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琵琶可以玩到世界上吗?我说可以 | 一席第378位讲者吴蛮

 提婆多罗 2017-06-29

吴蛮,琵琶演奏家。五获格莱美“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乐专辑”提名,马友友“丝路计划”重要创始团员。《波士顿环球报》曾评“吴蛮是属于极少数改变了其所演奏乐器历史的演奏家”。


这个就是中国音乐的特点:它在音与音之间经常留白,留空。留出来并不是说没有音乐,断了音乐;它是连着音乐,留白之间比音乐、比演奏的时候更抓人。白居易的诗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这种感觉。



玩琵琶
吴蛮

我今天的题目是《玩琵琶》,我想跟大家分享我是怎么玩琵琶这个传统乐器,是怎么把它玩到世界的舞台上。

 

我生在杭州一个艺术家庭。我的父亲是画家,妈妈是幼稚园的老师。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艺术的大杂院里面。我们那个院子住的有京剧团、歌舞团、曲艺评弹团、昆剧院,还有美院。五花八门,但是都是在艺术行业。我当时最享受那样的生活环境。放了学,趴到窗口去看他们排练,自然而然地从小受这样的熏陶。

 

到了9岁的时候,我学了一个小的乐器叫作柳琴,比琵琶要小一点。那个时候老师是从歌舞团仓库里面拿出来一把破的柳琴给我学。到了12岁的时候,我的柳琴老师就跟我说:“我没办法教了,你所有的曲子已经都学完了,我们换一个大一点的吧。换琵琶吧。”




从12岁开始,这个琵琶就一路跟着我,跟到今天,现在还在。到了13岁的时候,全国艺术院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可能在座的不一定知道,但是像我们这些60年代生人的都记得那个时候的情形。然后我就去考,考到了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的中学。就背着琵琶离开美丽的家乡杭州,到北京去了。

 

那时候北京也没有任何亲戚,但是一路走来,我前后跟了四位中国最最优秀的琵琶老师学习:邝宇忠老师,陈泽民老师,刘德海老师,林石城老师。也许有的名字你们不太熟悉,但是他们都是中国最优秀的琵琶教育家。我非常幸运。


中学毕业以后升到大学,升到大学以后又被文化部保送了——因为功课好啊,每次都考优,不用考试就直接送到了研究所读硕士。毕业以后又去参加全国的传统乐器表演的比赛,琵琶又得了第一名。然后就留校了。我们都知道,一般中国的大学优秀学生都留在学校作为师资力量,属于近亲繁殖那样的。




这是很多很多孩子梦想的一个人生。当时我经常会坐在琴房里面看着窗外,我想我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不想教书,不想当老师,我想演奏啊。

 

8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外国的剧团、外国的乐队来到中国,特别是在音乐学院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听他们讲课、听他们演奏。我当时心里对自己讲,我一定要出去,我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要把琵琶带到外面去,看看我能不能够活下来。

 

1990年的时候,美国跟现在非常不一样。那个时候对大部分美国民众来讲,中国的概念特别特别浅薄。对中国文化、音乐,应该基本上是属于零的认识,更别说琵琶了。所以当时对我来讲是非常沮丧的一个时期,一切从零开始,突然一下子从上面“唰”地掉到低谷。现在讲起来大家好像没有太多感受,但是那个时候我自己确实感受到了。语言也不通,人家也不知道琵琶是什么中国乐器,连中国人人家也不是特别地看得起。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走很多传统音乐家在海外闯荡的一条路:就是去表演。去哪里呢,从最最最最基本底层开始。比如说我去教堂,去老人中心,去医院,去学生活动中心,去小学、中学,甚至就是华人的社区演奏。演奏什么呢,演奏琵琶传统的曲目。这也是可以走的一条路,因为很多传统音乐家也在走这样的路。

 

