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民间秘方、民间偏方集锦大全!全都是无价之宝的偏方和秘方,值得收藏!(七)
2017-06-28 | 阅:  转:  |  分享 
  


头痛



1.头痛剧烈者,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2.远志研末,不拘多少,嗅鼻中,痛不可忍者亦可止。

3.当60克,酒1升,煎取6合,饮之,日再服。

4.高良姜生研,顿嗅鼻中即止。

5.头风热痛,山豆根研末,油调,涂两太阳穴。

6.用豆汤洗头,避风使出汗。

7.头痛不止,杨梅研末,以少许嗅鼻,取嚏,立效。

8.片脑3克,纸卷作捻,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

9.猝患头痛,用皂角末吹鼻取嚏。

10.猝然头痛,用白僵蚕为末,热开水调服6克。

11.大蒜1个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人仰卧,垂头,以铜筋点少许滴人鼻中,急令嗅入脑,眼中泪出即愈。

12.患风头痛,畏冷者,用艾叶揉如绵,以布夹住包头上,用熨斗熨艾,使热气入内,良久即愈。

13.生乌头去皮捣烂,以醋和,涂放布上,敷痛处,须臾痛止,每日夜敷5、6次。此方主治卒中恶风头痛。

14.芥子为末,用醋和,敷头1周。

15.川椒2升,以水煎取汁,洗发。

16.少阳头痛,黄芩晒干为末,每服6克,茶酒任下。

17.痰厥头痛如破者,乌梅肉30个,盐1撮,酒3升,煮1升,顿服多取吐即愈。

18.痰热头痛,壮实人气实有痰,头痛眩晕,大黄酒漫3次,研末,茶调服。

19.温病头痛,瓜蒂1个研末,嗅入鼻中,口含冷水,即出黄水愈。

20.童便1盏,豉心半合,同煎至五分,温服。

21.脑神经痛,桃花十多朵,水偎服,服后,吐顽痰。

22.治雷头风头痛,山羊矢炒炭研末,酒送6克,立效。

23.治偏正头风,用荞麦粉炒热加醋再炒,趁热敷头上,用布包紧,勿令见风,冷则随换,日夜不断。

24.风热头痛,薄荷为末,纸包作捻,水浸湿塞鼻内。

25.寒热头风,童便1盏,入葱头煎服。

26.绿豆不去皮作枕,枕之,此方治风热头痛,并能明目。

27.桑木烧灰淋汁,趁热熏洗。



眩晕



1.苍耳子叶晒干为末,每服3克,酒调下,日3服,若吐,则以蜜丸梧子大,每服20丸。

2.湿热眩晕剧烈者,酒炒大黄为末,清茶服6克。

3.初夏新丝上市时,用鸡蛋7个,置茧锅中,煮七昼夜取出,第一年食7个,第二年食7个,永不复发。

4.白菊花为末,酒服3克、或浸酒或嫩茎叶作羹,连服数日,以愈为度。

5.生白自果肉2枚,柠烂,开水冲服,重症之又5次必愈。

6.杏仁1升去皮尖双仁,水研绞汁熬如膏,和酒或羹粥内搅2勺,食后服,10日后出汗,永瘥。

7.老人风眩,白羊头1具,如常法食之。

8.老人头昏半截空虚之象,用大附片30克炖鸽子肉。饭后食之,3次即愈。

9.八月朔日清旦,取百花草头露、磨墨点太阳久多次,则永不发。

10.每早用芙神12—14克,将腐皮4.5张煮透。11.猪脑1个,用冷开水洗去血,水煎30分钟,连汤带水吃下,每日吃1个,连服7日,为1疗程。

12.天麻30克,母鸡1只,加水共煮至肉烂透,随意食之。

13.血虚眩晕,木耳适量,熬汤冲红糖水喝,宜久服。

14.肝阳上亢头晕,向日葵盘1只,加冰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只,连服7天。

15.热血上攻,头目眩晕,鲜小蓟根30克,水煎空腹服,1日1剂。

16.梨树上的寄生包,水煎服。

17.冬瓜仁600克(为末),每服30克,开水送下,1日2次。

18.白羊角1个,切片,炒,加糖,水煎服。

19.向日葵根60克(切片)水煎服,治头晕年久不愈。

20.五味子120克捣,白酒300克,将五味子侵入酒中1个月,滤渣,每日早晚各服1杯。

21.鲜益母草十余斤(须于每年五月中旬采)摘下嫩头,洗净晒干,碾粉,约有斤余,待冬至节后,用炒糯米粉2500克和匀,入瓷罐贮存,每服1小碗,加白糖少许,用开水调服,约40~50天服完,此方尤宜于妇女头晕。

22.独活30克,鸡蛋6个加水煮,蛋熟敲裂壳,再煮15分钟,去渣吃蛋,每日1次,每次2个,3天为1疗程,连吃2、3个疗程。



梅核气



1.厚朴花10克,水煎代茶,顿服。

2.苞米须适量,煎汤漱服,每日服1茶盅,服至能下咽为度。

3.白矾15克,细茶叶15克,共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次10—15丸,口噙化下。

4.威灵仙30克,水煎服。一般3次见效。

5.马兜铃15—20克,水煎,慢慢服。

6.广佛手片适量,在口内嚼1片后,气即舒畅,较长时间可愈,1日可服3次。

7.佛手30克用白酒泡于碗内,放锅内蒸之,取出后覆盖一层白糖,酒适量饮,然后将佛手片吃完。

8.芹菜2、3把,洗净捣取汁,加入少量蜂蜜,文火煮成膏,每天半茶匙,开水冲服,服1月有效。

9.梅子杏100粒(以立夏前后未成熟的新鲜果实为佳),将梅子杏的核取出;装人白矾适量,以装满为度,以线缠住,以免矾外漏,取向阳破大瓦1个,置上药于瓦上用微火炙干,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芦苇筒或竹筒装入药粉适量,吹八患者咽喉,每日数次,至愈。

10.高粱醋适量,开水调服,



黄疸



1.用柳枝:束,水:斗,煮浓汁半升,顿服尽。

2.用麻黄1把去节,以好酒5升,煮半升,顿服。

3.用藜芦炮变色,为末,水服1.5克,小吐,不过数朋。

4.用小麦苗杵绞汁,饮六七合,昼夜3、4次饮之,三四日可愈。一方用小麦捣水绞汁,服1合,顿服甚验。

5.用东引稻浪细切如筋1把,水1升,煎八分,温空腹顿服,勿令妇人、鸡、犬见。三五日后黄渐退,百日方平复,石仍要时时饮酒1盏,则黄易散,不饮则散迟,忌食热面,猪、鱼等肉用桃枝亦刁。

6.治时行黄病,用葵叶煮汁饮之。

7.治急黄病,用山茵陈1000克,水1斗,煎5升,分服l升,日3服,夜1服。

8.治五般疽,用秦亢180克,牛乳2升,煮1升,去渣,温顿服,兼治病腹硬如石。

9.治同上,用血余炭9克,冷水调下,日3服,无时。

10.治同上,用鸡子1枚,连壳少击破,烧灰为末,以醋1合调服无时,不过3枚,虫从鼻中出,36黄皆洽,甚者不过3次。

11.治同上,用猪脂八两,乱发如鸡子大2块,同煎,临服搅去发,分2服,病从小便出。

12.治黑疸,黄变黑者多死,用土瓜根门0克,水3升,煮1升,去渣,顿服、

13.用苦葫芦瓤如枣子大,童便2合,侵半日,取两酸枣许,纳两鼻中,令深吸气,黄水自出。

14.治五般急黄,用山豆根末两饯,空心,水调服。

15.治黄疸,并面黄验方,用皂矾500克,面500克和为饼,将皂矾包裹在内,慢火爆熟,俱为细末,以煮熟红枣去核,捣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滚汤送下。

16.丝瓜连子,烧灰存性,为末,每服6克,因面病,面汤下,酒伤,酒调下,治五疸俱效。

17.猪胆枚,加鸡子1个,清和匀。不拘时服。如心翻服不下,用干糕咽之,3次即愈。

18.万年青捣汁,和酒服之,每次饮三四怀,屡验,大便不实者不可服。

19.柞树皮烧存性,为末,每以2匙,食远米汤下。

20.生茅根1把,细切,以猪肉500克同煮熟,食肉次汁,愈。

21.白萝卜子炒为末,白饮调下方寸匕,日3服,或萝小汁每天上午吃1碗。

23.百合蒸,和蜜食之,效。

24.治黄疸,耳目悉黄,食饮不消,胃中胀热,生黄衣,盖胃中有干粪使病尔。煎猪脂1小升,温热,顿服之。

25.灸法洽黄疸,至阳穴,在脊中第七椎节下,灸之妙。

26.治黄肿病,任意食落花生至二三斤痊愈。

27.黑发烧灰研末,水调服5.1克;每日3服。

28.茵陈,生姜,同捣烂,于胸前及四肢日日搽之。内以鸡蛋白3个,热酒冲服。29.取蟹烧存性,研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50丸,白汤下,日2服。

