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美岱召——文化起源

 无为zy7ny7trqk 2017-06-29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是内蒙古地区建造较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美岱召的兴建与内蒙古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俺答汗密切相关,现在所指的美岱召一代就是明朝时漠南蒙古土默特部的主要领地。故而美岱召的建造与土默特部的发展以及藏传佛教在此地的传播关系密切。此召庙在现存的重要匾额中被称为“灵觉寺”,清朝廷赐名“寿灵寺”,民间俗称“美岱召”,美岱召一名沿用至今。美岱召在明清时代与呼和浩特的大召、席力图召等同样是土默特地区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



从历史文献及史料中关于内蒙古土默特地方及寺院的记载中可以得知,美岱召的建造以及发展历史对于明清时期漠南蒙古藏传佛教历史线索的厘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明朝中后叶开始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开始在土默特地方驻牧生活,使土默特部不断发展壮大。《俺答列传中》中记载: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赵)全与自馨、彦文,天麟等遣汉人采大木十围以上,复起朝殿及寝殿凡七重,东南建仓房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楼五重,令画工绘龙凤五彩,艳甚。《俺答列传下》中记载:隆庆六年(1572年)四月,俺答请工师五彩建寺大青山。 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万历三年十月,俺答乞佛像蟒段,且城市成,求赐名。赐城名福化,量给其请。

完成于乾隆五十二年四月的《无量寺等所有寺庙始创核查记》中对于美岱召的记载是:案查灵觉寺,据大门墙上的石刻,美达尔召系大明丙午年顺义王阿拉坦汗之侄岱河台吉之妻玛沁夫人所建,寺名除用汉文写着“灵觉寺”之外,没有满蒙文匾,也无赐名等碑刻记载

额尔敦昌编译《内蒙古喇嘛教》中收录的《灵照寺始建档案》中的记载是:“灵照寺达喇嘛丹巴尼玛、鲁布桑朋楚格纂写灵照寺兴建事业成册,奉献皇上。呼和浩特所属灵照寺,从正门上方的石匾铭文得知:大明金国丙午(1606)顺义王俺答嫡孙大成台吉妻玛沁夫人修建,命名灵照寺。此外,原来有满蒙合璧寺额及御制石碑。铭文均遗失。”该档案册开篇记载着:“道光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封底面写着:“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仲夏。”

《归化厅简志》第九卷中记载道:“灵照寺,在城西二百余里,明时顺义王孙大成台吉之妻玛沁建。”

《绥远通志稿》中记述美岱召为:寿灵寺在萨拉旗县治东四十里大青山麓。去省垣可二百里。盖明代顺义王所建之宝刹也。四周环以丈余高之石墙。围约一里余。正南以砖砌一圆圭门。上建重楼。远望之全寺酷似一堡。入门数步。即过堂。堂中左右塑金刚二尊。其神情姿态。均较绥境诸寺所供者为优。亦古代艺术足珍者也。再进为正殿。前为经堂。纵横各九楹。后为佛宇。亦宽九楹。而深减其半。殿门悬寿灵寺三字立额。旁附满蒙文。正殿后附有正配各殿。凡三进。最末一进。为三级之大楼。巍峨凌云。尤称壮观。正殿左右亦有殿宇数处。或作方形。或为八角。其稍东者。即三娘子殡宫。村人所称为太后庙也。寺垣四隅。均有角楼。惜已渐旧颓坏。……安丙午为明万历三十四年之纪年干支。以清一统志及明史列传考之。则谙答死于万历九年。明史作十年。其子鸿台基袭王。十三年。鸿台基死。子格根袭王。三十二年。格根死。其长子和可图台吉先故。诸孙争立。至三十四年。其孙博硕克图始受明封为顺义王。如故事。可知此寺之创建。正博硕克图袭王之年也。或谓博硕克图受此部者。为谙答汗。谙答非人名乃国号也。谙答正译曰阿勒塔。即汉语之金。故其子孙虽受明封。而仍世世以金国为号。不独此也。他如济农、鸿台基、毛利孙等及一切蒙古部首领。凡明史并诸汉文载籍所述者。大抵皆官名爵号。其确为彼人姓字者。盖十无一二也。至于灵觉寺之原名。何时易为寿灵寺。虽无切确之年月可稽。然以寿灵寺额之有满文旁译观之。当亦不出清初康乾之世。良以尔日正清廷发扬黄教以羁麋蒙部之时。遂于关外哲里木盟别建一寺。与此寺共奉一活佛。其名寿应寺。然则此寺之易名。盖亦示与彼有联属之意耳。

关于美岱召的建造年代以及名称,包括福化城与美岱召之间的关系,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于永发先生的《美岱召别议》中就指出:美岱召不是福化城、美岱召不是三娘子庙。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美岱召既是福化城,例如李逸友先生的《土默川上的第一座明代城寺——美岱召》、胡钟达教授的《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建城年代初探》、呼和浩特文化局编著《呼和浩特文物古迹便览》、荣祥先生的《福化城考略》、薄音湖教授的《明美岱召泰和门石刻考》等。关于这一问题除依据分析史料以外,至关重要的就是美岱召城门——泰和门上的匾额

6/4-2美岱召泰和门匾额

1606年修建的城门——泰和门匾额见上图上刻有113个汉字:

“元后敕封顺义王俺答呵娣孙钦升龙虎将军天成台吉妻七庆大义好五兰妣吉誓愿虔诚敬赖三宝选择吉地宝丰山起盖灵觉寺泰和门不满一月工城圆备神力助佑非人所为也

皇图巩固 帝道咸宁 万民乐业 四海澄清

大明金国丙午年戊戌月已巳日庚午时建

木作温伸 石匠郭江”以及汉字上方一排藏文。藏文为:thams cad khye n pa gsod nes gya tsho la na mo/,后面的藏文是由梵文音译而来,应就是“迈达里”。藏文的内容就是“迈达里顶礼索南加措”。1606年之后的关于美岱召的文献资料中多以此碑文作为主要信息记录。

据此可知美岱召汉名灵觉寺,泰和门修建于庙宇修建之后的1606年。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俺答汗14世纪末修建了美岱召。之后黄金家族俺答曾孙云丹嘉措被指认为是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转世,前往西藏。1602年西藏派迈达里呼图克图坐床于土默特,应就是到达了灵觉寺,因而灵觉寺得名“美岱召”,即是“迈达里”召的音译。从此民间就称此寺院为美岱召,也将此地泛称为美岱召。读识泰和门碑刻以及相关的史料可以得知,在美岱召的修建过程中有大批汉族工匠参与其中,蒙、藏、汉民族交流融合也作用于美岱召。

美岱召的建筑形式在很多学者的论著中被称为是“城寺”。美岱召主要建筑有:泰和门、大雄宝殿、三佛阁、太后庙、乃琼庙等。所有美岱召的建筑体现出来源于藏地的建筑样式,受到汉地风貌影响以及蒙古民族审美意识注入其中的建筑样式。在文献史料中可以了解到俺答汗与其子孙三代曾多次向明廷征战、请赐、封贡、互市等,与内陆多有往来,必然对内陆文化多有借鉴;其次,同时在文献史料中记载有关于其祖孙三代与西藏、青海等地频繁而密切的联系,当然西藏、青海对于内蒙古宗教文化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与此同时在明中后期有一部分汉族人民从中原汉地迁往此处生活,也对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主要来源于西藏本地,即从俺答汗与索南加措的往来肇始,蒙藏汉等民族之间的多民族融和自此再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

下期预告:内蒙古美岱召——壁画艺术





佛教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