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天子守国门有一大破绽,国家因此灭亡,黄宗羲一句话道出其中利害

 xjglyx2005 2017-06-29

天子守国门,被传为是大明祖训的第一句,很多人非常欣赏,认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九五之尊率先迎接北方的入侵,显示出了这个王朝的骨气,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明朝天子守国门有一大破绽,国家因此灭亡,黄宗羲一句话道出其中利害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出处,网上的最早出处,是2004年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一书:“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天子守国门,抵御入侵。”

明朝天子守国门有一大破绽,国家因此灭亡,黄宗羲一句话道出其中利害

而在明代的文献中最接近这句话意思的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建都》中说的“昔日之都燕,则身守夫门庭矣。”

明朝天子守国门有一大破绽,国家因此灭亡,黄宗羲一句话道出其中利害

看上去两句话意思相近,实际上如果联系黄宗羲那句话的上下文的话,和当年我们学习到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一样的,意思完全相反。

明朝天子守国门有一大破绽,国家因此灭亡,黄宗羲一句话道出其中利害

黄宗羲这句话的上下文是这样:今夫千金之子,其仓库匮筮必身亲守之,而门庭则以委之仆妾。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仓库匮箧;昔日之都燕,则身守夫门庭矣。曾谓冶天下而智不千金之子若与?

黄宗羲整段话是主人自己不应该去大门站岗,而是应该让仆人去。如果阎崇年先生真是从这句话得出"天子守国门"的观点,黄宗羲知道了,会作何感想呢?

明朝天子守国门有一大破绽,国家因此灭亡,黄宗羲一句话道出其中利害

虽然我们可以从上下图中看到,守国门对防御北方民族的重要性是非常直观的,然而却忽视了定都北京对军事、政治和经济所带来的长期危害,与敌人太近。没有缓冲空间,资源调动负担过大,南方如果叛乱难以防御等问题。

明朝天子守国门有一大破绽,国家因此灭亡,黄宗羲一句话道出其中利害

所以说天子守国门只是漂亮话,实际上是因为朱棣得位不正,担心丢掉军队控制权,去哪里都不如呆在自己的根据地。

看更多历史背景故事,请点击文章右上角关注,欢迎大家收藏,转发,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