30.治内热黄疸,地丁30克,研末,以好绍酒冲服。

31.茵陈蒿作菜或作羹,日日食之。

32.木杨枝煎浓汁服之。

33.甜瓜蒂同赤小豆煎服;或吹鼻中取出黄水。

34.窒黄疸通身皆金黄色,薏苡仁根煎汤,频频饮之。

35.陈糯米煮汁服之。

36.治黄疸(阴黄),黑矾60克,生姜60克,大枣60克,捣碎枣肉为丸、如豆大,每服三、四十丸。

37.治胖炎人右胁痛,黄疽,服用蜂蜜,每日”ro150毫升。

38.半枝莲捣汁服。

39.治黄疸未退,及小便出血方,生姜煎蜜汤,连次数盏甚妙。

40.用苦草为末,和炒热芝麻,不时干服。

41.生白矾,于伏天晒开,大枣为丸,每服二三钱,服后多食肉以压之。

42.猪胆汁和白酒服。

43.绿矾(炒至白色为度,或人瓶偎白尤佳),煮枣为丸,如樱桃大,每服5丸,日3服,俱冷黄酒下,忌生冷发物。若有虫,亦吐出,神效。

44.治黄疸,山楂1味,或生食或蜜煎,多食愈。

45.治黄白二疸,龙牙草120克,蒸,白短水酒服之,愈。重者即单服黄牛尿,酒过,亦效。

46.土牛膝120克,生白酒3碗,煎沸六七次,空心连服3日,除根。

47.白芥子6克(小儿只用1.5克,)研碎,烧酒调,用白布摊之,贴脐下小肚上,1周时,起泡为度)须戒盐,甜之物。

48.治小儿黄疸,芹菜汁,热酒冲服,或饮生腐浆亦可

50.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将威灵仙根烘干研为细末,每次取9克,与鸡蛋1枚(用清)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服

用。每日3次,连服3天。



臌胀



1.治气臌,大蛤蟆1个,以砂仁人口内使腹满,用罐装入泥封固、炭火殿令红透,烟净取出,候冷研末为1服,或酒或陈皮汤下,放屁多乃见效。

2.治臌胀,以童便浸陈香圆为末,醋打陈米糊为梧子大,每用酒服三二钱,至五六两,即愈。

3.治单腹胀(即蛊证),用葫芦上小下大者,并内子瓤,置新瓦上焙干,将木器研为末,用酒调服,吐尽,泻尽,清炊汤补止,方愈。

4.治水蛊肿胀,取桐油树向阳嫩根,刮去外粗皮,并去中心,捣取自然汁1碗,和面250克作1饼,入笼床内蒸熟,分作4块,每日用好酒送下1块,轻者3块愈。

5.治蛊胀由于脾虚有湿,真茅山苍术,米泔水制,为末,每清晨米饮调下9克,不数月强健如故。

6.治臌,身干黑瘦,多渴烦闷。马鞭草细判,晒干,勿令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无时,以六月中旬雷鸣时采有效。

7.治10种蛊病,苦丁香为细末,煮枣肉丸如梧子大,每服30危难,空心枣汤下,2服立效。

8.治蛊胀验方,大西瓜1个,切去上面盖,去瓤少许,将蒜瓣去衣约半斤,装入瓜内,仍以盖封固,多取糠火围之,偎3日夜,取出,食蒜并水,作1、2次服之,不日痊愈,奇效。

9.治水蛊,商陆根赤者,杵烂,贴脐心,以绢帛系,缚定,病自小水而去,商陆有2种,白者不可用。

10.治气臌,以大麦须(陈者为上)煎汤服。泄气即消。

11.治10种水蛊病,肿满喘促不得眠,用蝼蛄5枚,研为末,食前汤调1汤,小便通,效。

12.治蛊胀,葫芦藤,煎汤代茶饮,数月愈。

13.试臌法,用盐120克炒热、绢包脐上,水臌盐化水,食臌红色,血臌紫色,气臌黑色,气虚中满盐本色。

14.治水臌,取盖屋稻草煎汤倾入盆内,先坐盆上熏之,待汤温方洗其腹,小便随下黄水,熏洗数次,永不再发。

15.治水臌小便不通,赤尾大鲤鱼用大蒜60克煮食,以好为度。

16.治血臌小腹胀有血丝,周身老黑皮内有紫黑斑点者是,酒煎荷叶洗。

17.治妇人血臌,刘寄奴草或马鞭草煎汤熏洗,或煎浓汁服。

18.暖治水臌肿满喘促多年,旧鼓皮9克钱焙末,酒下。

20.治一切气臌,四五月牛屎阴干,炒微黄色,研末,每服30克,煎半时,滤清服之,3服即愈、

21.治气臌,用远志煎服。

22.治血臌方,绞漆绵子,烧灰存性,每服止可用9克,好酒调服,自愈。

23.治水蛊,白茅根1把,加赤小豆1碗,水煮食豆,以消为度。

24.治臌胀,苦丁香未熟时,以手摘之晒干,15克为末,白滚汤下。

25.治臌胀奇方,用黄牛粪,男用雄,女用雌,阴干炒为末,每服30克酒,3碗煎1碗,绢滤去渣,饮酒3服痊愈。

26.治臌仙方,用水萝卜1枚,周围钻7孔,入巴豆7粒,入土种之,待结子,取出子又种,待萝卜成仍钻7孔,入巴豆7粒再种,如此3次,第4次将开花时连根拨起,阴干。遇臌胀者取1枚捶碎,煎汤服之,重者2枚立愈。

27.治气臌,五谷虫洗净炒黄色,为末,用黄米饭为丸,白滚水下。

28.治水臌,乌鱼1尾去脏,入大蒜于内,1岁1粒。湿纸封固,再用黄泥封好,火偎透红为度,取出食之。(以

29.治水臌,山豆根末,酒服6克。

30.治水臌,数年陈蚕豆4两,加红糖90克、蚕豆连壶熬服,重症3服愈。



淋症1.葵子30克,以水180毫升,煮取120毫升,去渣,分温服。

2.淡豆鼓加大蒜,蒸饼研烂为丸,温水下30~40丸,日3服,3日愈。

3.白矾为细末,将末填脐中,滴入井水,通即去。

4.葵花根15克,水煎数沸,不可久煮,服甚效。

5.治淋痛不可忍方,鸡内金15克,烧存住,为末,1次服完,立愈。

6.治淋痛欲死方,朴硝(细末)6克,冷水调下,立效。

7.韭菜捣汁,和生白酒,空心服,其渣煎汤洗阴茎。

8.用虎杖为末,每服3克,米饮调下,不拘时。

9.用黄芩4袋贮之,水5升,煎3升,分3服。

10.用黄牛尾烧灰为末,每服1.5克,水调下。

11.用榆白皮阴干为末,每日旦、晚以水5合,未9克,调如膏服。

12.用船底青苔如鸡子大,水1盏,煎五分,温服。

13.用地肤子或茎叶150克,水4升,煮取2升半,分温3服。

14.生螺狮1碗,连壳干锅内炒热,淬以好白酒3碗,煮至1碗,取螺以针挑肉食,仍以此酒下之,食二三次效。

15.取生续断捣绞取汁服之。

16.用鲤鱼齿烧灰,酒服方寸匕。

17.翟麦捣末,酒服方寸勺匕,日3服。

18.取三叶酸浆草,取其嫩者,净洗捣绞自然汁一合,酒一合搅温,令空心服之,立通。

19.以多年木梳烧存性,空心冷水调下(男用男梳,女用女梳)。

20.土牛膝连叶,以酒煮服,连进数剂神效,血淋尤验。

21.灸法治小便淋涩不通,用食盐炒热填脐中,以艾灸七壮即愈。

22.芹菜煎汤饮。

23.玉蜀黍根叶,水煎当茶喝。

24.自取爪甲,烧灰水服。

25.治淋病初期,绿豆芽1000克,取汁冲白糖60克服之。



泌尿系感染



1.地丁30克,水煎服。

2.夏枯草9克,水煎,分3次服,连服5天。

3.白果数十粒,炖熟连汤服下,连续服半月。

4.土常山根皮捣烂取汁,冲开水服。

5.治尿道炎,丝瓜络60克,水煎加蜜糖冲服,或丝瓜60克炙黄研末,分2次黄酒冲服。

6.治同上,木贼草30克,水煎出味,冲冰糖30克,露1宿至清晨,空腹服。

7.治同上,何首乌水煎,加白糖服。

8.治同上,鸡蛋1个,开1小孔,去蛋清少许,加大黄末1克加热蒸熟(不可落水)。早晨空腹吃下,连服1周。

9.治同上,苦参30克(1日量),水煎,分3次服。

10.治同上,海金砂,每晨冲豆腐浆服。

11.治同上,马齿笕捶烂取汁,开水冲服。

12.治尿痛,榔叶30克,水煎服,或鲜垂杨柳5尺,加白糖30克,水煎服。

13.治尿痛,野生地黄去红皮,用火烧过,水煎服。

14.治同上,猪鬃草1把、水煎,1日分3次服。

15.治同上,糯稻根须250克,每次30克,以水煮服。

16.治同上,银花60克加白糖120克,水煎服。

17.治同上,蒲公英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一5天。

18.治泌尿感染,绿豆芽500克洗净捣烂,以纱布压挤取汁,加白糖代茶饮。

19.治慢性膀胱炎、尿道炎,鱼腥草30克,水煎,每日分3次服。

20.治同上,玉米须适量,水煎服。

21.治同上,向日葵根10克,水煎服。

22.治同上,黄花菜60克,砂糖60克,水煎服。

23.治同上,大白菜根切片捣烂取汁,每服1茶匙。



胆结石



1.治胆结石症,大金钱草90~250克,水煎服。

2.治胆石症、胆囊炎,用胶布粘上王不留行籽,贴在相应消化系统的耳穴上。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并在三餐后和临睡前各按压1次,每次15分钟,使耳穴部有病胀感,耳廓有灼热感。

