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尕那原本是我这趟藏地之行的起点,然后青海湖、格尔木,一路海拔逐渐升高,直至玛旁雍错冈仁波齐,让身体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让心灵也有个逐渐宽松驱灭小我的缓冲。世事总不能如愿,远方来电,有个视频摄制的活,要得挺急,愿不愿意接?脚步已经迈出,要突然收回,心中之难受,可想而知。 权衡利弊之后,还是打算接了这活,谁叫俺只是个凡人,要吃饭要生活还要摄影呢?于是在扎尕那呆了两夜,计划好的晨曦也没拍到,就匆匆告别了。 如此一来,中间扣除干这个活的时间,青海就没有时间走了。离开扎尕那的那天就把27号去拉萨的车票给定好了。丢车保帅,也算是一种选择吧。 视频的活提前搞完了,这天有时间,就把这趟扎尕那的片子整理出来,与大伙共赏。 甘南这条线有不少好的风景点,因为精力有限,我只能选择一个点,最后就选中了扎尕那,从网上的资料看来,这里可能有我需要的东西。 从南京去扎尕那,着实要费一番功夫。火车晃荡20小时到兰州南站,出站西北角平凉路口11路公交车一直坐到底,便到兰州汽车南站,138.5元买好次日去迭部县的车票(兰州到迭部的直达汽车有两班,早上8点40和9点40各一班),然后到车站边上找了个旅馆放下行李。 上大学时,吕君睡在同一宿舍,此时在兰州市里工作,见个面,吃个串,聊聊各自境遇,也未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直聊到其夫人来电话催促,这才作罢。 10月12日经过8小时的颠簸,下午5点到了迭部县城。这日正直藏民打草,在车站门口竟然没看到一辆去扎尕那的车。偶有问起的,也是价格昂贵,没有100元不走。当下只得顺着街道漫无目的地走,我这身打扮,外加肩上这个**的登山包,旁人一看便知是外来旅行的。这不,没走多远,前面来了两个藏民,其中一个问道:去扎尕那么?一交流,这位就是扎尕那村的,家里开旅馆,不再从事畜牧,今天才有时间到县城来。 迭部到扎尕那30公里路程,包车是60元,说好住他那里,给便宜了10元,包括和他们一起吃饭,连住带吃100元,没超出预算,就答应了下来。 扎尕那,藏语是石匣子的意思,其实是四个村庄的总称,按照由低到高村庄的排布,分别是东蛙村、业日村、达日村、代巴村,村与村之间相隔一到二公里不等距离。我便住在最高的那个代巴村,用手机软件大概测了一下,海拔3100米。住在这里的好处是居高临下,观看全景很方便,不便之处是要观察一些细节,就得步行下去,再回来,一来一回,路上就得耗掉两个小时。扎尕那目前还不需要门票,来的路上看到正在修建大门和停车场,等修好之日,应该就是收费买票之时。 天下起了雨,车子很墨迹,一会儿这里接个人,一会儿那里买点东西,到了东蛙村时,雨已经停了,云缝里残留的最后一道光芒,正洒在村子背后的山峰上,一道彩虹显现在村子上方。我虽有些激动,观察了一下四周,各种电线像蜘蛛网一般遍布空中,实在不是个理想的拍摄机位,司机此刻又到村子里有事去了。我竟然没有着急,眼看着那光一点点消失,始终没动快门。 这夜,天气凉爽,月亮穿行于云层之中,这才想起再过三天便是中秋了。想想白天错过的机会,晚上拍两张夜景弥补一下。
宁静,应该是如下这般的。这便是摄影的能动性,稍微换个角度,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氛围表现。 次日,没有日出,是个阴天,我最不想看到的天气。有云雾遮挡山峰,但是缺乏层次。拍不了片子,就出去到处转悠踩点,以便光线合适的时候准时到点拍摄。吃过中饭,阴云褪动,看了一会儿书,确定进入多云天气,背起相机出去看看情况。 网上能查到的资料都是拍摄这里的山峰,当我转了一上午之后,却对这里的土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此时,青稞已经收完,裸露的土壤,在弧形的山坡上,不停地向我念叨着“**”两个字。
在中国的农村,高领大树往往会被当成风水,其中的道理,细细琢磨就不难发现。这些大树的气场是强大的,方圆几公里内都能感受得到它的生机与积淀,这对生活在周边的人的心理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就如古老的建筑。这些古树与古建筑,都是好花钱买不来的。我很庆幸在扎尕那有机会遇到。
建造房屋,这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发明,从此,人们可以脱离洞**的拘囿,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人类又离自由近了一大步。足迹所致,房舍所建。
这边的豆子、青稞、牧草等都需要挂在**的木架子上晾晒,让我甚是稀罕。
14日,要动身回去干活赚钱,扎尕那我最想拍的晨曦还没出现,世事总不能圆满。头天夜里下了雨,早上云遮雾漫,我还是决定在离开之前拍一拍这云雾。对于这种雨后由于湿气和温差造成的雾气,我显然已有了经验。所以什么时候有机会按快门,心理自然比较有数。
时间总是这么转瞬即逝,刚回来,又已经十天快过去,明天直接拉萨,去完成此次藏地行后面的路程。愿身体能够适应,愿心灵可得释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