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码地理:'钟摆式'的人口观

 龙叔文馆 2017-06-29

直击问题:

1人口数据的失真

2人口观的变动

3人口问题的影响

引言:

1.多生孩子还是少生孩子好,如何看待?

2.如何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3.人口增多会影响人类生存吗?

20151029日,有一个“惊天雷”终于落地,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决议“允许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一消息很快成为世界各网站、各大报纸国际新闻的头条。独生子女政策的背景下中国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危机,劳动力减少,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占总人口的35%,有关国际机关预计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龄化进展最快的国家。

对此,国际上舆论大多数是正面的肯定,好多报道说“独生子女政策开放得太晚了”,其实早在20143月我国就已经意识到“未富先老”的国情,松动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只是实施下来,效果不够理想,年轻人生育太多小孩的意愿不强。社会上进行民意调查,许多公民都还有这样一种人口认识“我国底子薄、人口众多,为国家分担,不宜多生”。按照,今天我们需要的人口观来说,我们以往的人口教育是失败的,中庸点说是“不够辩证的”。说起来有些伤感,过去成功的“人口观”教育今天恰恰在“掏空”我们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过去塑造的中国“独生子女”的人口观,它还会惯性地“阻挡”新人口观的更新,内在实质的改变或许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或许更长。当然,如今现代家庭面临着生育成本、教育成本、时间成本、住房压力等等现实问题,不敢生、生不起、没有时间生、年轻妈妈爸爸追求个人高品质生活不愿生等等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我们不能怪地理教材的编写专家,时代背景造成了今天地理教材的“困局”。你看今天教材上人口章节中的数据,许多还是10年前的:人口增长率的国家比较(2003年)、上海从业人口的行业构成(200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2004年)、上海人口金字塔(2000年)……,对于地壳结构、天体星座、洋流分布等自然地理来说,或许教材内容变化不大问题也不大,因为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是以几年、几十年来论的。人口则不一样,想想10年前的上海人口职业种类、结构和今天的比较一下,差异有多大。对于“人口问题专栏”的利用,我们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如“人口重压下的孟加拉国”。我们看看2015年的人口数据,总人口约1.6亿左右(教材上1996年约1.3亿),自然增长率约为2.12%1996年约3.2%), 2013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为1107人,2012年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约为900美元(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42美元)。由此可见,近10年时间,孟加拉国各项人口数据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笔者相信,许多同行在上课时会更新数据,沿用书上的人口分析方法,也可以进行数据的今昔比较分析。问题是它们的存在会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困惑”,这需要反复强调。

2007年笔者去日本,一位出生上海嫁入日本的女导游,我们问起日本的人口政策,她以自己为例,说“生了3个小孩”,小孩的奶粉钱基本上都有政府承担。当时有点狭隘的心理作祟。喔,为日本生了3个小孩,要知道日本的老龄化严重,本国青年人晚婚晚育不育的问题十分严重,而华人“多子多福”“大家庭”的传统生育观还是其“文化基因”的。宝岛台湾也是“少子化”现象严重,人口出生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地区,为鼓励生育无所不用其极。大家都知道,台湾“内政部”曾经发起的一个征集鼓励生育创意的标语的活动,而且这个还是有奖征集。201091日有奖征集的结果就出炉了,网络票选第1名的是一条叫做“孩子,是我们最好的传家宝”的标语,这个头奖得主夺得新台币一百万元的奖金,网络票选第二名是“幸福很简单,宝贝一二三”,意思就是生三个。第三条标语是“孩好,有你”,二三名分别获得10万和5万元的奖金。当然,这种做法没有起多大的实际作用,但说明了台湾人口确实“问题严重”。但那时,我们大陆人似乎“隔岸观火”,当作“笑话”看待。

今天我们的确是到了需要重新思考人口观念的时刻了,地理教材也有这样一个问题“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政策要一直延续下去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个“有前瞻性”的问题,似乎在为当下的人口放开政策出台打伏笔的。今天来回答这个问题,思路、参考答案,肯定与以往不同。那么,今天需要怎样的“人口观”?。一方面对于普遍意义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迅速和发达国家中人口老龄化加重的自然变化及其影响需要分析。但还需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国家之间差异很大,发达国家阵营中美国、发展中国家中的中国都面临与其阵营不相同的人口“境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与众不同”,不能简单化。今天我们也应该呼吁每个家庭为了民族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生育二胎,或许不久将来还会进一步放开人口政策。一个民族劳动力的缺失影响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有政治的影响、人的生命权待遇、战略力量以及民族的未来。以往我国的人口政策可能“以数为本”的思维成分多些,但今天“人口数上”就过不了“发展关”,更难以去谈“以人为本”的生育观了。

以往,独生子女人口政策执行到位的往往是受到良好教育、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家庭,而“超生游击队”等等乡村家庭,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生活环境也不如意,“生得多”某种程度上造成“人口素质的逆生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乡村人口比重也增加。请看右图,我们可以发现,进入80年代以后,乡村的人口数量增长线与人口总量增长线的差距在放大。这说明这一时期一部分乡村人口加速转化为城市人口,使得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开放二胎,对于我国劳动力的快速老化、劳动力缺失等问题会有积极的“抑制”作用。但随之有一些问题就会冒出来,如环境承载压力问题、资源有限问题。在笔者读大学以及刚踏入职场的时候,地理教材上说“石油”、“部分有色金属”多少年以后会被人类消耗殆尽。过去了这么多年,的确是有些城市、有些地区因资源枯竭而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如个旧、玉门。但新疆油气田、四川的油气田还有长庆油田等等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一些资源枯竭,但随着人口的增多、市场需求的增大,刺激着人类找矿科技的进步,矿产的种类以及储量反而在不断的增加,更可喜的是替代原料技术、耗能技术的进步,无疑“矿产原料”的价值在不断放大,一些矿产开采品位要求也日益下降。又如粮食问题,也是如此,联合国设立基金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多半考虑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世界的粮荒”危机。笔者相信,各位读者已经意识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比较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大米、面粉的消耗不是在增加,食物的种类构成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多种类选择食品是人们生活的必然趋势。再说,我们今天的杂交水稻的亩产是三十年前所不可比拟的,总体而言我国粮食总量不缺。要说有问题的话,就是存在粮食的结构性短缺,优质的粮食比重小一些。当然,如非洲发展中国家过度的人口生育还是会带来贫穷、失业、教育等问题的,因此,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我国当下的“人口观”需要辩证、科学的看待人口问题的“多面”性。

未来一段时间,银发经济将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我国的老龄化势不可挡,市场消费会受到一些影响,或许会有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劳动力面临紧张。但可喜的是,开始施行的“二胎政策”也会带来“婴幼儿经济”,一些相关产业会兴起,市场消费活力会激发。

我国解放以来,经历了鼓励生育到控制生育,再到今天的有限放开生育,人口政策出现钟摆式变化,促使公民的人口观也出现钟摆式变化,这显然不利于科学人口观的形成,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与时俱进”来解释。再一个,今天地理教材上马寅初校长的《新人口论》是否需要新的解读?。

延展思考:我们今天开放“二胎”政策是否意味着对过去人口政策的否定?请你谈谈想法?;另外,你是否赞成,我国采取不加控制的生育政策,说说理由?








新功能上线——号内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