但是我后来慢慢发现不行,这个不是我想要的。为什么?那个感觉有距离感。因为很多来听的观众,或者他去过中国,或者他对中国有一概念,了解一点点。那他是来看看热闹,看完了,听完了,鼓鼓掌,“好啊好啊”叫一叫,然后就走出了音乐厅。可能到了晚上他就忘掉了,他根本记不得你刚才在演奏的是什么,他可能只记得有一个中国女孩弹了一个很奇怪的乐器。

 

后来我就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我可以真正地跟当地的人去对话。那就是合作。二十年前叫合作,现在热门词儿叫跨界。我们现在来听一段音乐。

 


大家熟悉吗?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对了,是印度音乐。下面这张图是美国非常著名的现代派的弦乐四重奏,叫Kronos Quartet,Kronos四重奏组。




刚才那个唱的,是印度非常德高望重的宝莱坞的音乐家。她唱了上千首的印度电影插曲,她的先生就是写音乐的,写了上万首我们熟悉的乐曲。她叫Asha Bhonsle。所有的印度人只要听到她的名字,都会感觉像见到上帝一样尊敬她。




还有一个非常有名印度的鼓的大师叫Zakir Hussain。加上我,中国的琵琶。三个国家,美国、中国和印度。当时我很喜欢印度音乐,因为我觉得印度很多的弹拨乐的声音,跟我们国家的弹拨乐的声音非常相似。而且我们跟他们都是有关联的,这些乐器在历史上都是互相有关系的,都来自于一个祖先。加上印度的电影音乐有很多流行音乐的因素,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方法。

 

这张唱片它的中文名字叫《你偷了我的心》,是印度一个电影里面的插曲。这张唱片那一年得了格莱美最佳跨界唱片的最佳提名奖。


我之后慢慢慢慢地又得了什么美国艺术家大奖,什么年度演奏家奖。也有些媒体开始就评论我,说是我改变了这个传统乐器的历史。所有这些荣誉其实都出自于这一件乐器,中国传统乐器——琵琶。

 

在座有多少人了解琵琶的历史吗?琵琶来自中亚。你可以仔细找,有好几种琵琶的样子在这幅敦煌的壁画里面。




唐朝的时候,琵琶从波斯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中国在汉代的时候也有一种弹拨乐器,所以这两种弹拨乐器的结合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琵琶。当然,从那个时候到现在,琵琶已经改变得非常非常大了。今天我手里拿的这个是现代的琵琶,这个版本应该是清末的版本,已经形成了这个样子。我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见过明代的一个琵琶,要比它小很多,我戴着手套拿了一下,也非常轻。我们看到的这些品位是毛竹做的。这些品已经加了很多了,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一直往上加。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明代琵琶


琵琶在古代的时候我们是用自己的手弹的,50年代 60年代开始改了,因为我们的琴弦换掉了。琴弦以前是丝弦,非常的轻;今天我们用的是钢丝弦,响了很多。以前的琵琶是一个小规模的演奏,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很大规模的。所以现在都是用假的指甲来演奏。

 

琵琶的音乐特点,我个人觉得它的魅力还是在于那些文曲,就是我刚刚开始弹的《夕阳箫鼓》,那是琵琶的特点。很多很多左手的,特别文人的那种,很深沉的一种美学,很细微的变化。这些东西是其他国家弹拨乐器没有的,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或者我们说东方人特有的特别含蓄的一种表现。



很多人可能知道《十面埋伏》,但是琵琶像《十面埋伏》这样的曲目就两首,一首叫《十面埋伏》,一首叫《霸王卸甲》——就是项羽,霸王卸甲。就这两首是特别的戏剧化的,张力性很大的。大部分的曲目都是很平稳的、很淡雅的。


琵琶在清代以前是没有乐谱的,都是口传心授的。到了清代末年的时候,琵琶大师把它记下来了,形成了一本琵琶谱子,一共只有十三首琵琶谱。所以我们到今天大部分人演奏的古曲就是这十三首琵琶古曲。

 