3.治胆石症,玉米须50克,加水煎汤饮、可随时不拘量饮用。

4.治胆结石,虎耳草30克,以米酒与水各半煎,每日1剂,连服3~4周,至结石全部排出。

5.治胆结石,威灵仙60克,每日2次煎水内服。

6.吊南瓜蔓泡水喝可排结石:吊南瓜蔓100克(鲜的加倍),洗净切碎,放入热水瓶中,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用。服用方法:每天泡一热水瓶,平时和吃饭时均可饮用,一天只喝一瓶,须每天换药重泡,连喝3一4天,开始排石,一般为浑浊状尿,有时有小的石粒,当小便有拉丝状液出现,则证明结入全排净,不用再喝药了,忌辣、酒,特别是肥猪油。

泌尿系结石



1.鸡内金1个,晒干,捣研细末,每次3—5克,每日早晚各1次,白开水送服。

2.土茯苓60克研末,每次6克,l日3次,米汤为引送下。

3.鳖甲1个,醋煎,焙干,研末,每服5克,黄酒送下,每日2次。

4.滑石粉60克加水浓煎,过滤,将药液调蜂蜜(120克)、白酒(120毫升)。每日1剂,连服3剂为1疗程,停药3~5天,未见结石排出时,可继续服至结石排出为上。

5.治泌尿系结石,金钱草120克,水煎服。

6.治同上。佛耳草30克,每日煎汤代茶饮。

7.治膀胱结石,鹅不食草60克洗净捣汁,加白糖少许,1次服完。

8.地榆适量煎汤,熏洗腰部,一般每天熏洗l~3次,每次20—30分。疗程视病情而定,以病瘥为准。

9.治尿路结石,鲜葫芦捣绞取汁,调以蜂蜜,每服半杯或杯,1日2次。

10.治膀胱结石,鲜杨桃5个,切块加清水3碗煎至1碗,冲人蜂蜜适量饮用。

11.治泌尿系结石,威灵仙60克,白茅根60克,水煎,每日3次饭前服,连服6~8天。

12.治尿路结石,鲜玉米根100克,水煎服。

13.治膀胱结石,活地龙30条洗净文火焙干研末,加白糖250克,早起1次顿服。



痹症



1.治风寒湿痹,紫苏60克杵碎,以水3升,研取汁,煮粳米2合作粥,和葱,椒,姜,豉食之。

2.治凤缓顽痹,3年陈醋5升,煎5沸,切葱白3升,煮1沸,滤出,以布染,趁热裹之。

3.治同上,松叶5000克,酒5斗,渍21日,服1合,日服五、六度。

4.治风湿痹,苍耳子90克,炒为末,以水1升半煎取7合,去渣呷之。

5.治同上,黑雌鸡肉作羹食。

6.治鹤膝风,初起时膝下酸痛,渐至膝盖膨肿,股筋憔悴,以肾虚亏之故。用尖咀缮鳅鱼数尾和白糖捣烂,敷于患处,3、4次可愈。

7.治遍身湿痛,白金凤花,每朝取9朵,口嚼,温酒送下,或多收阴干,入火酒浸,常服甚妙。

8.治风痹四肢挛急,五加皮酿酒,日逐服数杯。诸药浸酒,惟五加皮与酒相合,且味美,常服有益,于此病更宜。煮酒时入药于内,泥之,满月后可服。

9.治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疼痛,苍耳子去刺为末,90克,水2盏半,煎2盏,去渣,呷服无时。

10.治当风卧湿,遇冷所中等病,黄梁米5升,水1斗,煮3升,澄清稍稍饮。

11.治手足疾痛,兼微肿,乌麻五升,炒,碎之。酒1升,浸1宿,随多少饮之,并治腰脚疼痛。

12.治痹膏,痹,湿病也,真茅山苍术5000克,洗净,先以米泔浸3宿,用蜜酒浸1宿,去皮,用黑豆1层,拌苍术1层,蒸2次,再用蜜酒蒸1次,用河水砂锅内熬浓汁,去渣,隔汤煮,滴水成珠为度。每膏500克,和炼蜜500克,白汤调服。

13.治同上,苍术500克,米泔浸,竹刀刮去皮,晒干,半斤以童便浸,半斤以无灰酒浸,春秋5日,夏3日,冬10日,挖1地坑,以炭火煅红,去炭,将便酒浸术共倾坑内,封固1宿,取出为末,每服3克,空心盐汤或酒调下。常服,除湿,壮筋骨,明目。

14.治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可践地者。真紫苏子60克,捣碎,水2升,研取汁。以煮晚大米之合,作粥,和葱、豉、姜、椒食,并治脚气。

15.治湿气腿肿如斗大,艾灸足大拇指连二指中丫,名大壮穴,七灶即消。

16.治湿气两腿肿作痛,艾叶60克,葱头1握,生姜45克,各捣烂,用布共为1包。作极热烧酒,擦患处,以痛止为度。

17.治湿气暴发红肿,痛其甚者,腊糟敷之。

18.治湿气流注之处,痛不可忍,金银花并叶,和酒糟研烂用净瓦摊放火中,烘热敷患处,效。又用金银花藤叶为末,每酒调服6克尤妙。

19.治手足痛风,冷痛如虎咬者,用樟木屑1斗,急流水1石,煎极滚泡之,趁热安足于桶上熏之,以草荐围住,勿令气入口,其功甚捷,此家传经验方。

20.治臂腿之间忽一、两点痛著骨,不可忍,芜花根1味,研为细末,米醋调,随大小敷之,立止。

21.治风湿相搏,麻痹无力,用五叶金花,晒干为末,每服一二钱,酒下。

22.治中湿骨节疼痛,用白术30克,酒3盏,煎1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

23.治脚膝风湿疼痛及阴汗,烧白矾灰1匙,沸汤投之,淋洗患处。

24.治风毒脚膝挛急,骨节疼痛,豉5升,九蒸九曝,酒1斗,浸经宿,空心随性暖饮之。

25.治历节凤,百骨节疼痛不可忍,用虎头骨1具,涂酥炙黄,碎,绢袋盛,以酒2斗,浸5宿,随往暖饮之,妙。

便秘腹泻胁痛中风口眼歪

便秘



1.治大便秘结至极,独头大蒜偎熟去皮,绵裹塞粪门内。

2.治大肠干结,厚朴(生研)以猪脏煮捣和丸梧子大,每姜水下30丸。3.大生葱白1根,蘸蜜插入肛门内,葱软又易新者。

4.新荷叶蒂7个(如无新者枯荷叶亦可),煎如钱大者,烧灰存性,白滚汤下,立时便通。

5.治大便秘结至极,大田螺3枚,盐1小撮,共捣碎,置病者脐下1寸3分,用宽带紧系之,大便即下。

6.治大小便不通方,皂角(烧存性)为末,空心米饮或酒调下9克,立通。

7.萝卜子1.8克(擂),冷水调皂角灰末6~9克,服立通。

8.治大便不通,实结在肛门,而不得下。竹叶1锅,烈火煮,趁热倾净桶内,上撒绿矾末1握。坐上熏之,立通。

9.治跌压,结血气闭,大小便不通,危在顷刻者用之立效。蚯蚓泥(取法,石板下有浮泥中空者便是)与韭菜共杵烂,用火酒炒热敷脐腹,上以熨斗熨之,积血立下,二便通。

10.淡豆鼓30粒,食盐、生姜各6克,捣烂贴脐上即通。

11.治大便不通,10日秘者,腻粉3克纳于枣中,和白面裹之,于火上令熟,碾罗为末,以煎汤水,顿服之,立效。

12.大猪胆1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13.猪脂60克,加水500毫升煮三沸,饮汁。

