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红枪会研究(1937

 拙手zsc 2017-06-29
红枪会,是带有宗教迷信性质的一种农民自卫武装组合,民国时期,大盛于华北乡村地区。从广义上讲,红枪会代表了名目繁多、数量庞杂的枪会组织,各种枪会组织既有区别,又具有相似性,红枪会为其代表。对于红枪会等枪会组织的研究,可从其中窥探民国时期基层社会对外部压力的应对。北洋军阀夺取全国政权后,军阀混战,社会动乱,政局失稳,灾荒频发,匪患遍地,传统的基层社会在外部压力下,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破。在行政力量不能有效管理基层社会、组织民众自卫的情况下,民众在外部压力下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以村落为单位的民众自卫组织相继兴起,并且与长期潜伏于民间的会门相结合,会门通过法术、武功的传授,增强了民众对超强能力的信任,各种枪会组织在山东基层社会中勃兴。国民革命结束,以红枪会为主的民众结社暂归平静,或被政府改造为基层自卫组织,换以名称继续存在,或解散于基层社会中。全面抗战爆发,传统社会再次面临危机,国民革命时期存在的红枪会组织再度兴起,遍及山东各地,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全面抗战爆发后兴起的以红枪会为代表的枪会组织,具有与前一阶段的诸多不同。由于不同政治势力的存在,采取各种措施对红枪会进行争取,将其作为辅助力量。红枪会组织在这一时期、在不同地区,性质各异,既有中立型的,也有依附于中共、国民党、日伪等不同政治势力的。红枪会组织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性质上的分化,主要原因不是对各种政治势力所宣传的政策的赞同,而归根结底是对于自身利益、传统社会秩序、生存资源的维护。各种政治力量,对于红枪会组织所采取的政策,主要是对其利益的满足,一般不直接采取武力打击。从国民革命到全面抗战,红枪会组织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基层社会在面对的外部压力超过其可承受的程度,破坏了原有社会秩序时,民众不得不进行反抗。本文将研究对象山东红枪会定义为以红枪会为主的各种相类似的枪会组织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地区的概况,而不是仅局限于名称为红枪会的组织。通过对抗战前期山东地区红枪会兴起原因的分析,再现了红枪会在抗战时期的概况,并通过两个具体村落的描写,更直观地反映了红枪会组织的内部概况以及发展演变。通过对红枪会发展力量、会众构成、给养、武器来源、入会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更细致、全面地分析了红枪会组织。对红枪会组织的不同类型及其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关系分析,结合红枪会组织活动的具体事例,分析抗战时期山东红枪会组织的性质。不同政治势力对争取红枪会所采取的政策,反映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通过以上方面,本文将对抗战时期山东红枪会的活动轨迹与历史地位展开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