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腺炎检验诊断“利器”

 余舍我的图书馆 2017-06-29

1.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对急腹症特别是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检测血、尿淀粉酶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是淀粉酶存在于多种器官内,其特异性差,灵敏度低,会受到发病时间就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诊断过程会受到限制,而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血清中的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时,活动性升高的时间早,上升的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可弥补淀粉酶出现早持续时间短的弊端,故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极高。

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对于胰腺功能监测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国内外有学者主张对怀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同时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


2. 小儿胰腺炎的诊断

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检测应用于小儿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小儿急性胰腺炎患儿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病情进展非常快,死亡率极高,与急腹症难以区分,所以会出现误诊以及漏诊情况,延误治疗时机,加大治愈难度。脂肪酶在小儿胰腺炎患者的表达特异性显著高于血清淀粉酶,联合检测应用于小儿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


3. 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评估

国内外一些文献指出,病毒性肝炎时脂肪酶升高,可提示肝脏损害加重及合并胰腺损伤。胰腺损伤后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自身活化代谢产物,如溶血卵磷脂、弹力蛋白、激肽酶等,可通过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引起肝脏损伤。在病毒性肝炎早期出现消化道反应时即应该予以重视,早期作出诊断并及时治疗。病情加重的肝炎患者应检测脂肪酶,识别胰腺损伤,以便及早干预,减少胰腺炎发生,对控制肝炎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动态检测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