我来做一个小小的示范。我这一段小小的音乐是在敦煌石窟里面发现的一个琵琶的曲调,那是很简单的一段旋律。但是当年的琵琶和今天的琵琶非常不一样,听上去有一点像日本的东西,又有点像中亚的东西。我根据那个曲调自己写了一个曲子叫作《静夜思》。静夜思就是一种意境。


这个就是中国音乐的特点:它在音与音之间经常留白,留空。留出来并不是说没有音乐,断了音乐;它是连着音乐,留白之间比音乐、比演奏的时候更抓人。白居易的诗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这种感觉,特别像中国画的留白。我们现在听一下,请大家特别注意我的左手的一些细微的音乐表现。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的左手的很多很多很细微的变化,一些低音区的变化。我想寻找琵琶在古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声音,一个什么样的感觉;这个乐器跟我们现在听到的是非常不一样的。

 

音乐是一种特别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每个人演奏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他们的表达音乐的方式也不一样。像东方人,我们相对来说含蓄一点,尤其是这样的乐器,譬如说古筝、琵琶、扬琴、古琴——古琴是更是文人的乐器。那么可能南美的非洲的就比较奔放,他们都是在室外的演奏。所以这种在审美上的区别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往往是这种不同的东西存在在一个世界上,存在在这个地球上,才变得有意思。

 

我讲一个小故事。大概二十来年前,我开始在纽约跟爵士音乐家玩儿爵士,也是想了解到底什么是爵士。因为我们那个年代中国没有爵士,我只听说过爵士乐这三个字儿,但是具体爵士乐是什么样的形式我不知道。这个爵士乐队是芝加哥的一种风格。在美国,爵士有好多种风格,也跟我们传统音乐一样,北方啊、南方啊,有很多不同的风格。芝加哥是什么风格呢?它跟新奥尔良不一样,新奥尔良相对来说比较传统。那么芝加哥的,尤其是这位演奏家,他自己是吹萨克斯风的,他做了很多创新。他在他的乐队里头用了手风琴,用了南美的鼓。所以他来找我就特别理所当然,因为他想要变化。

 

那天我去了,进了排练厅。然后我就到处看,到处找,一直没坐下来。他们说你干吗呢,我说我找谱子呢。人家就看着我哈哈大笑说:“没谱子。”我说没谱子我怎么弹哪?我怎么演哪?“我们都是即兴的。”然后我傻了,我说什么叫即兴啊?他们说我们就是听着,大家一起来吧。我就硬着头皮坐下来了。就听着他们一段主旋律,然后每一个人独奏一段,每一个人独奏一段,接着就轮到我了。我说我不知道怎么弹哎,他们说你随便弹吧,你就能弹什么弹什么。

 

那时候我特别难为情。因为当时自己进去特牛,觉得我是音乐学院毕业,我这跟你们肯定没问题。结果后来一到那儿,傻了,连即兴演奏都不会。人家就觉得你们中国难道没有即兴演奏吗?还真把我给问住了。所以从那一次经验以后,我就开始反思我们的传统音乐到底有没有即兴演奏。


后来我发现,爵士乐跟我们的江南丝竹特别像。我不知道在座的了不了解丝竹音乐。江南丝竹是在上海城隍庙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的,就是这几件乐器:琵琶、古筝、二胡、扬琴,有时候有个小三弦,然后一个打击乐,敲木鱼的。就这么一点乐器,但是特别的城市化的音乐。

 

江南丝竹是从自由的散板,然后慢慢地开始加花。大家有一个主题,每一个人轮流来独奏一段。这个独奏你们就自己随便弹,就是自己可以加花,别人给你伴奏,然后又回到这个主题。最后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结束。这跟爵士乐的结构完全一样。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后来我再回过头来(看)很多传统的东西,我就发现我们中国很多民间的都是即兴演奏。这一点是我在做学生的时期完全丢失掉了,我们失传了。所以你看所谓的跨界,所谓的合作,其实是在互相学习、了解,我学到了他们的东西,他们也学到了我的东西,我又经过自己的反思,就发现我们的精髓在哪里。所以这个是我当时学到的一个。我后来跟他们演奏得特别自如,回过头来再演奏一些传统的东西,你就会发现很多很多相似之处。

