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蜀道自然文化双遗产申遗正在有序进行。从确定的申报区域来看,川陕相接且在四川境内特别重要的古蜀道共有4条,即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荔枝道。其中历史最为悠久、在古蜀道中最主要、最重要的3条古道都在广元境内,既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因为这3条古道与剑门关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学者把它们统称为剑门蜀道。已经结题并得到肯定与好评的2015省社科市州重点课题《剑门蜀道历史文化与四川旅游产业“十三五”增长极培育研究》,从历史、文化、旅游、经济、社会的角度,全面、综合性地对剑门蜀道历史文化与蜀道历史文化的渊源和关系进行了研究对比,阐明了剑门蜀道在蜀道中的核心地位与历史价值,对蜀道自然文化双遗产申遗有史料佐证和学术佐证的价值,有助于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剑门蜀道与蜀道历史,帮助读者认识蜀道申遗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保护剑门蜀道历史文化遗存。 一、概述 古蜀道,是指越秦岭过巴山,连接八百里秦川和天府之国的道路。它包括位于陕西境内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四川境内的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荔枝道,全长约1000余公里。古蜀道沿线,现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广元、绵阳、德阳、南充、巴中、达州、阆中、成都等12个城市。2015年初,四川省正式将“蜀道申遗”申报名称统一为“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并初步确定申报区域面积为3700多平方公里,其中2000多平方公里在广元市境内;4条古蜀道中,又有3条经广元境内,而且均以剑门关为中心。2015年6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剑门关为国家5A级景区。这说明,剑门蜀道在蜀道“双遗产”申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四川“十三五”旅游发展中具有“增长极”的地位。 研究蜀道文化,申报世界“双遗产”,离不开剑门蜀道。蜀道的起兴,与剑门蜀道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剑门关地区至今流传着“蜀山鸟道”的传说,以此类推,蜀道应该发迹于鸟道。今天剑门关风景区自编自创并放映的3D电影《神鸟》,就是这一传说的忠实纪录。“石牛屙金”、“五丁开山”的传说故事,也起步于剑门蜀道的开发,从中,可以看出蜀人与秦人共同开发了蜀道的历史痕迹。回顾华夏文明初步萌生的历史,可以看到,秦岭是几大基本文化区间相互联系的最大的天然屏障。可以说,穿越秦岭的蜀道,是我们民族文化显现出超凡创造精神和伟大智慧与勇敢的历史纪念。之后的2300多年间,以剑门山区为核心地段的蜀道,演绎出无数厚重而又精彩的历史故事:蜀国伐魏、李特抗朝、唐皇落难、李白抒情、蒙哥征战、李璧造林、红军攻克剑门关……总之,剑门蜀道浓缩了3000多年的自然历史、道路历史、文明进步史、科技发展史、战争变迁史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过去,在对剑门蜀道历史文化的研究上,针对局部的多,点式的多,线式的多,缺乏整体性研究。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研究背景,大多也是就剑门蜀道而研究剑门蜀道,没有把剑门蜀道路放在大蜀道文化、大历史文化这个背景去研究,弱化了剑门蜀道在中国、在四川、在广元的历史文化地位。比如,研究古蜀道中的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就不能不研究剑门关与它们密不可分的关联关系;研究昭化古城的前世今生,离不了剑门蜀道的发展变化;研究明月峡古栈道,离开剑门蜀道,它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有必要再重新审视剑门蜀道历史文化,展示它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与内涵。2015年4月下旬,在文化研究上享誉中外的余秋雨先生游访剑门关后,留下了一段颇有启发性的话:“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就是有很多很多的通道连在一起有关,而所有通道最有诗意的就是这个蜀道就是这个剑门。”可以这样理解,蜀道在中国的版图上把中原与西南连接在了一起,实现了西南与中国的统一,而剑门蜀道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也就是说,要用大蜀道历史文化、大剑门蜀道历史文化的理念来研究剑门蜀道的历史文化,赋予剑门蜀道以全新的内容、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包装。 所谓大剑门蜀道历史文化理念,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剑门蜀道历史文化,说得细致一点,就是以剑门关为核心,它的纵向可以包括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荔枝道等;它的横向可以从西周、东周文化、战国文化、三国文化、宋元战争文化、明清生态文化延伸到现代的抗日文化、红色文化;它的地域性特色文化可以辐射至广元特色女性文化、广元国家、省、市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元地质地貌特点的自然文化与生态文化,以及呈现各种个性色彩的地方文化。用这样的眼光去发掘认识剑门蜀道历史文化,就会有不一样的历史文化收获和认识。 着眼四川、广元旅游产业发展,也离不开剑门蜀道。如今剑门蜀道已经成为蜀道事实上的重要地理标志。蜀道世界双遗产申遗,剑门蜀道所经地区至今保存完好的“皇柏大道”、“拦马墙”、“鸟道遗迹”、“明月峡古栈道”等,既还原了古蜀道的自然特征,又还原了古蜀道的线路特征。