14.大皂角碾为细末,将蜜炼滴水成珠时,入皂角末练丸,如枣核式如橄榄大,入肛门内,不时即通。

15.蜂蜜用铜器微火熬,频搅,勿令焦。候凝如怡,捻作挺子,头锐如捐。掺皂角末少许,乘热纳谷道中,用手按住,欲大便时去之。

16.用牵牛子半生熟为末,每服6克,姜汤调下。如未能,再服,以热茶调下。量虚实,无时候加减服之。

17.用麻子1合,水1盏,研取汁饮之。

18.治大便热闭,桃花瓣1大撮,用滚水半碗冲服,鲜者更佳,或采来阴干亦可。

19.用葵子3升,水4升,煮取1升,去渣服。

20.松罗茶9克,水白糖半盅,先煎滚,入滚水碗半,同茶叶煎至1碗,服之即下神效。

21.松子仁研烂,调牛白蜜服即通。

22.大麦芽不拘多少,捣碎,人黄酒壶煮沸,服之立通。

23.草乌为极细末,以葱1茎,切去根、将葱头蘸草乌末,纳肛门内即通。

24.猪粪烧存性,加皂角末少许拌匀,先用芦竹简入肛门内,将药吹人,顷刻即通。

25.羊胆汁灌(肛门内)之,立通。

26.治老人肠无力麻痹之便秘。韭菜籽炒研为末,每服3克,日3次,开水送。

27.治慢性便秘。韭菜叶或根捣汁1杯,温开水略加绍兴酒服。

28.草决明(杆)9克,水煎服,每日2次。

29.吃下香蕉2个,饮冷水1碗,有效。

30.治临时性便秘,食盐适量冲开水喝下,即有奇效。

31.治习惯性便秘,黑芝麻30克和桃仁30克磨碎后,泡开水食用即可。

32.新鲜之番薯叶2束,煎汤1碗饮之,其渣若调以油盐约莱食之尤佳。

33.大黄5克研为细末,拌和麻油,白蜜内服,可治便秘。

34.治虚人、老人便秘。何首乌30克,水煎服。

35.蜂蜜30克,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36.莱菔子30克置文火上炒黄,开水1次送服,小儿酌减。一般服后2~6小时可排出便。

37.治老年便秘干结,黑芝麻杆120克切碎水煎,调冬蜜适量服,连服3次。

38.治习惯性便秘,核桃肉每晚临睡吃5枚,开水造下,连服1、2月。

39.用肥皂削成橄揽状,用水湿透一端,插入肛门。

40.早稻禾秆一握烧灰水冲,服上层澄清液120克。

41.陈向日葵秸内瓤子1支,焙灰研末,开水冲服。如大泻不止,服面糕汤即止。

42.洋山芋(即马铃薯)捣烂取汁,每晨及午饭前喝半杯。

43.红萝卜捣汁加糖调服。

44.每日空心吃梨2个。

45.菠菜250克同猪血150克同煮,加盐,饮汤。

46.食醋可通大便:每日清晨空腹饮用一大杯加入一汤勺醋的白开水,饮后再饮一杯白开水,然后室外散步30一60分钟,中午即可有便意,长年坚持服用效果尤佳。

47.抖动上身可治便秘:便秘者排便常很困难,如果您坐在便池上抖动上身,肚子一松一缩地动,大便便会顺利排下。

48.红薯粥可治老年便秘:用大、小米各二、三两,加红薯4一7两,熬成红薯稀饭,晚饭前后食用,翌日早上,大便即可缓解。

49.按摩腹部可通便:用按摩腹部方法可解除或缓解便秘症状。按摩方法简便易行:用右手从心窝顺摩而下,摩至脐下,上下反复按摩40一50次,按摩时要闭目养神,放松肌肉,切忌过于用力,如按摩时腹中作响,且有温热感,另在按摩时,适量喝一点优质蜂蜜水更好。

50.空腹喝紫菜汤可治便秘:每日早起空腹喝一碗或两碗紫菜汤,对便秘有显著疗效,每餐喝紫菜汤对便秘效果也明显,但注意要喝热紫菜汤,喝时加少许醋则疗效更好。

51.中药草决明治疗习惯性便秘:草决明100克,微火炒一下(别炒糊)。每日取5克,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可加适量白糖),泡开后饮用,喝完可再续冲2一3杯,连服7一10天即可治愈习惯件便秘。因草决明有降压明目作用,血压低的人不宜饮用,



腹泻



1.治水谷不化而泻,取小豆1合,和醋90克,顿服立效。

2.治水泻无度,以干姜末粥调饮下3克服。

3.暴泻,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

4.以艾灸百会穴,未三四十壮而泄泻止。5.治久病大肠滑泻,用五倍子150克,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50丸,米饮送下,日3服。

6.泄泻转筋,用生姜1块偎,艾叶1把。水煎,热服。

7.泄泻不止诸药无效者,梧桐叶煎汤浴足。

8.泄泻暴利者,大蒜捣贴两足心并贴脐中。

9.寒泻,胡椒末和饭作饼,敷贴脐上。

10.热泄,绿豆汤温服。

11.荞面适量炒后研末,以水为丸,每次服10克,日2次能止久泻。

12.久泄用石榴皮研末,米汤下,每服9克。

13.白明矾500克,生用一半,煅枯一半,共为末以孺米3升成粉,荷叶研汁,和丸黄豆大,每服3丸,无根水下。

14.陈萝卜莱,煎汤服之。

15.凤眼草熬水洗脚,立止。洗不可过膝。

16.水泻不止,用肉豆蔻1.5克为末,鸡蛋1个拌炒食立即愈,至多3服。

17.水泻不止,槐花(炒)l合为未,米汤下。

18.水泻不止,车前子(炒)3克,米1撮;同煎数沸,澄清,冷服立效。

19.治滑泻,新鲜核桃肉不拘多少,水煎汤服。

20.治脾虚泻,山药切片炒研末,入粥内食之。

21.伤食泄泻,花粉一味捣烂,用袋盛洗出浆来晒干,每用糖调数钱,加蜜少许服,兼治吐血症。

22.老人泄泻,干糕(即糯米合粳米磨成者)30克,姜汤泡化,代饭食之,以愈为度。

23.白石脂真者炭火煅通红,取出放冷,研细,米饮调下6克~9克。治脏腑不固泄泻,老人,小儿尤宜服,便血或痢皆可用。

24.久泻,黄土1匙,炒为末,开水冲服。

25.罂粟壳煎汤服。

26.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痛也,用益智仁60克,浓煎饮之,立愈。

27.腹寒水泻,生椒40粒,以米浆水浸1宿,空心,滚水吞下,久服暖脏腑。

28.鸡子个,烧酒12O克,调匀合碗,绵纸封口,蒸熟食之愈。

29.瓜果伤泄泻,凡夏月食瓜果多,以致泄泻者,建橘饼一味,细切薄片,分2次,放茶钟内沸汤冲服。

30.灸法治吐泻日久垂危者,并可治各种泄泻,天枢二穴(脐旁各开2寸是),气海(脐下1.5寸是),艾灸三、五壮即愈。

31.陈醋浸大蒜,食数个,治寒泻。

32.五更清泻,鲜稻根不拘多少洗去泥熬成膏,早晚滚水冲浓,入白糖3克,调匀服。

33.脾胃虚而久泻,猪肚1个,入蒜头煮糜,捣烂为丸,梧子大,每服30丸,米饮下。

34.脾胃虚而久泻,完谷不化,柿讲烧红,放地下,盖住,俟冷研末,米汤调下,年久不愈者,3服愈。

35.治大肠热泻,木耳15克,用水浸涨,露1宿,和白糖煎服。

36.脾虚滑泻,黄母鸡1只,炙以盐醋涂煮食之。

37.黄米炒粉,每用数匙,砂糖炒良。

38.大蒜1个,烧存性,开水泡服。

39.治水泻,牛骨灰同六月六日曲炒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乃御传方也。

40.治水泻,铁树木叶30克切碎,鸡蛋1只打开,搅匀煎服。

41.番石榴叶(适量),从树上摘下来的鲜叶,用开水洗净,即入口嚼烂吞下。

42.五更泻,金樱子50克,每日1剂,水煎饭后服,连服10天。

43.湿热泻(腹痛即泻,泻下烙肛气秽,夏季多见),五倍子,研末,水调糊,贴肚脐。

44.寒湿泻(泄泻清稀或如水,腹痛肠鸣,或有发热头痛身痛),黄瓜叶研末,每服10克,每日2~3次,米汤送下连用3天。

45.五更泻,枣木炭未6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下,连续服以愈为度。

46.核桃壳适量烧灰存性,研细,每日服用3克,每日2次。

47.白扁豆适量研粉,温水送服,每服12克,日3次。

48.青柿子6克,水煎服。

49.治久泻,用红薯1个,将红糖30克,独头蒜3个装入红薯内,烤熟红薯后随意食之。

50.鲜艾叶300克,加水2000毫升熬汤,去渣,趁热熏洗之足,每日3~4次。

51.腹痛腹泻,鲜马齿宽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52.腹痛腹泻,俗称绞汤痧,番薯藤60~90克,加少许盐,炒黄,冲水后煎服。

