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天津站是我最熟知的车站 从来天津上学到工作 回家、去外地都要到天津站坐车 站口买票或取票,在不同的检票口 乘坐不同的车次,前往不同的目的地 天津站,是来来往往这么久 候鸟一般的生活里 我停留或途经最多次的车站 每年6月,许多人在这里送别好友 9月,又迎来新的一大批学生 除夕前,归家的游子在这里上车或下车 不久,又一波一波的返程 1900年庚子兵变 中国人在天津站打的洋人“皆挂白旗” 70年代,许多天津人在这里送别自己的孩子 下乡知青 离别,莫愁前路无知己 相逢,意气风发为君饮 天津站, 是许多游子的始发站、中转站和终点站 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诉说者 这座历史悠久的车站,身世坎坷 在近现代的变迁里诞生、毁灭、重建 改建、扩建、焕发新颜! 天津站——前世今生 诞生——老龙头车站 1888年,唐胥铁路经塘沽修到了天津,命名为“津唐铁路”。天津火车站就在这时建起来,地址在海河东岸的旺道庄,当时只有一处站台,简陋公事房数间。其运营之初的运转、货运和客运等部分同设于老龙头货场内。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旺道庄西侧“半里许”又兴建了新设客运站,这就是俗称的“老龙头车站”。 重建——天津东站 1900年“庚子兵变”(光绪二十六年),中国军民打得侵略者在老龙头车站站房上挂满白旗子投降,车站也因此成为废墟。1902年,天津人在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车站,命名为“天津紫站”,后更名为”天津东站“,并在车站广场中央构筑“老龙头”纪念碑一座(后拆除)。 天津东站内的货车及天桥 为组织国际联运业务,在第一站台装设了上下行共用,进、出站信号机,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成功地开出了第一列国际列车。 “七七”事变以后,天津站又成为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军交锋的战场。民国时期曾被作为特等站。 扩建——天津站 1951年,在原址上重新扩建的天津站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站得到了改建和扩建。扩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客运量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 1987年,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国家领导人亲自题写了站名——天津站,自此,天津东站更名为天津站。时任铁道部部长为新站进行了剪彩活动。新建的天津站有着高大的主站楼房和矗立在在楼顶高66米的圆柱形钟楼,雄伟挺拔,面临海河。左侧有天津邮政大楼,右侧是销售百货精品的龙门大厦。主站房广场前是海河及横跨海河的解放桥,以及对岸的高楼大厦。 新建的天津站进站口穹顶上绘着油画《精卫填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穹顶壁画,由天津市著名油画家秦征等人创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7年1月,天津站又进行了一次扩建,2008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天津站站场规模为10台18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京津城际场、津秦高速场和普速场。 天津站——风光无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天津站出来,面向海河的那一边是海河广场。夜晚,灯光都打开,明黄色的光芒和暗夜里的深蓝形成强烈对比,辉煌、大气,其实还有那么一点温暖的感觉。这里从来都是熙熙攘攘,不断有人来来往往,去去回回,拎着大包小包,眉眼之间有迷茫、有憧憬、有失意、也有欣喜。 作者:北方网 每逢春运,更是在广场上排起长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它旁边,就是世纪钟和解放桥。大铁桥,看起来相当威武,可是走在木板搭建的的行人过道上,又充满小情小调的浪漫。偶尔,它也开桥,像一块饼干从中间掰开,像两只小兽摇着尾巴,面对面坐着。 作者:pingyuexu 对岸,是沿河的一排红顶洋房子,法式的建筑,欧派的调调,灯光再一打,明亮、梦幻、精致、辉煌。游船载着观光客沿河岸行进,像在一锅炖的咕咚咕咚沸起来的浓汤里用筷子搅拌,海河在夜晚的流光溢彩里,化作了一锅鲜美浓汤。 有的时候,岸上的光太好看,太匀称了,河水里就都是这种铜黄色的光,铺满了,像浆染过的布料,像反复涂抹过的油画,像雕刻出来的铜版,像手艺人吹出来的糖画儿,像城市倾倒在河床里的一汪金水,凝固了,美的不像话。 作者:艺佰摄影 这是天津站后广场,喧嚣、靓丽、太过绚烂的美,都被挡在了身后。它负责低调。 还有人,负责守护。 车站,不比其他地方 往往是经常进出,但不太容易生出感情 因为我们遇到的车站太多了 但是天津站是特别的 它是有故事的,自带主角光环的车站 值得被记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