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年来,为什么有大量的知名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农业,最后却亏得一塌糊涂?

 文档zhan360 2017-06-29

4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问问,为什么美国的农民却能够稳定地赚钱?毕竟农业面临的风险(天灾、病害等)大家都一样,美国的农民也未必见得比中国农民更加勤奋。大致厘清中美农业之间的差异,就能弄清楚为什么在中国做农业始终是亏损的了。

最典型的差别,在于两国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不同。

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但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大约600万人);与之相比,中国农村人口有6亿人,占总人口的44%。

由于农业人口相差很大,中美农民所拥有的耕地面积相差也非常明显。2010年,美国的农场约有220万个,农场占地面积为9.2亿英亩,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为418英亩(相当于2500亩),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52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因为农民拥有土地的规模不同,所以注定中美农业之间差异非常巨大。

1,两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完全不同。美国的农场都是大型机械化,采用统一的、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管理,所以差能稳定、成本可控。但中国大量是小农生产,经验和技术都十分传统,抗灾害的能力非常差。即便是一些想做集约经营的企业,也未必能达到美国一家农场的生产规模。

2,农民少了,农业协会的建立也要容易得多。美国拥有强大的农业协会,比如大豆有大豆协会,玉米有玉米协会,协会可以从总量上控制产品的生产。你试试在中国将上亿种植水稻的农民弄成一个协会?这个难度简直比登上太阳还要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很多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因为大家都是一窝蜂地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协会去协调大家的产量。

农业协会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协会强了, 还可以帮助农民去协商价格,还可以搜集最重要的市场信息,甚至游说政府影响国家政策,这是单个生产者无法做到的。

既然农业集约化的好处如此之多,为什么中国不往这个方向走?

这要归结到制度因素。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国家这些年也在鼓励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但这样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一家企业想要说服大量的农民将土地交给自己经营,这样的协调工作是非常艰难的,而且可能面临违约的风险,所以即便是那些有志于做农业投资的企业,可能连土地流转这一关都没法解决。

由于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农民个人只拥有使用权,企业拿到土地搞集约化经营,承受的资金压力会非常大,因为银行是不承认土地所有权可以质押用于贷款。虽然这些年各有关单位也在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并非朝夕所能克服。

所以,中国农业大起大落,中国农业投资面临的困难,实际上是制度上的困难。病害、自然灾害这些都只是技术问题,全世界农业都有,并非中国农业投资很难赚钱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亏得一塌糊涂?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补贴农业企业;所以便有大量的知名企业选择投资农业,都想来抢分这块蛋糕!

首先,这些亏损企业目标肤浅、急于求成,这样做的企业根基一定不牢!

其次,做农企不是做短线,要有长远的思想准备;前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租地、田地规整、购买农具农机、聘请农业技术人才、建加工厂、选品种项目、找市场等!这些事情如果没做到位,就只能亏损了!

最后,国家的补贴资金,也不会给这些不踏实的企业!

只有踏实的农企,做好产品品质,做好品牌,并且能够带动地方发展,这样的企业才是有前途的,国家才会给予资金补贴!

都说农业周期长风险高,但农业又是最有前景的朝阳行业。很多有志之士加入到农业的队伍中来,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土豪老板,为何却亏得一塌糊涂?

一、政府很重视农业,但不一定重视你。

二、投产周期长,考验着你的耐心和经济实力三、自然灾害远比想象的频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却依然非常脆

四、农产品总体过剩,供大于求,市场风险巨大

五、农产品价格依旧十分低廉

六、农村民风每况愈下,和周边农民矛盾难以处理

毋庸置疑,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水平、农产品产量质量、农民富裕程度等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农业并没有因此改变其在GDP增幅中无足轻重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其弱势性和弱质性,也没有改变其“靠天吃饭”的本性。2014年,网络上有一篇长文,题目有点“骇人听闻”:《危险的农业投资》,文章列举了大量投资农业陷入窘境的实例,最后断言,大部分农业投资将死于亏损。

曾几何时,一句热词流行于坊间:“做农业需要情怀”。本人深觉此话在理。热衷做农业往往起始于情怀,情怀是什么?就是热爱,对乡村环境的热爱,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对栽培作物的热爱,对农业科技的热爱,抑或对蛙鸟蛇虫的热爱,为了上述喜好而投资农业、经营农业,这就是情怀。

农业作为弱势行业,也许真的只适合于有农业情怀的人做的,没有对农业的热爱,只是资本逐利的目的,真该三思后行。当然,闲钱太多以烧钱为乐者、名为做农业实为开发房地产者,或通过投资农业欲洗白黑钱者除外。

为什么投资农业却不赚钱?

