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用水效率 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鹰丰斋 2017-06-30


长按识别二维码



提高用水效率  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王红瑞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





1. 我国水资源管理领域亮点纷呈



现代水利周刊》:近年来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出台了哪些举措?有何意义?

王红瑞:

自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印发以来,水利领域的改革创新亮点纷呈,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新思路不断涌现。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4年

问题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印发;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全民节水行动计划》;2016年11月,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建部三部委组织编制并联合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

这些新举措、新思路能够对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顺利实现这些转变,首先要做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用水效率红线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提高用水效率

                     促进

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率既有差别,又相互联系



现代水利周刊》:什么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率有何不同?


王红瑞:

一般来讲,“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反映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要综合指标,也就是通常说的用水效率。水资源的使用涉及多个行业,比如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及市政用水等等。不同行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也相应有多个反映指标来表征,比如,工业用水效率最常用指标是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用水效率常用指标是单方水粮食产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所选用的考核指标就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中的用水强度指标也是这两个指标。用水效率实际指的是水的耗用量与取用量的比率。比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的是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打个比方,取水100立方米用于灌溉,由于路途上漏水、下渗或蒸发等因素,实际用于灌溉的是60立方米,则其用水效率是60﹪。

而“水资源利用率”一般指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打个比方,某地有水资源100立方米,其中40立方米被开发利用,则该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0%。国际上一般认为,对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水资源量的40%。目前,黄河、海河、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超过50%,其中海河更是高达95%,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合理限度。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虽然两者在概念上有本质区别,但是从内涵上来说,两者却有密切联系。只有通过采取一系列节水措施和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降低对一个区域或者一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量,降低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一个区域或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




3. 水资源利用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现代水利周刊》: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王红瑞:

总体上来说,影响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水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水结构和水平等。

一般来说,水资源条件差的地区用水效率普遍较高,像北京、天津、山西等地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 立方米,按照国际上的划分标准,这些地区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在长期水资源紧缺压力下,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较强,产业结构、农业种植结构等都依据节水模式进行调整。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互相作用下,总体上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而产业结构和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地区的用水效率。比如,农业在很多地方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甚至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而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普遍不高,尤其在西北、华北等地区的许多省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农业灌溉方式目前仍被普遍沿用。据统计,这种“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每年要损失灌溉用水的一半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大约只有0.4,与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的发达国家差距在1倍左右。

工业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用水在地区用水中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一般仅次于农业用水。因此,工业用水效率的高低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北京、天津等地工业万元GDP用水量低,比如在天津,每生产1吨钢只需要用水4.5 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8立方米。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的污水处理率比较高,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高,中水回用力度也正在加大。

由于存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间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也有所不同。因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水资源禀赋的影响也有不同。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伴随着较高的城镇化率,非农产业比例也会增加,耗水大户及农业用水比重可能会减少,因而可以在总体上降低万元GDP用水量。在发达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和较高的管理技术水平,使得供用水的规模效率较高,单位水资源的经济产出较高。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方的投资能力较强,会有更多资源用于供水和治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城镇化率较低,农业比重就会相应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用水效率较低。而且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和人口压力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和水资源保护的投入不足,依赖水资源生存的压力远高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因而导致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和效率低。




4. 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现代水利周刊》: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处于什么水平?


王红瑞:

在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的保障下,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十二五”期间有显著提高。《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了一大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46%,用水量仅增长1.3%,以用水微增长保障了社会各行业高速发展,与此相伴的是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2。

但是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例,我国目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而先进国家则高达0.7~0.8。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也很大。据北京市相关报道,北京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近五年农业用水总量持续下降,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现在的0.68,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东北一些地区用水效率则较低。提高用水效率任重而道远。




5.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标准和提高措施



现代水利周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标准是什么?


王红瑞:

上面提到过,用水效率实际指的是水的耗用量与取用量的比率。如果从单指标的角度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它的评价标准通常是水资源这一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比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方灌溉水的粮食产量等等,这些都是以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作为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标准。

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当我们从整体上去衡量一个地方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时,通常会选择能够体现各个行业用水效率的多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然后再选择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结果反映的是多个评价对象之间用水效率的相对高低关系。


现代水利周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王红瑞: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切实落实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严格用水总量管理和定额管理,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水资源消耗强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具体来说,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从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等方面入手。

一要强化农业节水。加快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推广喷灌、微灌、集雨补灌、水田控制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开展灌区现代化改造试点。

二要强化工业节水。完善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重点开展火电、钢铁、石化、化工、印染、造纸、食品等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

三是强化城镇节水。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动供水管网独立分区计量管理;加快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器具;推进学校、医院、宾馆、餐饮、洗浴等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建设。




相关文章:

北师大王红瑞教授: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

本文获王红瑞教授授权发布,来源中国水利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