家教育机构的Offer,现在已经是某个城市学校的校长了,薪水当然也翻了几番。


就是那样一个契机,让她走出了圈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自己不知道的世界。


很多人问我,这个公众号为什么叫“圈外”,其实也是源于我自己的一段“焦虑迷茫,然后走出圈外、发现了更大世界”的故事。


而且现在,我自己创业团队的几个人,也都是通过圈外认识的。正是因为这个经历,我坚持圈外的课程要有配套的线下活动,这样才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实际上,在你周围的人,往往跟你有着相似的年纪、相似的经历、相似的角度、相似的认知,所以只有走出去,才有机会发现你“不知道的事”。




五 、如何发现“不知道的事”:提升思考力


圈外一个实习生跟我说:现在有互联网真好,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地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前沿信息。我说:你错了,互联网是加剧了信息的不公平。


比如,你看Coursera上面,汇聚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几十所大学的数百门课程,似乎是更加公平了,但实际情况是,在Coursera上学习的人,80%都有大学学位。


为什么那些最需要教育资源的人,没有去学习呢?


记得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用户的故事,他曾经捐了一些kindle给一个学校,然后给他们充了会员,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电子书打开自己的视野。


但有一天,他打开账户看他们都看了哪些书的时候,发现是这些:《花千骨》、《成功女人十二点》、《微商是如何炼成的》……


如果学不会思考,即便最正确、最有价值的信息摆在你面前,也一样是错过。


那么,要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力、鉴别有价值信息呢?我之前写过很多关于思考的文章,这里不再重复。但抛开方法不谈,如果从习惯的角度来说,我会觉得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1少看成功学和鸡汤。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也会翻一翻鸡汤,让自己可以继续走下去。但是,它就像安眠药,偶尔使用可以助睡眠,长期、过量使用则会伤害身体。


因为成功学和鸡汤之所以受欢迎,往往就在于它们将复杂的世界简单粗暴化,让你读起来更容易,它们的核心就是禁锢你的思维。


所以,去读一些真正有逻辑的、成体系的内容吧。



2吸收之前先消化。


这两天,定位大师特劳特去世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很多人对他和里斯的定位理论展开了讨论。


比如,定位理论其中一条是说:品牌的焦点应该越窄越好,顾客看到你就马上联想到某类产品。


但如果把你的品牌用到新的品类上,顾客的认知是无法移植过去的,最终甚至把你的品牌整体削弱。



听起来很有道理,因为王老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啊,占了“上火”这个定位,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且想象一下,哪天王老吉开始做牛奶了,的确会很难让人接受。


但是,如果再细想一下,似乎也能举出不少反例,比如特劳特的合伙人里斯,曾经预言苹果做手机一定会失败,结果呢?


这样来看,定位理论似乎又是错的。因为苹果这样的公司,做电脑、MP3、手机、手表……大家还是会买啊。


但是,我们如果再进一步细想:苹果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Think Different的精神。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定位理论似乎又是适用的,因为苹果占领的不是电脑、手机等等“品类”的定位,而是“Think Different”这个“价值观”定位。这种价值观定位,让它做任何需要创新的产品,顾客都愿意尝试。


但如果再细想下去,可能又会有质疑:那价值观定位,是不是一种定位呢?


对这些小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看起来很累,而且收获不会很大,不会让你迅速地有认知升级,但是,如果我们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最终会变成巨大的鸿沟,大到足以切断我们向前发展的路。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去发现那些“重要但你不知道”的事!你可以:


1)撞墙,做一些新的事情;


2)认识一些自己圈子以外的人;


3)向各个领域的高人请教;


4)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最后,记住这句话:最重要的事,往往是你不知道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