因为农产品价格有周期性,也许今年赚钱,明年就不赚钱了,投资就有可能出现亏损。此外农业产品受生物规律和自然气候条件的根本制约,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周期性。而且还受政策调控的影响。

首先,利润很难稳定的保持。

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净利润在3%—5%左右,而且常年稳定。但是农业很难预测,农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

以猪肉价格为例,去年是猪周期被打破,猪价大幅上涨,生猪价格最高时达到20.87元/公斤,养猪场赚到钱了,然而从从今年开始,猪肉价格开始下跌。今年6月7日的生猪出厂均价只有13.43元/公斤。那时跟风新建的养猪场损失惨重。

其次,农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定价。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

所以,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三,人工是个大成本。

如果企业是生产农产品,则场地、草料、人工、资金等成本高,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也难挣钱。再看市场上那些节节攀升的农产品价格,基本有一条规律,凡是能够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就涨得慢甚至比较便宜;凡是无法工业化、机械化的,肯定比较贵,而且一年贵似一年。过去嘲笑发达国家水比奶贵,菜比肉贵,如今在中国也差不多了。

像养殖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

第四,要看到底烂了多少?

农产品销售更大的问题是保险、贮藏和运输损害问题,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

第五,挣钱难,赔钱容易

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起来却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润根本经不起天灾人祸的冲击。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利润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

2014年春节前后的禽流感传闻导致全国家禽业受到重创,价格下跌,销售不畅,广大家禽养殖场户损失惨重,但这个损失谁来赔?

要想做赢现代农业,你要懂政策、懂农业、懂合作、懂营销、懂管理、懂创新,还要懂自己。真正的现代农业模式还是需要认真研究下的。没考虑好之前,最好还是不要一脚踏进去!

这几年,有些知名企业开始投资农业,其中不乏联想、恒大等知名企业。想想看,田园生活、天然氧吧,远离城市里的喧嚣和雾霾。夏日里,青山绿水,高天流云;冬日里,温室大棚中暖意融融,青翠欲滴,赏心悦目。

也许你正在农业的岸上举棋不定,也许你正在农业的岸上跃跃欲试,此时你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投资的充足依据,请你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投资农业?因为你的投资是一个商业行为,你需要利润来支承你的经营。如果你没有,你做的将是个慈善事业。

联想集团在投资农业前,曾花巨资聘请了一个知名的农业顾问公司,做了一个研究报告,解决的是三个问题:我们能不能作农业?做什么?如何做?而且联想集团将自己农业投资的利润预期是几年以后。


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投资收益率最高的行业是什么?

是农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说的是,年化收益率一万倍 的故事。

这里的收益当然是要扣除人工成本的,毕竟你一年到头炒股,也没计算自己的人工成本。

而农业不同,投资成本低,如果自己家有地,连本钱都不用出。

种小麦,10斤的种子播下去,什么化肥、灌溉全不用,就完全天然生长,你都不用照顾,一年到头,也妥妥500斤小麦。收益率50倍。厉害吧?

换成水稻,就更厉害了,10斤种子,亩产能到1600斤,一年还能三季稻,这是500倍的年化收益率。

种水果,就更厉害了。我家就是种这个的。一株果树苗不到一块钱,种在地里,3年就开始挂果,5年后,每年都能产200斤的苹果,每斤苹果你卖4块,就是800块。年化收益率800倍。如果把苹果做成果汁、果酱就更厉害了,每斤能卖10块以上。收益率上千倍。

这真是个暴利的行业!希望大家都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吧!

这才是真正的: 0投入,0风险,高收益,可持续。 不服来辨!

--------------------------备注的分割线---------------------------------------

以上文字,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事实上,地球人都知道。农业当然不是暴利的行业。

然而文字逻辑偏偏说的通。

的确,如果去除人工成本,农业或许算得上是暴利的行业。

然而,现实中当然不可能去除人工成本。

一户农家,一年种10亩小麦,产8000斤粮食,八千块钱年收入,不如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一户农家,辛苦种10亩果园,产五万斤水果,三四万收入,也不过是白领三个月工资。


然而,对于那些撸胳膊挽袖子、想在农业领域大干一场的朋友们,我想说:农业如果那么容易赚钱,农民早就发财了。农业投资不一定是馅饼,还可能是陷阱。

其一,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自有土地加上简易生产设施,固定资产投入少;

其二,农民不交“五险一金”,劳动力成本极为低廉;

其三,看看天空中的雾霾,再看看污染的河流,何谈有机农业?

如果真的扎根农村,你会感受到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环境脏乱差、文化生活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那些胸怀农业财富梦的朋友,我还想再追问一句:你了解农民吗?你对土地有感情吗?

1962~1979年,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感召下,中国有过1000多万城镇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俗称“知识青年”,但后来真正在农村扎根的人数只是个零头。想投资农业的朋友,就相当于21世纪的“资本知青”,你会是那个坚持到最后的“零头”吗?

