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第一家:300多年不分家,实用家规168条,传说先祖对皇帝说了重要一条“不听老婆话”

 难得糊塗也糊塗 2017-06-30

最有格调的国学微



江南第一家

 

浦江郑氏家族,始祖是南宋时的郑绮。

 

郑绮定下了规矩,告诫子孙不得分灶吃饭,金钱财物进出不敢有私,结果郑氏家族三百多年不曾分家,合族聚居在一处。

 

人们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今天的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为“义门”。太守为他们的门题匾为“天下第一家”。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把当时的族长郑濂(郑绮之孙)召到京城,问道:“你家凭什么称作‘天下第一家’?”

 

郑濂回答说:“臣全族合灶共食,至今已经有十一代了。郡太守认为可以鼓励树立好的风俗,所以题了这个匾名。”

 

皇上说:“你家吃饭的人有多少?”回答道:“一千多。”皇上说:“一千多人同居,真是天下第一家。”于是就让他退下。

 

马皇后正巧在屏风后,听了之后对皇上说:“陛下当初一个人发动起义,就取得了天下,现在郑氏一家千多人,如果发动起义,不是更容易了吗?”

 

皇上听了一惊,命令中官再召郑濂入宫,问道:“你管理家事也有什么规矩吗?”郑濂答道:“也没什么,只是不听老婆的话而已。”

 

皇上听了大笑,最后还是改掉“天下第一家”,降了档次,钦封为“江南第一家”。

 

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朝,鼎盛时“全家”成员达3000多人,300多年间,整个家族先后15世同居共食,这“江南第一家”确实是当之无愧!

 


孝义治家

 

郑氏家族以“孝义”而名闻天下。

 

始祖郑绮至孝,母亲生病,他日日候在床边,侍奉饮食汤药,三十年年如一日;

母亲病危,想喝一口白麟溪水,无奈浦江大旱,郑绮便日以继夜连挖三天,凿出一口“孝感泉”。

 

郑绮临终前,召集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

 

就是这一声临终前的嘱托,定下了郑氏家族“孝义治家”的基调,此后百余年间,郑氏成为地方上的名门望族。

 

郑氏六世祖郑文融制定了最初的58条家规,到明初形成了168条的 《郑氏规范》。

当时组织修订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首臣”宋濂,他曾经在郑家自办的书院里执教20年。

 

《郑氏规范》自然非常注重“孝”,而且并不局限于伦常范畴,拓展到了很多领域。

 

比如把“私自出卖田产、私自购置田业”等都看成是不孝,这是强调“孝”首先要有家庭、家族意识,要以家族的利益为重。

 

《郑氏规范》明确规定:女人到了50岁,不要烧饭了,要退休享福;晚辈必须给60岁以上的长辈准备不同的膳食,要想尽一切办法提供适合口味的食品,违者处罚。这些是传统孝道的具体化。

 


与时俱进

 

《郑氏规范》的一个优点是它的可操作性强,非常细节具体,比如规定“35岁之前不能喝酒”等等。

 

很多古代家规里,普遍会写孔子怎么说,《周礼》怎么说。而《郑氏规范》里,这些虚的东西不多,反而实的东西很多,它明确规定了家里每个成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家规里面也有具备超前意识的条款,比如说,生男生女都一样;而且女儿长到10多岁,得给她穿得好一点。

 

在郑家,族长都是选举而来的,并且轮流来当,遇到问题,大家长也不可独裁,必须按照家规做决定。

 

“有序则不乱,不乱则安。”郑氏家族数百年同居共食,没有序肯定要乱的。

 

面对那么的大的一个“摊子”,郑氏家族把“有序”作为治家的一根重要支柱。

 

这些都是合理的,也体现了郑氏家族在家规、家族文化方面的与时俱进。

 

《郑氏规范》虽然是郑氏的家规,延续的是郑家的家风,但包含的生活态度、道德修养、学识涵养,仍然适用于现代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