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让我欲罢不能必须一口气读完的书

 杏坛归客 2017-06-29


写在前面:

如果你一直关注我们,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新栏目。

人生太短,好书太多。

我请来了不同领域的人,分享他们的私房书单。

这些书,首先是他们喜欢,并认真读过的,从中你可以窥见不同的性情和兴趣。

这些书单可能是大菜,也可能是清茶。

总有你的同类。

也有不同的风景,一起看看如何?

   

——观澜君     





我们似乎不主张快速地阅读,因为书需要“品”,需要“慢”,但是总有些书对我来说,就是一段急不可耐、心急火燎的旅途。 


有时是小说,人被紧凑、刺激的情节牵引,那种求结局的心理完全占据身体,手速速地翻着,眼睛一目十行地运转着,有些细节描写已经容不得慢慢咂摸。过程中,你恨作者还不给个痛快、说个明白;读到头,难免怅然若失,觉得人生幸福、兴奋的时刻总是短暂。 


有时也可能是散文集、杂文集,就像遇到一位知己、一位良师,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着急忙慌地读完肯定不对,但急于吸收他们的思想,不求融会贯通,好歹知晓一二。 


以下这些图书就是曾经让我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的书。感谢创造这些书的作者们,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塑造书中人物、故事和道理的上帝,也是操纵我急性子和不淡定的大师。 





余华·《兄弟》上 








荒诞,绝对的荒诞;


转念一想,真实,无比的真实。 


很难得碰到一本书中的一号人物,从头到尾对他都没好感、甚至厌恶,但仍然希望他能过得幸福。




莫言·《生死疲劳》 






读这本书的时候,作者还没有获诺贝尔奖。


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才是文学家啊”,你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在格局建立、想象搭建、文笔雕琢上的精湛技法。

 

说实话,具体情节我忘得有点差不多了,但一想起这本书,就觉得自己当时看得太用力,看到后面真的有点疲劳。 





季羡林·《留德十年》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坦率,对于人生道路上那些踟躇、爱恨、软弱的坦率。


我们总容易把大师“神化”,他的学术成就似乎便是他人生品质的全部,一切优良的品德都自然依附他个人。《留德十年》让我真正地懂得“何为大师”,对世界怀有热烈的情绪,维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做有怨有悔但不改初心的真实自我。 




吴晓波·《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我是在柏林的博物馆岛上参观排队时读的电子书,读到我有种想让那个队可以一直排下去的可笑情绪。 


书名很鸡汤,内容也有点,但是聪明人熬出来的鸡汤值得喝,他不想让你愚昧天真地看待世界,而是告诉你怎么敏锐、精明地和这个世界交往。




刘绍华 ·《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 





这是本有血有肉的学术著作。很喜欢豆瓣一本书评的标题,《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凉山,又上梁山》,那里的少数民族青年渴望融入现代社会,无知无畏地“出去耍”(很多时候就是去成都打工),但总身不由己地逼到社会边缘的死角、生命被吸毒和艾滋所戕害的绝境。


为何如此?为何一系列的援助和干预措施也失效? 凉山兄弟的脆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无能和不堪。




祝勇·《故宫的风花雪月》 





如果你曾经或现在喜欢余秋雨,祝勇的作品肯定是你的“菜”。 


如果你已经不喜欢余秋雨了,也不妨试试这本书。毕竟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疲于钻研文化的理论,但是热衷文化味道浓重的历史(或野史)和故事(或八卦)。 




村上春树·《1Q84》1、2、3部





我这种急性子,先天就和慢调调的日本文学八字不合。很多日本的作品真的是拿起来,我又放下,就不再拿起来了。 


读《1Q84》第一本,我无数次想放弃,故事乱七八糟,人物稀奇古怪,不知道作者想干嘛。坚持到第二本,忽然之间,一切豁然开朗,才恍然大悟作者布了一个多大的局,那一刻无比感谢自己的坚持,然后开始享受下面的酣畅淋漓。 




乔治·奥威尔 《动物庄园》 





据说这本书在英国出版的时候,奥威尔去书店,一遍遍地把书从儿童读物的书架挪到政治、社会类。 


这本书就像是个小朋友说了个特现实的悲剧、特深刻的道理,读者既觉得这个孩子够聪明,更感到我们这个世界太残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