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闻“雷歌班子”关注雷歌雷剧传承和发展

 jtq感恩一切 2017-06-29

《麦里骨》——李柏霖

来自徐闻视窗

03:40


   雷歌也称雷州歌,它是广东省四大方言歌之一,是雷州半岛的民歌。它记载着雷州半岛悠久历史,也是雷州半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食粮,2008年雷州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剧源于雷州歌,是广东省的地方剧种之一。湛江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雷剧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雷剧是雷州半岛土生土长之文化艺术瑰宝,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靓丽的一枝奇葩。2009年雷剧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雷州半岛建制于秦朝,雷州半岛现在大多数居民是闽南先民的后裔,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独特雷州民歌,成为雷州人的诞生、迁徙、劳动、生活等一部口传的历史。雷州歌衍生出雷剧,雷剧的唱词就是雷州歌。



 

   在雷州半岛,不论是文人雅士或平民百姓,不论是年迈老翁或村姑牧童,都爱唱雷州歌,创作雷州歌。雷歌自由腔调开口即唱,使雷歌代代繁衍生息,传承下来。目前,雷州歌已经广泛分布在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以及历史上在雷州半岛迁往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地区。 
 


 

   雷州歌在雷州半岛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它是雷州半岛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成为人们了解雷州半岛的历史、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等主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变迁,雷州歌的主题思想也不断升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运用雷州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们用雷歌歌唱美好生活。



 

   音乐唱腔是雷歌、雷剧的最大特色,但由于雷歌、雷剧的唱腔比较单调,旋律基本千篇一律,缺乏广普性。近年来,虽然雷歌、雷剧的唱腔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由于新唱腔普及率不高,加上一些业余雷剧团雷剧剧目的雷歌唱词粗制滥造,有的甚至出现粗俗现象,这使雷歌、雷剧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
 


 

   雷歌、雷剧唱腔一直是雷州半岛人们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近日,“雷歌班子”的歌神们把眼光再度投向雷歌、雷剧,甚至眼光触及今年来兴起的雷语歌曲,关注雷歌、雷剧和雷语歌曲的传承和发展,歌神们以关注雷歌、雷剧、雷语歌曲为话题,用雷歌唱出他们的忧虑和心声…


 

(简陈明 唱)

雷州半岛人都唱,

广东方言四大歌;

史传流行在宋代,

今日远传到南洋。

 

(曾权 组歌)

源远流长雷歌剧,

自古以来有韵味,

戏唱人间古今事,

历史悠长几百年。

 

雷歌几百年传唱,

歌起田头和山坡;

如今雷歌高大上,

也上舞台大戏场。

 

(陈光明 唱)

雷歌班子用微信,

建个歌群好创新;

传播雷歌和雷剧,

不愧是群文化人。

 

各路歌神齐响应,

大家赞成一条心;

传承雷歌献良策,

建议条条说不停。

 

(蒙婉冰 唱)

雷歌班子名声响

精品歌文传四方。

关注热点诛时弊,

社会文明它褒扬

 

(简陈明 唱)

雷州半岛地域广,

雷剧巡演各村乡,

雷歌流行全半岛,

雅有村民建剧团。

 

(曾权 唱)

新寮西山李永创,

海岛成立雷剧班,

编剧排戏并演出,

也似专业雷剧团。

 

(李明刚 唱)

文化楼前村民醉,

雷歌感人通夜晖;

曲调悠扬传村野,

歌声迷人醉忘回。

 

(陈光明 唱)

雷歌押韵一二四,

也像七绝古体诗,

一三句末声调仄,

二四为平调要圆。

 

雷歌尽量用宽韵,

易找字词歌易兴;

韵窄唱歌字难找,

难找字词歌难成。

 

雷歌追求口语化,

百姓语言百姓歌;

最忌高深太拗口,

易懂通俗好流行。

 

雷歌要唱正能量,

思想内容要健康,

批判讽刺丑和恶,

歌赞文明事和人。

 

(杨大江 唱)

谁说雷歌落俗套?