53.久泻,棉花根100克加水煎服。

54.仙鹤草15克,加水煎服治食泄。

55.寒泄用大葱100克,食盐若干,共炒热后,用布包裹热敷于腹部,背部和腰部。

56.白萝卜叶100克,放瓦屋上,日晒夜露1个月左右,用时洗净,煎水当茶喝,可健脾止泻。

57.茄子叶约十余片,水煎服。

58.山植(炒焦)研末,白糖水冲服,成人6克~9克,患儿酌减,每日2、3次。

59.鸡蛋1、2个,用艾叶包好,放入灶内灰中约半个小时,艾叶得火,鸡蛋亦熟,去壳服。

60.柚子树叶晒于或用火焙干,研粉过筛备用。每服3克—9克,每日3次。

61.梅子做灰,白水送服。

62.杨梅树皮3克~6克,水煎服。

63.霜打桐叶1把,红糖30克,水煎服。

64.桂花树嫩根皮,晒干,用刀刮成粉,每服0.6克,开水冲服。

65.金樱子30克,水煎,饭后服。

66.石楠藤15克,水1碗煎至半碗服。

67.杨树叶,水煎,加红糖冲服。68.风尾草30克—60克,水煎服或加冰糖适量冲饨服。

69.畜骨(各种动物骨都可以),烧透研细面,红白糖水送下。

70.青果核3、4个(炙研末),开水送下。

71.食肉后泄泻,用松树花(即松树所开之花),每年四月左右可采,每用9克~15克,煎开水服。

72.白胡椒30克,绿豆30克,共研末,每服3克~6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73.柿蒂服为炭,研极细末,装瓶备用。成人每服1.5克,患儿减率,1日3次,白水送下。

74.小蒜(又名团蒜)120克,鸡蛋2个,将小蒜洗净切碎,和蛋煎,不放盐。

75.鲜桃能治腹泻:腹泻初,速吃鲜桃(每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一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如果吃鲜桃和大蒜12小时后,腹泻不减,应速去医院治疗,免得贻误病情。

76.用大蒜治肠炎腹泻一法: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可正常。

77.肚脐敷药治腹泻:将白胡椒粉或云南白药敷于肚脐上,上面用消毒棉纱盖住,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伤湿78.止痛膏封住,几小时后从脐内有水分排出,腹痛、腹泻竞痊愈。

烧熟蒜瓣可治幼儿腹泻:取蒜瓣若干,放火上烧熟,然后蘸上白糖,让孩子吃,每次吃2一3瓣,每日早、中、晚二次,吃后三天即见效。

79.熟吃苹果可治腹泻:把洗净的苹果放入碗中隔蒸软即可,吃时去掉外皮,一日3一5次。小儿腹泻初起效果最佳。

80.鲜姜贴肚脐可治婴幼儿拉稀: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治拉肚子一法:用大蒜(独头的最好)拍碎,面条要吃锅挑的,越热越好,趁热将蒜放在面条上,不放盐及其他调味品,趁热服下,吃了一次就好了。

81.核桃叶治胺泻有效:核桃叶一把(250克左右)放盆中,倒人多半盆开水,盖上闷10多分钟,等能下手时,用手洗脚

和小腿肚子(膝关节下部),洗到能下脚时,把双脚放入盆中,直到水不热为止,最好用铝盆放在火上烧热后再洗第二次,每日洗两次,每日换新叶,洗到病好为止。

82.热水浴治疗腹泻:在盆池热水中浸泡半小时,除头部外,身体全浸泡在热水中,水温越高效果越好,但以能耐受为宜。一般一次盆池热水浴后,腹泻就可停止或明显减轻。

83.枣树皮煎水治腹泻:枣树皮100-150克,洗净,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约得2O0-300毫升汤液,一次服下,当天见效,连服两三次即痊愈。此各种腹泻、粘液便、脓血便都有效,没有什么副作用。

84.鸡蛋黄烤油治婴儿腹泻:用沙锅把10个熟鸡蛋黄慢火烤,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剩下的黑渣就不要了。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几次,饭前饭后均可。轻者一剂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剂。

85.杨树花可治痢疾:用杨树花(俗称杨树吊吊儿)煮水当茶饮,可治急慢性痢疾。患红痢加白糖,患白痢则加红糖,与杨树花一起煮。

86.老枣树皮可治慢性肠炎:用老枣树皮适量,放在锅内用油炒黄,研成细粉,每次服大约1克,每日3次,3天后慢性肠炎可治愈。

87.酸石榴可治痢疾肠炎:酸石榴捣烂成泥倒入温开水中,再用干净纱布滤出石榴水,放点白糖饮用。

88.茶叶炒焦可治疗腹痛泻肚:将茶叶(不论何种茶叶)用铁锅在火上炒焦后沏成浓茶,稍温时服下。

89.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止吐泻:口服2支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毫升),吐泻即止。

90.油饼就大蒜治拉肚子:炸油饼(或油条)就大蒜吃下,早上吃了,上午愈,晚上吃了,夜里好止。

91.臭椿树根烧炭治拉稀:臭椿树根烧成炭研成末,每天早上抓一把放在粥里吃,可治肠黏膜脱落与拉稀,一般连吃几天见效。

92.白酒白糖治腹泻:白糖2~3勺(约30克)放瓷碗中,倒二锅头酒,没过白糖少许。用火点燃白酒,用不锈钢勺不断搅拌,至白酒全部蒸发,稍凉吃下熔化的白糖。一天食二至三次。

93.煮鸡蛋蘸红白糖治腹泻:把等量的红糖和白糖混合拌匀放在碟子里,用白水煮三个鸡蛋不用凉水冰,趁热剥皮蘸糖吃,蘸的越多越好。三个鸡蛋全吃完,一小时就能止泻,治着凉泄肚很灵验。

94.马齿苋汤治婴儿腹泻:每天用鲜马齿苋100克,洗净煎汤,加2小勺红糖,倒进奶瓶内喝。3天后见效,一周内痊愈。

95.白酒泡杨梅治腹泻:杨梅洗净控干(十几颗)泡白酒中,泡两三天即可食用,对腹泻、恶心、中暑、头痛有疗效。服用时一般喝两三口白酒、吃一两个杨梅。

止泻良方:白胡椒四五粒,金桔干两个放碗中,倒少许高度白酒,将酒点燃,待酒精燃烧完,趁热将其吃下,所剩液体喝下,止泻有奇效。

96.炒山楂片治慢性结肠炎:用1.5两的山楂片切碎放在锅里炒至发黏有些冒烟,把锅移开火倒进1.5两的白酒,再倒到药锅里(沙锅)加多半小碗水,微火煮至山楂片全化(约10分钟防止煮糊),再放入1.5两的红糖搅化,每天早晚空腹各服一剂,连服五天即可。

97.红尖椒籽治肠炎:每日早、中、晚各服红尖椒籽10—20粒,对治疗急性和慢性肠炎效果显著,一般一两天即愈。

98.银杏治慢性痢疾:60个银杏,早晚各10个,砸开后水煎服,连仁吃掉,连服三天。

99.马齿苋团子治湿热痢疾:取鲜马齿苋100克、大蒜1至2头,摊鸡蛋两个做馅,以小米面或玉米面加点白面包成团子上锅蒸熟食用。2至3天病即好转。

100.白酒烧止痛片治腹泻:用一片止痛片放在勺里,再倒一点白酒,将酒点着,等酒精烧尽火灭后,用少许白开水,将药服下可止泻。

101.大蒜治痢疾肠炎效果好:用紫皮蒜3至4瓣捣成蒜泥,敷在肚脐眼上,外面贴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见效快。皮肤过敏者,垫一块沙布。

102.臭榕树皮煮鸡蛋治痢疾:剥臭椿树皮一块,约250至300克,刮掉外面的黑皮,与一个鸡蛋同煮,煮熟后早晨空腹食蛋,日1次。注意一定要选用鲜树皮,若刨到新鲜椿树根效果更佳。

103.蜂蜜红枣绿茶治慢性痢疾:先将红枣煮沸15分钟,放人绿茶后再稍煮片刻,取汁冲蜂蜜服用,每天服2次。

104.食醋煮鸡蛋可止腹泻:用搪瓷器皿盛食醋150克,打入两个鸡蛋一起煮,鸡蛋煮熟后连同食醋一起服下,一次就可痊愈。如果不愈可以再服一次。胁痛



1.苏木适量,熬汤饮。

2.用刀豆壳12克,烧存性,研细末,黄酒1杯送服。

3.治左胁痛,白芥子30克,捣成泥状和鸡蛋清拌匀,贴痛处,经30分钟将药翻一翻再贴30分钟,然后去药。

4.治右胁痛,薪蛇胆0.6克,用灯芯煎汤,调匀服。

5.治右胁下肝脏区痛,阿魏1.5克—3克,放在大胄药上烘,溶化后贴于痛处。

6.治胸胁痛,鲜麻菜1大棵、切碎煮沸,以毛巾热敷,不可内服。

7.治胁痛,黄连150克,上药为末,蒸饼糊丸,服之。

8.治胁痛,胡桃(不去皮)不拘多少,少用水、酒25毫升煎服。

9.防风,水煎服。

10.积壳煎服,研末服亦佳。

11.大豆炒2升,酒3升,煎2升顿服。

12.生茴香捣1合,投热酒1合和服。

13.羚羊角烧末。水服、钱。

14.治胁下疼痛,地肤子(又名落帚子),研末酒服1茶匙。

15.熨胁痛,灰(醋炒)热熨之,或葱、或艾、或韭莱皆可熨之。

16.炙卒胁痛不可忍者,以蜡绳横度两乳中间,屈绳,从乳横以趋痛胁下,灸绳尽处三十壮。

17.青皮醋炒熨。

18.旋复花水煎服。

19.治胁痛,高梁米糠250克,蒸半小时后,用烧酒调敷患处。

20.治胁痛,胸痛,葱白120克,生姜60克,白萝卜500克,共捣烂炒热,分作两包,趁热敷于胸胁疼痛处。两包轮流交换敷之,冷即,久之汗出,痛即可上。

21.针法治各种胁痛,在手鱼际穴找出压痛点,用毫针直刺六分至一寸深,留针30分钟,每日针1次,轻者1次即愈,重者需数次。

22.针法治季胁部疼痛(俗名叉气),用毫针直刺支沟穴一寸五分,用平补平泻手法,留捻三十分钟。痛止后出针一次即愈。

23.治肝炎引起的胁痛,垂盆草30克,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两周为1疗程,适于各类型肝炎引起的胁痛。



