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报告系列点评之十四:研究特色的突出与模式要素的顺序性

 木一过 2017-06-28

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报告系列点评之十四:研究特色的突出与模式要素的顺序性

沈阳市教育研究室  宁 炜

 

小学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课堂预习模式的研究

      (研究)

     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小学   DF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育超市式的教学模式,在中国教育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同时也在辽一人的心里荡起了层层涟猗,让辽一人看到了学校重新崛起的希望。于是,我校从2007年开始做出了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决定。我被学校首批派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我更新了观念,经历了从感知到模仿、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最终我所执教的数学展示课受到了区教研室、培训部、科研部及教育局主管局长的好评。展示课已经成型,那么如何上好预习课?我陷入了沉思。恰逢此时,市科研部布置第二批一线教师课题申报工作,学校也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实践“动感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实验的要求。借此契机,我决定把《小学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 课堂预习模式的研究》作为我研究的课题。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国外高效教学的研究:在1972年美国的乔依斯与威尔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兰布德、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及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特别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优选法理论,为世界范围内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以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应有选择的引述、综合评述)

国内高效教学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指导下,各地对高效课堂教学也有所研究。(应有选择的引述、综合评述)

以上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尚不够具体深入(结论可靠性?)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学校实施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创新点的表述从上下句来看不够流畅,与研究主题联系上看不紧密)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小学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课堂预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研究者及教师业务能力及数学专业知识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独立的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幅度的提高。

(四)概念的界定

   高年级是指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

“自主高效”是指无论是组内合作探究,还是组间交流共享,无论是迁移运用,还是自我总结反思,都要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人人参与,自主思维。(概念界定到了“自主”,但没有涉及到“高效”)

“动感循环”是指常规的预习课为“展示+预习”,把课上后20分钟的预习一直延伸到课下,与下节课的前20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课堂结构,将以教师为主的导学和以学生为主体的“预习+展示”贯穿起来,形成循环课堂。(概念界定到了“循环”,但没有充分体现出“动感”,而“动感”的提出是本课题有特色的一个视角)

 

二、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高年数学高效预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从学会走向会学,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与内容混在了一起。下面4项作为内容表述,层次清晰,明确具体,设计全面)

1.探索(构建)小学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力(表述宏观了一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二)内容:怎样打造高效课堂,让高效学习来引领高效课堂,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

1.构建小学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堂教学模式。(内容上升到了目标,第一,通常容易出现重复的现象)

  2.对小学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案及学案的研究。(这项可以作为研究内容之一)

教师要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这是操作措施),“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建立科学的备课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创造出师生可以共用、他人可以借鉴的教案。(内容一旦“上升”到了目标,第二,措施通常就会被提升到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实施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调查在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行动研究法: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高效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高效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9月——10月)

20098月起,通过参加省、市、区科研专家的培训,我更新了教学理念,增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更加坚定了把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的信心。在学校的支持下申报课题,等待批准;修改开题报告,确定了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11月——20108月)

课题批准后,我严格按照制订的研究方案开展过程研究,结合学生情况探索构建小学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堂模式,研究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堂的设计方法。在原有数学高效课堂展示课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加大对数学预习课的摸索与实践。

    (3)课题总结阶段(20109月)

收集、整理课题结题实验报告,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模式的构建

1)发现问题

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课上就没有精彩的展示,因此预习课尤为重要。究竟如何进行高效的预习?预习课教学模式是什么?如何把握、怎么解决重点和难点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统统摆在我的面前,我需要对预习课进行再认识。于是我和学校的教学领导、老师们共同研讨,从理论层面对预习课进行解读。通过研讨与交流,对预习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只是对如何上好预习课还不是十分清楚,有待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与探索。我尝试着上了几节预习课,几节课下来感觉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一课时根本就不能完成学案内容,总是要经过两节预习课才能达到预想效果。长此以往,我们的课时计划怎能完成?

2)大胆尝试

前面的探索并不是一无是处,它给了我足够的启示:充分的预习后,学生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展示出来的。让我陷入困惑的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合作学习意识不强,预习的时候课上时间不充裕,预习不充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理解,导致展示不出更多的东西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课堂上老师与同学共同探索,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是不是对知识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呢?要是再把课堂延伸到课下,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调整思路,我决定不妨一试。我大胆尝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内容:《化简比;比的应用》。把一节完整的课堂分成两个部分20分钟进行前一天教学内容《化简比》,由学生展示,按照上学期展示课的做法,重点展示化简比的拓展延伸内容。课堂的20分钟的时间,教师下发了新教学内容《比的应用》学案,教师与同学一起研讨新的学习内容,学生对例题进行了集中的展示,对新知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学案中的练习部分待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将视学生的完成情况预设第二天前20分钟教学展示的内容。从整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了课前对教学内容、课堂形式和出现问题的一些预设,检验了对新的课堂结构的预想,感觉切实可行。(构思与操作很好需要反复看才明白,是否要表达“后二十分钟是下一节课的开始”?

