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hone:十年

 alayavijnana 2017-06-30

今天,是iPhone初代机发布十周年。


在那一晚乔布斯亲手揭开帷幕的那个新时代里,我们已经生活了如此之久,以至于觉得手机天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移动互联网天然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是的,生活可能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是乔布斯在那一晚用他的方式,为所有人定义了未来的十年。


还记得他在台上带着狡黠的笑容对观众说,今晚要发布三款革命性的产品:


1、一个带触摸控制的宽屏iPod;

2、一台革命性的移动电话;

3、一个突破性的互联网通讯设备。


然后,他用非常缓慢的速度重复了三遍,等着观众反应过来。观众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现场的笑声慢慢消退,变成了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其实,它们是一个产品。今晚,苹果重新发明了电话,我们把它称之为“iPhone”。



在过去10年前我看过无数次这段发布会的视频。因为我始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把智能手机从原来的那种全键盘+触控板模式,推向那么远的地方?如果所有的厂商都在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苹果公司的解决方案如此不同?或者,我换一个问法:苹果在2007年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必然将要迎接的命运,还是无数巧合中的一种?如果历史出现一点点偏差,那么,我们今天是否还是在使用全键盘的智能手机?


乔布斯分开三种产品做介绍的时候,从这种分项上大概能看出一点他的思路。


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一定是手持式设备的天下。因此,最基础的需求是发展出一套人际交互的新方式。在过去,苹果用鼠标、图形界面解决了人和个人电脑之间交互的基本方式;用转轮解决了人和iPod之间交互的基本方式;在手机上,乔布斯用多点触碰技术,使得人类可以直接用手指和手机进行交互。这个方案决定了这10年来我们如何使用手机,也决定了有多少人因此指关节劳损,更促进了无数科研人员在智能语音控制上的努力投入。


选择手机作为突破口,说明乔布斯认为在未来每个人都应该有便携式的互联网接入设备。手机倒真的是一个偶然,如果人人都戴眼镜的话,也许出现的就不是iPhone,而是IGlasses。人机交互的方式也不会再强调触碰,而是视觉控制。只不过是因为手机普及量太高,而且手机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手持一部手机,意味着个人被接入了一个人际网络。在这个网络上,你可以通过手机找到你要找的人,别人也可以通过手机找到你。你的手机号就是你的身份证,所以,在乔布斯那里,他所要做的事情是让你的iPhone成为你自己的网络身份证。


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出现VR,但是,乔布斯其实已经给出了他对未来世界的理解:所有人同时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这两个世界无需做到一一对应。智能手机是这两个世界的连接器,籍由它,人们可以在现实世界对虚拟世界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这两点我们在今天已经看得非常清楚:我们在现实中拍照,但是在虚拟的朋友圈空间里营造自己本不存在的形象;我们在手机上操控界面,但是无人机却因为接收我们的指令而完成送货或者投弹的任务,在真实的物理直接里移动物品,或者制造弹坑。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台设备,通过互联网完成两个世界之间的通讯工作,从而把两个世界牢固绑定。也许有一天,地球和火星的移民可以分享同一个世界,而人们也可以透过一部手机移动星球。


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iPhone初代机上。它横空出世,带着无可阻遏的力量,把我们一路带领到今天。如今,所有的智能手机又如同iPhone出现前一样,彼时人们在如何设计机械键盘和滚轮上绞尽脑汁,如今各家只能手机生产商又都集中在宽屏触摸屏上做小修小改,为指纹解锁、前后摄像头、屏幕边缘宽窄这样的小东西而穷尽心力。这怎不让人分外怀念乔布斯,怀念iPhone降临人间的那个夜晚,怀念那个世界突然之间从窠臼里挣脱,红日初生、大江奔涌的感觉?


是的,iPhone初代机并不完美。苹果的理念想要完美体现在产品上还需要等到iPhone 4的出现。但是在今晚,我并不是为了完美产品而来。我只是想让我的精神飞回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再次感受到相同的战栗感经过我的身心。我渴望再次体验那种一切可能性都在门后等待开启的感觉,我渴望再次经历那种在锁孔里窥见了未来一角并且迫不及待抵达明天的感觉。


迎着那光明出发,你就是道路;走在那漫长路上,你就是月光。


iPhone,十岁生日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