中风



一.预防中凤



1.槐花6克,开水泡,饮服,每周1次。

2.香蕉花若干水煎服,每周1—2次。

3.食炒胡麻则步履端正,常人常食,不生风病。



二.中凤不语

1.治中风口噤,服竹沥汤1升。

2.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术四两,酒3升,煮取1升,顿服。

3.煎大豆汁如饴,含之,或浓煮饮之佳。

4.用苦酒煮芥子,缚颈1周,以帛包之,一旦夕乃癔。

5.治风扉卒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用伏龙肝5升,以水8升和搅,取汁饮之。

6.治中风失音,用桂心30克,去粗皮,近人身体怀之,至两时辰,杵为末,分3服,每服用水2盏,煎取1盏服。

7.治中风口噤不开,涎潮,用皂角一梃,去皮涂猪脂,炙令黄色为末,每服一钱匕,非时温酒服。如气实脉盛,调1二钱匕。如牙关不开,用白梅揩齿,口开即灌药,以吐风涎差。(《简要济众方》)

8.治暴风口噤,用垣(蝉)衣酒渍,服之甚效。

9.治中风不语,舌强,用人乳汁5合,3年陈酱5合和研,以生布绞汁。不拘时,少少与服,良久当语。

10.用少妇乳半合,好酒半升,搅匀,分服即愈。

11.用乌龟尿少许,点舌下,神妙。取尿法:以龟坐荷叶上,用猪鬃鼻内刺之即得尿。

12.治中风口噤不开,天南星末,以中指点末,揩齿大牙,左右二三十揩,其口自开,始得下药。

13.治中风不省人事,涎潮口噤,语言不出者,鲜柏叶1把去枝,葱白1把连根,2味细研如泥,用无灰酒2钟,同煎20沸,去渣,不拘时温服。如不饮者,作四五次服。

14.令人以溺浇其面,即醒。

15.治中风口噤不语,白明矾6克研末,用生姜自然汁调,斡开口,灌服,其涎或吐或化下即醒。

16.治中风口噤不能开,白盐梅楷齿,即能开,并不伤齿。

17.治中风失音,白僵蚕7枚,为末,酒调服。

18.大蒜2瓣去皮,捣烂涂牙龈上,有效。

19.白头蚯蚓3—4头,炒焦,用开水冲服。

20.治中风不语,鸡蛋1个,冲香油60克,调匀灌服,或以姜汤冲香油,患者能喝时,再以姜汤温灌;或白矾少许。搅人60克香油内,调匀灌之,以吐出痰涎为佳。

21.治中风口噤不开入皂角末少许,吹入鼻中取嚏,或乌梅剥开搽牙,口即开。22.治中风不语,巴豆1粒,去壳,同艾叶打碎,烧灰熏鼻即醒。

23.治中风失音,急捣梨汁频服。



三.中风

1.治中风,芹菜洗净后打取汁,每服3、4汤匙,1日3次,连服7日。

2.治中风闭证,牙关紧闭,气粗痰喘,两手握拳,用老姜汁、童便灌之最妥,盖姜能豁痰开闭,童便能降火下气故也。

3.治中风仆地,大蒜1把,路上热黄土搀和研烂,以新汲水和之,去渣,撬开齿灌之。

4.中风身直不得反复、槐皮(黄白者)30克切细,酒2盏煎1盏,稍稍服之。

5.治卒中不省人事,生白矾9克,研末,姜捣汁调灌。

6.治暗风猝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鼻。

7.治中凤中痰不省人事,香油1杯,生姜汁半盏灌之。

8.中风不省人事,得病之日便进此药,免成废人。柏叶1把,葱白1把,连根研细如泥,无灰酒1大盅煎一二十沸,去渣温服,不饮酒者,分作四五次服。

9.治中风、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气欲绝者。用巴豆去壳,纸包捶油出尽,去豆,用纸作捻,或加牙皂末捻烧熏人鼻内即醒可治。

10.中风痰厥。香麻油1盏,灌人口中,仍用鹅毛探吐,痰涎立出。

11.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等。用威灵仙一味,冬三月丙丁、戊已日采,洗净,焙干,为末。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饭和捣为丸,如桐子大。每服2O丸至30丸,温酒下。或用威灵仙,阴干为末,每日空心温酒调二钱匕服,可渐加至六钱匕,利过两行则减之,病除乃停服。

12.治中风身直不能伸屈者,刮取枳树皮1升,酒3升,渍1宿,服5合至1升,酒尽再造服。

13.治中风,腹痛,用好酒煎羌活,取汁饮之。

14.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兼治诸厥,急用针刺十指角离甲1韭叶许,出血立苏。

15.治中风角弓反张,鸡屎白9克,酒5杯,用竹筷顺搅一千遍,饮之,小儿减半,日服2次。

16.治中风、中气昏倒者,仓猝之际,急以手大指,拾其人中即醒。如不效,用通关散吹鼻,即提起其头,有嚏可治。

17.地龙10条,捣汁,加白糖调服。

18.猫肉炖服,可治半身不遂。

19.桑叶6克,水煎服,日2次,适于摇头不止,言语不利,口流涎水者。

20.治中风昏迷,高热不语,下肢不温,用生附子(或盐附子)研末,醋调如饼,敷足心涌泉穴。

21.治中风不省人事,痰涎上涌,白茅根1束,矾未9克,茅根煎水,冲明矾,频频灌服。

22.治如上,用竹沥3克与生姜汁数滴和匀,用调羹频灌。

23.治中凤昏倒,不省人事,生姜嚼碎,不拘多少、向患者面上天庭等处频擦,又以生姜汁滴(男左女右)眼角内。

24.治脑出血、脑内血肿,水蛭焙干为末,每次3克,1日3次口服,连用4周为1疗程。



四.中风瘫痪

1.凡瘫痪大病十余年不能行动,手额脚软者、用金毛狗脊(全身者用黄酒洗去毛净)咀片,黄酒1500克煮3灶香久,埋土7日退火气,空心日服3次,数日即能行走。

2.黄瓜藤煎水,熏洗。

3.治中痰瘫痪,左瘫右痪36种风,用紫背浮萍曝于,研末,蜜丸如弹子大,以豆淋酒化服3丸,汗出愈。、、

4.治初中风1日内瘫痪,用胆矾研细,每服1字,温醋汤下,立吐出涎。

5.治诸风瘫痪,手足不遂,用石逍遥草捣为末,丸如捂桐子大,酒服20丸,日2服,百日灌。

6.治风痹,瘫痪,口噤及产后诸风。大豆炒黑,烟未断,乘热投酒中,良久,职酒热饮;或用黑豆炒熟,以酒烹:入,滚数沸,去豆,取酒服2碗,并治中寒等症。

7.治年久瘫痪,槐枝、柳枝、桃枝、椿枝、楮枝、茄枝、东白艾各500克,共煎水3小桶,大盆浸洗,水冷添热,被覆取汗禁风三七。



五.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1.治中风半身不遂,用蚕沙2石,熟蒸,作直袋3只、各受7斗,热盛1袋著患处,如冷即取余袋,一依前法,数换,1日不禁。

2.治中风半身不遂,用桃仁1700枚,去双仁并皮尖,好酒一斗3升,浸经21日,日干,柞令细,作丸;每眼20丸,还将桃仁酒服。

3.治中风半身不遂,芝麻外壳25克,黄洒适量,煎。趁热服,微微发汗即可。、

4.治半身不遂,四肢麻木者,乌龟3只,冰糖5克,切龟头取血,碗中放人冰糖共隔水炖熟食用。



口眼歪斜



1.用生瓜萎绞汁,和大麦面搜作饼,炙令热,熨正便止,勿令太过。

2.取积茹,乃刮取枳壳上青皮以为末,得茹5升,微火灼去湿气,以酒3升浸,微火暖令得药味,遂性饮之。

3.取青松叶500克,捣令汁清,酒1升浸1宿,初服半升,渐加1升,头面汁出即止。

4.用苇筒子长五寸,一头刺于耳内,四面以面密封塞不透风,一头以艾灸之七壮,患左炙右,患右灸左。

5.取蜘蛛子摩其偏急颊车上,候视正即止,亦可向火摩之。

6.以牛角火煮令热,于不患处一边熨之,渐正。

7.治中风口喝,炒大豆3升令焦,以酒3升淋取汁,顿服之。

8.用南星(生)研末,青布包,放在手心,以热酒壶底熨之。朝右熨左手,朝左熨右手。

9.蓖麻子取仁,捣,再调1味蟮鱼血,歪左之时贴右边,歪右之时贴左边。10.头垢不拘多少,如偏向左放右手心上,壶盛热水烫之、向右放左手。看正即止,否则恐又别向。

11.用缮鱼1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歪涂右,右歪涂左,平正即洗去,蟮鱼放之则不发。