 

我经常说,其实我们地球像一个大树一样,很多树杈像一个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或者我们说不同的民族大家互相之间好像离得很远,都没有什么来往,觉得好像不熟悉,其实如果我们大家接触在一起,就会发现原来我们都是一个根,都是一个地球上的,很多东西大家都是相同的。

 

我想请大家看一个小片段。




这是在纽约的一个私人场所,我们在做一些前期的演奏的准备。就在这个小乐队里头,你能看到俄国人、印度人、中国人、瑞典人、美国人,还有马友友先生是半个中国人。这个是个吉普赛的调子。

 

我记得我们在音乐厅表演完了这个作品以后,有一个8岁的美国男孩,叫Harry,他的妈妈带着他到后台找到我,说是要学琵琶。我特别惊讶,我就看着他说:“你真的要学吗?琵琶很难哎,你得坐那儿练啊。”然后他就看着我点点头,说他要学。我从来没有教过这么小的小孩,而且是个美国孩子,我不知道怎么教他。因为我们住得不是很远,所以我每一次去纽约演出或者去美国东部的演出,他都会(去)。他父母就开着车带着他到我的旅馆房间来上课。有时候我们用YouTube来上课,他录一段我听一段,我讲一段再放过去。他上的布朗大学,在大学里面学的东亚文化,学中文,今年大学毕业,9月份要到杭州工业大学教英文。

 

所以我们经常说传统音乐走出国门,传统音乐冲向世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介绍出去并不是说非中国地区的人,他一定要去学你怎么演奏这个乐器,他只是说通过你的音乐来了解你的文化。我经常会说,这些孩子们,他在中国教学一年两年以后,回去也许是个外交官,他对中国文化有了解。这就是两国之间这种音乐文化的交流,有的时候比政治来得更直接,更有影响力。



 马友友“丝路计划”乐团


最近我知道大家特别热门议论的一个电影叫作《百鸟朝凤》。我自己还没有看这个电影,一回国就听说了,网上也看到很多很多讨论。《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的曲子,是一首比较欢快的曲子。唢呐这件乐器同样也不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也是从中亚过来的。


在中亚地区,包括埃及、土耳其、印度,唢呐这件乐器非常流行。他们的名字就叫sona。唢呐这个名字也是外来语,就跟琵琶一样。琵琶也是个外来语,在中文里头没有任何意义。唢呐代表了中国北方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唢呐在中亚国家也是给人家红白喜事吹打,也是在室外的,比如庙会呀等等。就是在外面的、很热闹的、一种高亢的声音,这就是唢呐的特点。

 

而且东方有唢呐,西方有风笛。风笛是干吗的?也是给人家丧事吹的,家里有人去世了,他们排着队吹。所以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它的乐器不一样,传统不一样。而且风笛有的时候那个声音跟唢呐很相似。

 

唢呐是代表一种粗犷的,像吉普赛人的,特别黄土高坡的这样一种文化;琵琶、古筝、扬琴、二胡是特别城市化的、文人化的传统,尤其是古筝。这两种传统都应该存在,我觉得正因为两种东西都会在,所以这个世界才不会变得枯燥。

 

玩琵琶玩到世界上,大家会问:可以吗?中国传统音乐可以玩到世界上吗?或者可以冲到世界吗?我说可以,因为这些乐器本身就是属于世界的。



看完演讲有任何问题,你可以在文章下评论中提问,我们会邀请吴蛮回答。


当然,你也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演讲,点击标题直接观看。


古琴演奏家成公亮:我想做的事情都完成了

笙演奏家吴彤:笙歌

杭盖乐队:回到你身旁

HAYA乐团:HAYA的传说


要做一百个勺子的强哥做了一把减肥勺,作为送给你们夏天的礼物,点击下图可以找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