从世界“双遗产”申遗的价值来讲,同时具备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种条件的复合遗产,目前全世界仅有45个,中国仅有4个,其中峨眉山与乐山大佛一项在四川,如果蜀道“双遗产”申遗成功,四川将成为全国目前唯一拥有两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省份,广元就是其中的一个。剑门蜀道独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加上品质、品位的提升,必将对全省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的前景带来不可估量的效应。从剑门蜀道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广联性来看,其内涵与旅游价值存量多、品质好,开发前景可观。从全省和广元全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来看,剑门蜀道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才刚刚起步,凭借生态发展、文旅兴省、文旅兴市的战略支撑,加上升级到“世界版”的可预见性,剑门蜀道风景区必将成为四川省和广元市“十三五”旅游发展的增长极产业、龙头产业。 二、剑门蜀道在蜀道中的地位与作用 古来“蜀道”之称的通行,与流传广泛的以“蜀道难”为主题的诗文作品相关。其中所谓“蜀道”,有言三峡交通线路者,甚或作为所有联系蜀地交通道路的泛称。但是立足于黄河流域中下游文化中心地区的人们所说“蜀道”,多指通过秦岭巴山的“入蜀路”。唐人诗句多以“蜀道”指称这样的交通线路。自李白名作《蜀道难》问世之后,人们通常理解的“蜀道”,主要是指川陕道路了。李白因此“称誉光赫”,应与长安上层社会高官逸士对“自蜀至京”、“自蜀至京师”、“自蜀至长安”道路艰险的熟悉有关。回顾华夏文明初步萌生的历史,可以看到,秦岭是几大基本文化区间相互联系的最大的天然屏障。可以说,穿越秦岭的早期道路,是我们民族文化显现出超凡创造精神和伟大智慧与勇敢的历史纪念。通过秦惠文王与蜀王会褒中而后有“五丁”情节的传说,可知早期“蜀道”的开通,是通过秦人和蜀人的共同努力而实现的。 通常理解的沟通川陕地方的“蜀道”,使关中平原和四川平原这两处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形成共识的最早所谓“天府”相互连接,于是形成了中国西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优势和经济强势。直到江南得到开发之后,以“扬一益二”说法为标志,显示出四川平原富足实力的外在影响的长久。这种影响,也是通过“蜀道”实现的。可以这样说,没有“蜀道”,“不与秦塞通人烟”,就没有华夏统一,就没有中原与蜀地文化的融合,就没有成都平原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辉煌灿烂一时。 正在申遗的蜀道,指的是从成都到西安的古道。这里专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由甘肃陇南到四川青川的阴平道,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组成。“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就真实地记录了古代蜀地陆路交通的景象。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有专家指出:古蜀道不仅是中国唯一,也是世界唯一。蜀道作为我国历史上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交通主网络,蜀道沿线不仅以奇险栈道著称于世,也以其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奇特珍贵的自然景观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沿途的古蜀道、民俗文化也独具特色。 研究蜀道,蜀道申遗,都离不开剑门蜀道。广元境内的剑门蜀道是古蜀道至今保存最为原始、最为完整、最具传承特征的一段蜀道线路。剑门蜀道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向北至朝天区朝天镇朝天峡(又名明月峡),南至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全程二百余公里。始于西周,使用至清末,延至1935年,民间尚使用至今,是古代陕西长安通往四川成都的陆上交通要道。陕西古称为秦,四川为蜀,历史文献将此道称为“秦蜀古道”,简称“蜀道”。剑门蜀道,是蜀道之南剑门关一带的古道,因穿越天险剑门,故名“剑门蜀道”。剑门蜀道沿线古迹众多,昭化古城、皇泽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剑门蜀道沿线美景密布,富乐山四季花似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峡“飞梁架绝岭”。因1000年前诗仙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得以名扬天下。数百里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构成了川陕交通的一大风景线。 而以剑门关为核心的剑门蜀道,剑门关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关节点,不能不说。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9月被列为国家4A级风景区,2015年被列为国家5A级风景区。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进入关内长约500米的幽深峡谷中,可见前人留下的“天下雄关”、“第一关”、“剑阁七十二峰”等碑刻。新建的剑门关楼,雄踞关口,气势恢宏。附近山峦绵亘,植被葱茏,景色秀丽。南下成都北进西安的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在这里交叉汇集;蜀魏之战、晋、隋、唐分裂混战、南宋抗金抗元、红四方面长征攻关,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其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整个蜀道中最具代表性,堪称蜀道文化中的精髓。 (未完待续) |
|
来自: 昵称35641324 > 《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