12.灸口眼歪斜法,耳垂珠处,用麦粒大艾丸灸三壮,左歪灸右,右歪灸左。

13.生鹿肉并生椒同捣敷,左歪敷右,右歪敷左,正则去之。

14.荆芥煮汁饮之。

15.取乌鸦全支盐泥固治,火虾为末,和酒服之。

16.用蓖麻子仁40粒,研作饼,右歪安左手心,左歪安右手心,以铜盂盛热水,坐药上,冷既换,5、6次即正。

17.南星生研末,自然姜汁调之,左贴右,右贴左。

18.乳香烧烟熏之,顺其血脉,自愈。

19.活鲇鱼切尾尖,朝吻贴之,即正。

20.马钱子湿润后切薄片,贴患侧面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1.公鸡血趁热涂于患侧。

22.活鳝鱼1条,捣烂,用纱布包起,左歪敷右,右歪敷左。

23.青凤藤,捶烂绞汁,调白糖服。

24.紫背浮萍,研末,蜜丸如弹子大,空腹酒下,每服1丸。

25.椿树根1段(取向阳的一面部分)去粗度,取当中皮质捣烂,再用少许白面略加水捣成糊伏,贴白布上一分半厚,贴于患侧,贴药后如发现皮肤起泡,可按外科疥疮处理。

26.松香16克,烧酒30克,将松香研为细末,用白布摊匀,将酒合干松香上燃,将药化合后,令稍凉贴患侧,左歪贴右,右歪贴友。

27.全蝎3个,焙研细末,黄酒送下。

28.干鹅不食草15克,鲜鹅不食草15克;将干者研为细末,与矾士林膏混为软膏,均匀放在纱布上,再捣鲜草为泥,共摊于纱布上贴患侧,2天换药1次,该方治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疗效。

29.蜜蜂(蜂毒),轻轻捏住蜜蜂腰部,将其尾部放在患处,待蜜蜂螫刺入肌体后,再用手指轻轻压其腹部,使蜂毒尽量排入人体。



霍乱噎嗝反胃痢疾

霍乱



1.治霍乱吐不止,欲死,用生姜150克,牛儿粪1升,切姜,以水4升,煎取2升,分温服。

2.治霍乱烦躁,卧不安,取葱白20根,大枣12枚,以水3升,煎取2升分服。

3.治霍乱烦躁,卧不安,用艾叶1把,水3升,煮取1升,顿服。

4.治霍乱烦躁,烧乱发如鸡子大,盐汤3升和服。

5.治霍乱腹痛吐利,取桃叶3升,切;以水5升,煮取1升3合,分温2服,冬用桃树皮。

6.治霍乱吐利不止,转筋人腹欲死,用生姜90克,捣碎,以酒1升,煮三四沸顿服。

7.治干霍乱,用樟木屑煎汤令浓,呷1碗,须臾吐泻即瘥。

8.治霍乱大泻不止,用附子1枚,炮去皮脐,为末,每服12克,水2盏,盐1.5克,煎1盏温服。

9.治转筋入腹,取釜底墨末和酒服。

10.治风虚转筋人腹,用机屎干末,热酒调下。

11.治霍乱不吐利,心腹绞痛,用丁香14枚,为末,以沸汤1升和之,顿服,不瘥再服。

12.用厚朴以姜汁火上炙令香,为末。新汲水调下二钱匕。

13.白开水1碗,入炒食盐1撮,侯汤冷饮之。

14.用针刺少商穴,十捐头出血立愈。穴在拇指头上指甲之两旁与出指甲之处相齐,只离指甲两边各1韭之地是也。

15.生黄瓜1条,绞汁1酒杯,生姜取汁1酒怀和匀,灌下即愈。

16.生白矾为末,开水下3克,或白矾6克,饭和丸,1服即止。

17.饮新汲水1大碗,仍以水1盆浸两足,立止,忌食热物。

18.盐醋同煎服。或生藕捣汁服之亦愈。

19.绿豆粉,白砂糖各15克。拌匀干吃。

20.以木瓜若干,煎汤服。

21.用大蒜捣涂足心,立愈。

22.凡转筋不可忍者,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其乳两旁边,即愈。

23.凡霍乱转筋垂危者,如腹尚有暖气。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苏醒。

24.霍乱烦渴,藕汁1钟,姜汁半钟,和匀饮之。

25.干霍乱烦胀欲死,好醋3升饮之。

26.干霍乱,食盐30克,用热水调灌入口,盐气到,痛即止,如痛甚,以手拍病人膝弯有紫黑点,用针刺出黑血即愈。

27.荞麦面炒焦为末,冲服。

28.干霍乱,在干黄土地掘深3尺,以新汲水投之搅浊,稍澄取清饮之,连服三五盏即愈,大忌米汤。

29.用食盐30克,生姜(切片)9克,同炒色变,以水1碗煎服,不宜热服。好后不可立即饮食。

30.连枷关烧灰,水服之。

34.青蒿嫩叶,手揉如豆大,井水吞下数枚,立愈。

35.治霍乱吐利后转筋,生捣扁豆叶1把,入少许醋绞取汁,服之。

36.藿香浓煮汁,服之。

37.绿豆、胡椒各49粒。研碎,水煎服。如渴甚,新汲水调服。

38.治霍乱腹痛之甚,用水1碗,将一半煎滚,一半冷水相合,吃之甚效。

39.治霍乱腹痛吐下,用桑叶捣汁,服1盏,冬月用干者,煎浓汁服。

40.治霍乱心痛无汗,吐不止,用梨枝叶1握,水2升,煎1升服。

41.用盐1撮,醋1盅,煎七分,温服。42.芥子捣细,水和,敷脐上。

43.梅叶煮浓汁饮。

44.砂仁30克炒,盐研1撮,沸汤调,冷服。

45.海桐皮煮汁服。

46.用盐1大匙,熬令色黄,和童便1盏,温服,少顷即下。

47.千年石灰,沙糖水调服6克或醋汤调下。

48.盐汤1碗,入皂角末少许,调服。

49.治霍乱转筋,用烧酒摩擦患处,或生薏仁为末,每服6克,水调服。

50.用盐500克,炒热包2包,更替熨肚,1小时即愈。

51.杉木煎汤服。

52.橘皮30克,生姜2片、水煎服。

53.治霍乱吐泻服药即出,无法可治,用井水半碗,百沸汤半碗,相合服之。

54.治霍乱吐泻心腹作痛,用炒盐1碗,布包,顿其胸前并腹肚上,熨斗火熨,令气透。又以炒盐熨其背,则愈。

55.霍乱吐泻,车前子末9克,开水冲服即愈。

56.霍乱吐泻,干佛手煎汤,饮之愈。

57.转筋霍乱,扶病人坐起,将凉水淋两腿,筋即不转。或以水2桶,将病人脚侵入水内,过曲膝即愈。



噎嗝反胃



1.以生姜1000克,捣烂绞取汁,如作粥法服之。

2.取小芥子日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治反胃上气。

3.用猪肚1枚,连屎煅为末,枣肉捣丸,饮下数十丸,治反胃。

4.治噎,用羚羊角屑,不拘多少末之,饮服方寸匕。

5.枯矾90克,蒸饼丸梧子大,每空心米汤下15丸。

6.棠梨叶油炒,去刺为末,每日酒服3克。

7.干柿3枚,连蒂捣烂,酒调服,勿与他药杂服。

8.大鲫鱼1条,去肠留鳞,入绿矾末令满,泥固煅存性研末。每米汤饮6克,日2服。

9.陈年灶土为末,米汤服9克。

10.鸡内金1个,烧存性,酒调服,男用雌,女用雄。

11.白芥子末,酒服6克。

12.用隔年炊饭干,即锅焦,不拘多少。以急流顺水,煎煮糜烂,取浓汁,时时饮之。

13.用老姜切片250克,童便浸49日,取起晒干,为末。每服0.9克,滚白汤下。

14.用凤仙花末,酒调3克饮。

15.治噎隔神效,猫胞衣,初生时即取,迟则猫自食之。用新瓦炭火炙枯,勿焦,研细末。每服一二分,好酒送下。服后噙竹筒1个唾,恐伤牙。及咳嗽米粒不下者,5、6服愈。加麝香少许,更好。