近年来,数以千计的“煤老板”和“房老板”进军农业,广告开道,跑马圈地,“高举高打”很是生猛。然而用这种方式能否玩转农业,我持谨慎观点。无论是种粮还是养猪,在投资之前,我们需要需要好好测算一下一亩地能够有多少产出?

其一,在工业领域,我们可以斥资建造N层厂房,农业可以这样吗?一楼种玉米、二楼养花、三楼喂猪、四楼放养?

其二,农业不算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纵然有袁隆平这样的大师使出洪荒之力来培育高产品种,从1982年到2017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历经35年也只是翻了一番,被IT行业的摩尔定律甩开了好几条街。

其三,天灾对于农业是一种不可抗力,冰雹、低温、台风扑面而来,就算天气预报准确无误,你站在田间地头,看着满地的谷物,也无计可施。而当动物疫情暴发时,养殖业更有“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一说法。

过去这二十年,得益于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农业领域真正迎来蓝海机遇的只有两个行业:乳品加工业和玉米加工业。请注意,都是“加工业”,养奶牛的和种玉米的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如今,这两个行业也夕阳西下,进入到惨烈的洗牌期。

总体而言,农业的壁垒很低,鱼龙混杂,无序竞争,这时候要“愚公移山”,怕是“自作多情”“孤芳自赏”。伴随着城镇化进程,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守田园的多为老人和妇女,这种状态还能持续十年。

十年以后,土地大规模流转成为现实,农业才能进入真正的工业化时代。所以,想投资农业的朋友,再耐心等待几年,目前可以积极探索,细水长流,却不宜大举投资进入


最后,在回到最初农业投资,在农业投资的领域大体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小众高端化,一个是规模标准化。但无论哪一个都离不开“创新”二字。

但现实中的农业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而你能解决其中的问题,通过投资,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你就能抓住其中的商机。

谢谢邀请。第一,大的企业有资本。可以完善各种农业配套设施。具备现代农业发展之要求。第二,可以大力流转土地,达到国家对现代农业的面积要求,可以拿到国家相关补贴。但是,他们倒在什么地方了呢?倒在市场和劳务上。为什么这样说?首先都有一个劳务预算不假,但是农村劳动不像工厂做流水线,各个环节都有变化。打个比方说种辣椒,如果苗期除草不及时,施药不及时,那么成本就会高很多,产量也会低很多。会增加除草的费用,药物的费用,这些都需要劳动力来解决。市场价格变化,原本预算卖一块,结果呢?卖了三五毛!你想想,千亩是个什么概率?还有一种是做观光农业,结果呢?没人来!其实他地里的农产品是不上市的,要不就是太少,要不就是实验。你想想,他原本是打算在观光这一块去挣钱的,结果失误了。土地流转价格过高,以为自己有本钱,一千五或更高流转土地。前期投资该是多少不需要我细算。国家的确对这些企业有补贴,可是补贴能补回你的成本吗?有些企业还流转土地种小麦,你能不亏吗?农户自己种他是没有计算劳务成本的,怎么弄还是挣点。而企业呢,全部雇请劳动力!所以呢,最后就是亏损!现在什么科技园,产业园,有多少是盈利的?国家补贴一来就是几百万,完全没有补贴或者是按照给农民的补贴标准哪个不是死翘翘?谢谢!

农业公司很容易财报造假,因为农业公司的资产不是体现为扇贝,奶牛等活体资产,就是树苗等农作物,这就为审计师现场核查造成了很大困难,这是其一;其次,跟餐饮业一样,农业公司的交易环节多采用现金交易,没有银行的单据作为第三方凭证,这也导致了农业公司报表搀水的便利。最重要的原因,投资就是投人,农业公司创始人出身局限,思维不够开阔,比如明星项目五峰农业就是拿到投资后,扩张速度太快,资金链断裂只能跑路。

但不能以偏概全,农业,特别是高效农业是以后发展的大方向。虽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项目周期性太强,比如著名的猪周期,但是农业发展不强,中国人吃什么?几个明星项目亏损了,并不能代表中国农业的全部。

有些企业投资农业的目的不纯,有些企业对农业投资过于乐观,有些企业对农业的特性没有吃透…………


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和能力积累的,且知名企业没有真正看懂一些行业的竞争规则和能力要求时,往往站在自我陶醉的基础上简单判断:我在某某行业创造了奇迹,做农业这种简单的种植活动肯定一点问题没有。这种浮躁的想法和简单的判断是一种眼高手低的表现,例如:一些高水平的行业专家和知名学者往往无能力搭理自己的生活起居,难道这些专家能力很差,并不是他们能力差,而是他们找到了他们发挥能力的方向。企业同样存在这种问题,特别是很多带企业成功经济开放初期,当进入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后,他们还抱着落后陈旧的思想,寄希望用以前成功的经验复制,他们忽略了进入经济碎片化的现代社会,战略和资源整合能力才是未来成功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