雷话歌文格调高。

七字四句歌一首,

出手个个像文豪。

 

(周小莲 唱)

传承民俗咪发嗦,

雷语雷人唱雷歌;

雷歌响彻全半岛,

歌声悠悠到南洋。

 

(李明刚 唱)

雷歌堪称是瑰宝,

半岛人人爱雷歌;

日出做工夜看戏,

岁月长长歌相和。

 

雷剧精品人人赞,

剧情感人泪汪汪;

唱腔新颖人喜爱,

歌韵悠悠歌声扬。

 

(杨大江 唱)

回忆幼年五岁半,

跟母赶场看雷歌。 

戏唱人间千秋事,

才知世情暖和寒。

 

如今人生走一半,

雷歌情迷雅偌大。

今日抒怀歌一首,

满腔深情唱年华。

 

(谢季希 唱)

雷歌雷剧要打扮,

就如美人换新妆;

曲韵要随时代走,

薪火相传创辉煌。

 

老腔新唱并不难,

配器加入现代风;

雷歌创新与改革,

新韵新词登大堂。

 

(陈光明 唱)

雷歌也要有人教,

小小少年学到大;

唱歌只放无师傅,

唱坏喉咙歌难成。

 

处处都有好歌子,

最是锦和歌好听,

六极歌祖兰香姐,

连珠高徒享盛名。

 

斗歌不要像吵架,

莫垮出词乱懵骂;

斗歌也要讲规矩,

口舌文明面笑螺。

 

(曾权 唱)

雷歌传承要人教,

代代相传唱雷歌;

后继有人歌呐久,

歌要高雅才远行。

 

雷歌传承要到位,

拓展才能向前推;

传统唱法要改革,

雅俗结合要齐全。

 

文化部门须重视,

传承发扬重实施,

大刀阔斧来改革,

唱词雅俗唱腔圆。

 

专业剧团要担当,

培训指导到村乡,

传承寄望下一代,

雷歌倡导进学堂。

 

(陈光明 唱)

雷歌唱腔要改进,

旋律唱词要创新,

雷剧也要大改革,

适应潮流现代人。

 

雷歌旋律要优美,

喜怒乐愁也有悲;

悲时调低声泪下,

情到喜时高嗓门。

 

雷歌腔调要重整,

喜怒哀乐要分清;

唱歌不能总哭调,

腔调歌文要合情。

 

剧本创作要高雅,

更要通俗容易听;

唱词只放听不懂,

雷歌剧场无人行。

 

(简陈明 唱)

湛江雷语歌最早,

  要算《阿强和阿花》;

柏林堪称是鼻祖,

唱歌远传日内瓦。

 

(李柏霖 唱)

雷歌精英多泛泛,

活跃歌坛在各方;

雷歌发展路遥远,

同心才能百花红

 

(陈光明 唱)

雷话歌手要赞赏,

歌美情浓人高望;

唱响雷州三县市,

粤西扬名柏霖娘。

 

(周宏进 唱)

雷语歌曲要打响,

歌词旋律非一般;

用心创作出精品,

有朝一日变凤凰。

 

(杨大江 唱)

雷歌是个古文化,

推广传承意义大。

发展雷歌要靠谁?

全靠咱人去打磨。

 

(朱孔 唱)

同乡同土同文化,

同唱一条雷州歌;

传承弘扬为己任,

同心协力棋一盘。

 

传承雷歌古文化,

任务条条重如山;

唱腔唱词要改革,

要去粗俗添精华。

 

(杨大江 唱)

雷歌流传有困难,

只因普及不舒张。

若从学童来抓起,

雷歌久传三雷人。

 

雷歌传承要真抓,

政府肩头责任大。

政府只不牵头做,

民间说龙都是蛇。


编写:简陈明

徐闻视窗投稿微信:iXuWen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