16.生韭汁每服半杯,日3服,治噎隔反胃。

17.韭菜籽6~9克,炒研细,制成丸剂,作1次服,每日3次服。

18.柿饼拌干饭蒸熟,连服8日,不饮滴水,极重者8日必愈。

19.羊粪15克,童便1大盏,煎六分,去渣,分3服。

20.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

21.牛诞水服2匙,终身不噎。

22.治酒隔,初生小鼠,瓦上焙干,为末,陈酒冲服立效。

23.小儿胎发1团,阴阳瓦焙存性,研细末,陈酒送下。

24.白鹅尾毛烧灰酒服,或米汤送服,每次3克。

25.噎隔不通,野猫头骨炒为末,酒服。

26.白蜜30克,滚汤调服。

27.蒲公英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者佳),捣汁酒服,神效。

28.黄鳝鱼1条,用无灰黄酒,量鱼大小酌酒多寡,煮干为度,连皮带骨用净砂锅焙存性,研为细末,病势重者每服9克,轻者每服7.5克为止,不可多用,噎食黄酒调服,若在上半月其效尤速,若在下半月其效较迟。3服见功,5服全愈,愈宜薄多淡饮食,陆续吃稀粥,忌一切思虑筹划,气恼荤腥,椒酒色欲房劳尤慎之。转食用靛花送下。

29.噎食除根方,用大木中蛀木虫7个,瓦焙研末,酒冲服,或加茴香虫7枚更妙。

30.抱出鸡子壳为末,酒服6克。

31.白矾半生半熟,不拘多少,冷水调下。

32.以豆蔻仁和冰糖块含入口中,数分钟即止,奇效。

33.壁虎焙干研成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34.用猥皮煮汁服,或以其肉五味煮食。不得食骨,令人瘦缩小。

35.用粟壳煮汁饮。

36.百年陈石灰,飞净研末,温开水冲服。

37.好醋,开水兑饮,立止。

38.油透旧木梳,烧灰,酒调下。

39.翻胃吐食,用真蚌粉,每服6克,姜汁米饮调下。

40.用黄柏末,热酒调9~15克食后服。

41.鲜葛根30克,捣烂取汁1次服下,宜于反胃不止。

42.用注射器刺鹅血管,抽取鹅血,每日抽5~10毫升,趁热服下,随意服之。治食道癌有特效。或热鹅血,不加盐水饮之。

附录:鹅血治噎方,献花寺僧自究病噎,百药不效。临殁谓其徒日:我毒罹此患,胸臆必有物为祟。死后为我剖去。我感汝无尽矣。其徒如教,得一骨如簪,取置经案,久相传示。适有武官寓寺,从者杀鹅,未断其喉。偶见此骨,取以挑刺,鹅血喷发,而骨遂消减。其徒亦素病噎,因悟鹅血可治,遂数饮而愈。遍以此方授人,无不验者。此事与昔人患症癖死,遗言开腹取之,得病块如石。后偶置三棱中,石消成水,因知三棱可治症癖,事正相类。

43.神灸翻胃法:男左女右手,拿棍1条,伸手柱棍在地,与肩一般高,肩上有窝名肩井穴,灸三壮,即效。又,灸两乳下各一寸六分。

44.焦栀子去皮20粒,煎服。

45.金银花十两,水煎去渣,慢火熬成膏,早晚每服1酒怀,米汤下。

46.螺蛳2升,米时浸1宿,去螺取水澄,取泥焙干为末,酒下,忌1日饮食不进。

47.燕窝脚(色红紫名血燕)性重达下,煎服甚效。

48.白马尿饮一,二升,治食后少顷即吐,极效。

49.治噎隔方,用自己小便去头尾服之,久而自愈。



痢疾



1.治赤白痢久不差,用云母粉饮调方寸匕,2服立见神效。

2.治大热毒纯血痢,用宣黄连180克,以水7升,煮取3升半夜露星月下,平旦空腹顿服,少卧将息。

3.治暴痢,用小鲤鱼1条,烧为末,米饮服之。

4.治暴痢,捣蒜贴两足底下。

5.治赤白痢,地榆500克,水3升,煮取1升,去渣,再煎如稠汤,绞滤,空腹服3合。

6.治赤白痢不止,用黄连为末,鸡子白为丸,饮服10丸,至30丸瘥。

7.治赤白痢里急后重,脐腹绞痛,用黄连1升,酒5升,煮取1升半,再服当止。

8.治血痢,以栀子14枚,去皮捣细,蜜丸如化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9.治赤白痢,用牛膝90克捣碎,以酒一升渍,经1宿,每服2盏,日3服。

10.治赤白痢,用葱白l握,细切,和米煮粥,空心服。

11.治脾胃气虚,肠滑下痢,用黄雌鸡1只,治如食法,以炭火煮之,捶碎,以盐醋刷之,又炙令熬熟干燥,空心食之。

12.治血痢,取干姜于急火内烧黑,不令成灰,瓷碗合放冷为末,每服3克,米饮调下,神妙。

13.治久痢不瘥,用椿根白皮不限多少,常取土际,不用见狗及风,细切捣如泥,取面捻作馄饨子,如小枣大,勿令破,煮熟吞7枚,不过7服,空心服。忌油腻热毒物。

14.治下痢赤白,卒腹痛不绝,用鸡卵1枚,取出黄去白,内胡粉令满壳,烧成屑,以酒服3克瘥。

15.治脏毒、赤白痢,椿木皮净洗刷,剥取皮,日干为末,饮下一钱匕。

16.治赤白痢久不瘥,用鼠尾草捣为末,每服3克,不计时候,粥饮调下。

17.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数不减,用蜜陀僧90克,烧令黄色,研如细粉。每服醋茶下一钱匕,日3服。

18.治痢,腹痛不能食,用肉豆蔻30克,去皮,以醋面裹偎,令面熟为度,捣为散,粥饮下3克。

19.治痢久不愈,此名休息痢,取虎骨炙令黄焦,捣末,饮服方寸匕,日3服瘥。

20.治久痢,用水杨叶嫩枝、捣和绞汁服1升,日3服大效。

21.治久痢不止,用黄连30克为末,以鸡子白和为饼,炙令紫肝色,杵为末,浆水3升,慢火熬成膏,白痢加酒半盏同煎,每服1.5克,温米饮调下,食前服。

22.治暴痢,用百草霜末,米饮调下6克。

23.治赤白痢,取马齿笕捣绞汁3大合,和鸣子白1枚,先温令热乃下笕汁,微温取顿饮之。

24.贞观中,太宗苦于气痢,百医不效,诏以殿廷,左右有能治,当重赏之。有术士进以牛乳煎荜拔服之,立瘥。

25.元佑二年,文潞公苦痢,百药不效,得传敕赐姜茶治痢方、以生姜切如麻粒大,加茶等分,水1盏,浓煎服之,果瘥,热痢留姜皮,冷痢则去之。

26.治赤白痢初起,茶姜等分。红痢,姜连皮细切。白痢姜去皮切细。红白兼,半去皮,半留皮,水煎服。

27.细茶五钱,生姜9克。水2钟,煎钟,入蜜1小酒怀,再煎数沸露1宿。空心,白痢温服,赤痢冷服。

28.治新旧赤白痢,盐霜梅3个,黄泥包慢火偎干,出火气,研细末,米汤调下。

29.山楂不拘多少,去核为末。每用2酒怀,红加蜜拌,白加黑糖拌,滚水调,空心或饥时服之,立止。小儿减半。此药不论虚实久近皆可用,甚稳其验。

30.治痢疾久不愈者,阴干陈萝卜英,煎浓汤服。用鲜者捣汁,露1夜,炖温服,亦得。或用白萝卜捣汁1怀,蜜1杯共煎滚,调匀温服,皆效。

31.干马齿笕煮烂,红痢加蜜拌,白痢加砂糖拌,红白兼蜜砂相半人内,食一二碗效,并汤用尤佳。或鲜马齿笕细切,煮粥食之。

32.治痢神方,此药只用1服,即日见效。楮树一名谷树,夏秋间生红实如杨梅者是。采叶炒于为末,每服9克,用酒1钟,加砂蜜空心调服。白痢,用砂糖3克,赤痢用蜜2克,砂糖1克。赤白相半者砂蜜均半。禁口者,加儿茶末。

33.腊八日收槐实,至端午日,用砂锅炒黄色,为末。红痢,白米汤调服;白痢,好黄酒调服,或槐米1把,红糖60克,水煎服。

34.治热痢不止,车前叶绞汁1盏,人蜜1合,煎服,分2服。

35.艾叶醋煎服,或人生姜同煎,止一切泻痢。亦止心腹痛及五脏痔,血泻。

36.炒豉令小焦,捣服1合,水淋汁,日3服,治赤白痢。

37.止水谷痢,韭作羹粥炸炒,任食之。

38.治赤白下痢,水谷不消,面熬粟米粥,食之方寸匕,日四五服。

39.下痢白脓不止,好面炒捣筛,煮米粥纳面方寸匕,此疗泻百行师不救者也。

40.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数日不止,鸡子1个,用清。淡烧酒1钟,自糖9克,同入碗内调匀,重汤炖热服。

献花(0)
+1
(本文系南山怪杰15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