3)总结反思

随后我就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课堂上同学的表现有了较大的进步,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为双循环课堂,充分利用课上与课下的时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研究。

一个新思路下,充满动感的小学高年数学预习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概括起来就是“二四六模式,十六字方针”(主体应表述这些成型的内容)

(二)学案导学:

在构建“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题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也进行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案及学案的研究,初步探索出了教案及学案的编写方法。教案要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应为“程序”)进行设计,学案要按照“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设计,教案侧重于设计如何教,学案侧重于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有特色。应突出出来,如作为小标题,引领本部分内容的表述,小标题要体现共性,突出个性,但不可乱说

在学案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要求,结合文化素质测试的考点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联系实际,设计一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1.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授课,学生们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五年级有两个班,我班为数学课堂构建的研究班,另一班为对比班,通过近一个半学期的实践,我班的学生成绩及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每次月考中我们班的数学平均分要高于对比班20分。我班有个叫边迪的孩子,上学期我刚接班的时候,他四年期末考试成绩为60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99分,而且就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他在每次小测验中成绩均在90分以上,他一直都是学困生学习的榜样。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数学又考了95分。像边迪这样的孩子我们班不只一个。这就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现在我班的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仅会做,而且会讲,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率高达90%,每人上课至少发言1次,最多发言十余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思维广,而且解题的方法多,他们的表现有时出乎老师的意料,有些方法优于老师的想法,这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2.个人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

实施“自主高效动感循环”课堂教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多少年来我总以为教师是教育的主宰,总是让自己的认知规律代替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今我才真正地认识到这种想法不切实际。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自主”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此外,通过教学研究与探索,我也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一年来,在韩英校长及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我所上的数学公开课、研讨课、区观摩课多达三十余节,每次授课后均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其中在上学期,《图形与变换》在全区骨干教师研讨会上观摩。本学期,数学课《分数混合运算三》在全国首届小学高效课堂现场观摩研讨会上进行公开教学,并获奖。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一年多的研究,初步创建了更加完善的“自主高效、动感课堂“预习

课题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二四六模式,十六字方针”。二个特点:开放式  自主性

开放式:教学理念开放,学习形式开放,课堂结构开放。

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交流合作,促进主动发展。

四个模块:展示提升    预习探究    课后延伸   作品生成

(1.四个“模块”实际是四个“环节”――整体上是一个模式,一般表述为“模块”时,其往往可以独立运行。2.四个环节的表述应遵循认知规律-先后顺序:预习探究-课后延伸-作品生成-展示提升) 3.“作品生成”能否成为核心要素?值得商榷)

展示提升:

每节课堂的前20分钟,由同学对在预习课上经师生思维共同碰撞、情感共同交流后,对所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精彩展现,达到巩固新知,提升能力的效果。

预习探究:

每节课堂的后20分钟直至下节课展示之前,以学案为依托,师生共同对新知进行预习,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

课后延伸:

把预习课堂延伸到课下,让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愉悦合作,探究新知,深入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链。

作品生成:

师生经过充分的预习交流,共同把学习的成果升华提炼,凝聚生成展示作品。

六个环节

①预习交流  展示提升;②巧设导语  自然过渡;

③明确目标  学案导学;④合作探究  质疑解疑;

⑤课堂延伸  生活感悟;⑥测评反馈  作品生成。

  1. 模式中要素的顺序性?与“四个模块”在顺序上是否冲突?
  2. 自己试验将六个环节放在四个“模块”中会怎样?这样就可以更科学的表述了。

十六字方针: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 课后延伸  精彩展现

在构建模式的同时,在教学中还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还研究出师生可以共用,他人可以借鉴的教案及学案。

五、问题与讨论

1.继续深化自主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注重细节的研究,如组长如何发挥指导性作用,组员之间如何配合,学生之间如何进行评价等等。

2.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现在的预习课分前后两段,前段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展示,后段是对下一节课的预习,那么“如何设计过渡导语将前后原本两节的教学内容有机、巧妙地结合,使前后两段形成一个整体” (与“六个环节中的”②“巧设导语  自然过渡”有些冲突,表述上应适当加以限定);还有待我们教师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3.导学案编写还存在质量不高,容量过大的问题。导学案编写中缺乏能力层次要求,不能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编写中思维含量不高,有的成为了简单的填空和问答题,缺乏整体的知识体系。

4.作为高效课堂支撑的小组建设还处于低水平运转状态,没有真正发挥其在预习、合作讨论、课堂展示、课后评价等多种功能。小组长的培训还需进一步加强。调查中发现有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小组长还没真正起到引领作用,不能关注学困生等等。另外合作学习的目的、方法、内容不够明确,造成合作学习的无序和无效。

“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给我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我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己任,在高效的课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让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天空,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整体评价:

1.基于实践,认真探索实践,具备浓厚的“研究”味道,有生成个性化研究的基础。

2.研究的构思与提炼的大方向(思路的形成、提炼内容的选择)正确,难能可贵。

3.细节安排需要多精心设计

第一,操作中应细致表述“二四六模式,十六字方针”,在成果中再简单提及一下。

第二,“二四六”中的“四”与“六”应相互匹配。

4.特色的鲜明程度上还有空间

第一,动感循环中的“动感”并没有得到深刻的阐述,但其很有特点。

第二,关注用小标表达、突出自己研究的特色。

.研究内容中的“对小学高年数学‘自主高效、动感循环’预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案及学案的研究”,在研究报告中没有集中的阐述。

6.标题序号局部混乱:三 1-2-(三)-1-(1)-(2)-(3)-(二);这样的问题不应该出现。反映出撰写中缺少重新审视的环节。

7.核心概念的清晰度稳定性有待提高:清晰度上如“自主高效”、 “动感循环”:稳定性上如:标题:课堂预习模式、研究内容:预习课堂教学模式

建议:

1.整体上还是应提“教学模式”的研究,突出为追求高效而采取的两个20分钟调整的特色,并围绕这个特色,展开整体性的论述。

2.认真审视自己的研究与表述,增强科学性与严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